因为车是负资产,所以不买车的我该骄傲吗?

作者:温元凯

这是温元凯财富经的第17篇原创首发文章

负资产,顾名思义,就是你手上的资产的价值,低于你购买时的价值。

买车,是许多年轻人的奋斗目标之一,甚至在部分人的心里,其价值不亚于一套安身立命的住宅。拥有一辆汽车,确实能使人生活质量得到显著增强,比如它能使人获得掌握时间和距离的自由感,能无时无刻决定前行的方向,而非受限于公共交通和出租车司机上班的点儿。除此之外,汽车还能大大扩张人们的生活半径,无论是郊外的果园,还是远途的医院,有路即可到达。

听起来确实很诱人,但是,私家汽车确实是所有年轻人都值得拥有的吗?生活拮据捉襟见肘的人不会去想这个问题,一掷千金毫无顾忌的人也不会思考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主要困扰的,还是那些刚刚工作几年,存款和工资刚刚够买车和养车的年轻人。

是啊,咱们不都是这样吗?事业稍有小成,生活堪堪宽裕,小小的野心就开始膨胀了。可是,在我们咬咬牙准备跨进4S店前,首先必须先要了解汽车这个资产的本质。

因为车是负资产,所以不买车的我该骄傲吗?

回到开头,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汽车就是一种典型的负资产。你所买到的汽车,即使刚刚提车,它也已经是二手车了,价值大打折扣。同时,为了维护这辆车,每个月你都得缴纳油费、保险、养路费等等,其所供养的资产,却在步步贬值。

事实上,作为一个年轻人,人生规划的阶段性成就都应该是实现财务自由。而什么是财务自由呢?即人的被动收入已足以抵消其日常开销,使人不必再为生活而辛苦工作。被动收入的来源有很多种,最主要的就是手头资产所创造的财富,常见的如出租的物业、股票的分红等等。这些资产,都来源于你的财富的原始积累,可作为一个未能实现财富自由的年轻人,却在原始积累阶段购入了一项负资产,请问这是否是理性的行为呢?

私家车带来的便利,与资产积累所带来的财务自由相比,一个是眼前的利益,一个是长远的利益,一个有财富思维的人将会如何判断,想必听众自己已经有答案了。

但是呢,我身边还有一个例子。我有一个在家乡的小城市工作的朋友,工资并不高,一个月三四千出头,在当地是中等水平。可他呢,却力排众议,贷款八万购买了一辆车。提车之日,父母和他冷战,都不理解这个刚工作没几年的小伙子为何如此急于购置一项不仅不断贬值,还每月侵吞自己一半薪水的负资产。这家伙究竟是为了享乐,还是为了炫耀呢?

因为车是负资产,所以不买车的我该骄傲吗?

原来啊,这个小伙子是准备跳槽到市里远郊的一家企业,每天上班来回都三十公里,但这家公司前景非常好,机遇难得,于是有辆车会方便很多。破釜沉舟的他辞职后,很快在这家企业干得风生水起,今年年初还升任总裁助理。在我的故事中,这辆车不仅大大拓宽了他的职业选择半径,还减轻了他每日的奔波之苦,提高了人的工作效率。车虽然仍然是他的负资产,可车轮下诞生的间接收益,已大大抵消了负资产每时每刻的损耗价值,所以说,他选择买车是非常明智的。

可这样励志的例子,并不会随时随地都发生在我们身边,或是我们自己的身上。但我们仍然能得到一个思路:如果你的私家车预期能创造的价值,能盖过其本身的损耗,那么它就是值得的。我家有一个从小就特别调皮的小后生,看到我这篇稿子了,就说:“俺买不到车的话,会天天想,以至于忧虑成疾,花费的医疗费比买车还多,那么俺买车也是值得的咯?”咳,这个问题就不简单是讨论车辆价值的问题了,而是创造财富的本体——人,心态出了问题,根源都走歪了,还谈什么后续的财富规划呢?哈哈,最后我以打他好几下屁股回答。

当然,对于如今的年轻人来说,想要精确计算车辆带来的间接受益还是很困难的。我这里有一个建议,那就是,若你的被动收入已经可以抵消这项负资产的损耗,那么你就可以买车。比如你工作这些年挣下的钱所买的债券和股票分红,以及你出的两本书带来的版税,外加未来预期可以在周末跑一跑滴滴所带来的收入,已然能将这负资产抹平,那么即使还不够实现自己的财务自由,先给自己的两条腿以自由倒是可行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