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雍正王朝這部劇中,最爲精彩的莫過於太子第二次被廢事件了,因爲在第二次廢太子時間當中,每個皇子都各顯神通,最終合力將太子給扳倒。太子敗給的不是某一位皇子,而是敗給了康熙與其它皇子的聯手。
太子第二次被廢的導火索是百官行述,百官行述是何物?百官行述是記錄大清國三百多名官員不良記錄的冊子,百官行述除去任伯安以外誰都沒有看到過,而太子之所以想要得到百官行述,就是想要挾制這三百多名官員,與八爺黨對抗,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
太子爲了得到百官行述,可謂是下了血本,不光答應了恢復任伯安的職務,釋放被終身監禁的劉八女,而且還親自給任伯安寫了一封迷信。
而這時的太子已經成爲了衆矢之的,連原來一直跟隨他老四和老十三也開始算計他了。在老四和老十三的聯手下,老四得到了百官行述和太子寫給任伯安的密信。
老四在得到百官行述後,完全可以挾制百官,或者將百官行述交給皇上邀功,老四卻一把火將百官行述燒燬,老四燒燬百官行述真的是沒有私心,非也!老四爲什麼燒燬百官行述,因爲他另有目的,真陰險!
老四之所以燒掉百官行述,其實另有目的,主要有三個方面的目的。
一、博得康熙的信任
老四深知,百官行述是雙刃劍,是皇家的大忌,誰將百官行述據爲私有,誰就將不容易康熙與其他皇子,即便交給康熙,依照康熙的性格,康熙也絕不會看裏面的內容,百官行述也會被銷燬。
康熙最忌諱的事情就是皇子們參與奪嫡,而老四要向康熙交出百官行述,就是明擺着要扳倒太子。鄔思道曾經對雍正說過,誰扳倒太子,誰就將成爲大清國和康熙的敵人。所以老四不會傻到連這一點都不清楚。
讓康熙銷燬百官行述,還不如自己銷燬,這樣就向康熙表明了自己沒有扳倒太子之意,也沒有奪嫡的想法,會給康熙留個好印象,爲以後奪嫡打好基礎。
二、贏得百官之下,爲奪嫡積蓄實力
百官行述記錄着三百多名大清國官員的隱私,老四如果把百官行述交給康熙,也就是把這三百多名官員的隱私交給康熙,康熙雖然不會看這裏面的內容,但是這三百多名官員也會認爲是老四出賣了他們,以後肯定會和老四勢不兩立。
老四也知道自己在朝中的勢力好小,沒有多少官員支持自己奪嫡,如果老四當着衆皇子和馬奇的面將百官行述銷燬,也就是將這三百多名官員的隱私給除去,這世上再也沒有人知道其中的祕密了,這三百多名官員就會在暗地裏感激老四。而老四無形中有了這三百多名官員的支持,奪嫡的成功率就會提高很多。
老四爲了擴大自己的勢力,爲了博得三百多名官員的好感,所以會燒燬百官行述。
三、迷惑太子、借刀殺人、廢掉太子
在當着太子與其他皇子燒燬百官行述,老四認爲這樣就能夠瞞過太子密信的事情,太子一開始也以爲密信被毀了,但是後來仔細一想,又心生疑惑。
於是追問老十三密信的事情,而老十三騙太子說,那封信也許讓那場大火給燒燬了。
這也是老四讓老十三和太子說的,當老十三讓老四燒燬這封信的時候,老四卻說留着這封信以防不測。
隨後,老四就借高福的手,將這封信轉給了老八,而老八和老十四商議後,由老十四將這封迷信給了皇子,這才導致太子被逼起兵逼宮。
老四一開始用燒燬百官行述的方式迷惑住太子,讓太子以爲這封信也被燒了。隨後又找機會將這封信交給老八,因爲老四不能夠明目張膽地將這封信交個老八,因爲老四怕老八識破自己的詭計。只能暗地裏讓老八以爲是高福偷了這封信,老八纔會毫不猶豫地將這封信轉交給康熙。
縱觀第二次廢太子整個事件,老四其實才是真正的幕後推手,先是通過狠毒的手段得到了百官行述和密信,通過燒燬百官行述博得康熙的好感和三百多名官員的信任,在迷惑住太子,暗地裏找機會將密信交給老八,然後有老十四將這封信交給了皇上。最終導致太子第二次被廢。
老四的這個計策,可以說是一石三鳥之計,既廢掉了太子,又博得了康熙的好感,也拉攏了三百多名朝廷官員。
通過這件事也可以看出,鄔思道是耍陰謀詭計的高手,而老四不光會刷陰謀詭計還特別陰險。康熙、太子、老八、老十三、以及三百多名官員,都被老四玩弄於股掌之間。所以說老四太陰險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