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超五成受訪者 校園不宜引入過多商業行爲

近日,“童話大王”鄭淵潔就自己2018年未進入“童書作家榜”的回應文章,引發各方關注。回應中,鄭淵潔稱自己之所以未參評榜單,是因爲“中國的童書銷售泡沫極大,甚至和不法行爲有牽連。”鄭淵潔直言:有一些童書作者打着講課的幌子,和書店、學校勾結起來進入學校佔用學生上課時間向學生兜售童書。鄭淵潔表態的核心,並不只是針對個人,而是引出了童書市場中存在“出版社+作家+學校”這種營銷機制。不少網友認爲,學校應該謹慎對待“童書進校”這種現象。對此,你怎麼看?

對此,我們需要關注什麼?本期“京報調查”(新京報與清研智庫聯合推出)就此展開調查。

  ■ 旁邊評論

“童書進校”,別成售書潛規則

隨着鄭淵潔的質疑,“童書進校”的亂象再次暴露在公衆面前。

對於大多數父母來說,作家到學校開展講座自然是好事。例如在本次的調查中就有半數以上的受訪者,表示希望作家到學校講座。這不難理解,一些作家到學校裏面爲孩子們講解童話故事、分享創作技巧,對培養孩子閱讀興趣、學習寫作技法,都大有益處。

但是,不能忽視的一點是,“童書進校”這原本是一樁公益的、教育的好事,但是在有些學校,實際上卻演變成了作家假借講課之名,行兜售童書之實。“講座”變“售書”,這無疑是一種商業活動。而“出版社+作家+學校”這種營銷機制本就不該在校園存在。

隨着家長對兒童教育越來越重視,最近幾年童書市場也異常火爆,在一些童書作家榜單中,童書作家版稅已是千萬級別。童書市場是一塊大蛋糕,亂象自然也不少。鄭淵潔則是掀開了這亂象的一角。然而,童書進校營銷是不是普遍現象,該如何防範?這些都值得繼續追問。說到底,不能讓“童書進校”,變成售書的“潛規則”。

□伯揚(媒體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