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傳統的史學著作中,夏桀是一位暴君,夏桀是夏王朝的第十七位君主,實際上夏朝在孔甲之時,已步入衰退階段,《國語》中有:“昔孔甲亂夏,四世而隕”的說法,夏朝的世系,孔甲之後是帝皋,帝皋之後是帝發,帝發之後是帝履癸,帝履癸即是夏桀,桀繼位以後,夏王朝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征討有緡,征討有緡的戰爭結束以後,夏王朝的實力受損嚴重,《左傳》裏記載道:“桀克有緡,以喪其國。”


夏朝的滅亡,也與夏桀不愛惜民力,橫徵暴斂有關,《史記·夏本紀》中說:“桀不務德而武傷百姓,百姓弗堪。”商湯在鳴條之戰中,爲體現師出有名,歷數了夏桀的罪過,這就是《尚書》中的《湯誓》一篇,商湯認爲夏桀有兩大罪過,即“夏王率遏衆力,率割夏邑”,“率遏衆力”和“率割夏邑”其實都是指夏桀橫徵暴斂,不愛惜民力。

夏桀爲什麼會“率遏衆力”和“率割夏邑”呢?爲何要橫徵暴斂呢?這其實與當時地球上出現的一次火山噴發事件息息相關,這就需要我們以世界史的視野來考察夏王朝。


夏桀畫像,漢代的繪畫作品

人類的文明史,迄今爲止,只有五六千年的歷史,在考古學和人類學中,文化和文明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人類活動的遺蹟都可以稱之爲文化遺存,但是,並不一定都是文明遺址,文明的出現,有嚴格的標準,這個標準就是文字的產生、城市的出現和青銅器的使用。

地球上出現的第一代文明,就是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兩河流域的蘇美爾文明、希臘愛琴海的克里特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化、中國黃河流域的夏文明。


在人類的文明史上,出現過兩次特大火山噴發事件,那就是米諾斯火山爆發事件和坦博拉火山爆發事件,火山爆發指數一共分爲8級,7級火山的噴發頻率是以千年爲尺度的,人類文明史只遇到過兩次7級火山爆發事件,即米諾斯火山爆發和坦博拉火山爆發,而8級火山爆發的頻率,則是以萬年爲尺度,8級火山又稱之爲超級火山,超級火山爆發的頻率因爲是以萬年爲尺度的,所以,人類文明史並沒有遇到過這樣級別的火山爆發事件,7級火山會影響到整個人類社會的經濟發展,而8級火山則會威脅到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離我們最近的三次8級火山噴發事件,分別是陶波湖火山噴發(2.65萬年前)、多峇火山爆發(約7萬年前)和黃石火山爆發(64萬年前),這三次超級火山大噴發都是全球性的地質災難,其中,黃石火山爆發,僅僅是火山灰就覆蓋了大半個美國的領土,這樣的火山爆發事件若發生在人類文明史的階段,後果不堪設想,所幸的是米諾斯火山和坦博拉火山都是7級,但就算是7級火山,也足以造成全球性的氣溫下降事件,並對人類的農業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


米諾斯火山位於希臘愛琴海的錫拉島上,這裏距離克里特島只有約70公里的距離,古希臘最早的文明就是克里特文明,克里特文明從公元前3650年,延續至公元前1400年左右,克里特文明有青銅器、線性文字A、大型宮殿遺址,是青銅時代文明的典型代表,也是人類最早的文明之一,但是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克里特文明突然衰落了,克里特島被邁錫尼人征服,古希臘歷史進入到邁錫尼文明時代,邁錫尼人和創造克里特文明的米諾斯人並不是同一個民族,邁錫尼人的語言,屬於印歐語系,他們所使用的線形文字B也已經被破譯了,而米諾斯人使用的線性文字A仍然沒有被破譯,說明米諾斯人的語言與邁錫尼人使用的語言以及後來的希臘語沒有任何的親緣關係,是一種孤立語。


克里特文明在當時的地中海世界是十分強大的,擁有10萬多人口,克諾索斯城即是米諾斯人的首都,也是地中海世界的一個海港,可以說是整個地中海地區最大的城市,如此強大的克里特文明爲什麼會突然衰落呢?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未解之謎,有一些考古學家和地質學家認爲克里特文明的衰落與其附近的火山噴發有關,公元前1600年左右,米諾斯火山發生了一次大噴發,劇烈的火山運動,引發了大海嘯,摧毀了克里特島上的居民點,遮天蔽日的火山灰進入到大氣層以後,還引起了全球氣溫的下降,氣溫下降以後,農業生產就受到了影響,克里特文明步入到衰退階段,在公元前1420年左右,被邁錫尼人征服。


米諾斯火山噴發,既然是全球性的地質災難,那麼,當時中國的夏朝有沒有記載呢?夏代遺留下來的文獻資料十分的有限,到了孔子生活的年代,孔子就說:“夏禮我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我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但是,到了西晉太康年間,夏代的文獻資料又突然多了一些,當時位於汲郡的一座戰國時期的墓葬被盜,出土了大量的竹簡,這些竹簡經過整理命名爲《竹書紀年》,《竹書紀年》記載了五帝時期至戰國時期的歷史事件,有很多的說法與《史記》、《尚書》中的記載迥異,例如,《史記》、《尚書》中都認爲堯舜禹時期存在禪讓制,而《竹書紀年》則認爲舜是通過政變繼位的,所謂“昔堯德衰,爲舜所囚也”;《史記》、《尚書》中的伊尹是商朝的名臣,伊尹放太甲類似於周公輔成王,伊尹在後世也被視爲中國古代歷史上少有的名相,歷代名臣常常以伊尹爲榜樣,但是在《竹書紀年》裏,伊尹則是一個亂臣賊子,伊尹放逐太甲之後,並沒有令其改過自新,而是自己自立爲王了,後來,太甲潛回到商朝的都城,將篡位的伊尹殺了,而得以重新復位。


《竹書紀年》與《史記》哪個與史實更準呢?其實各有千秋,《竹書紀年》認爲伊尹是亂臣賊子,但是,已出土的商代甲骨文顯示,直到商代中後期,商人依然祭祀伊尹,如果伊尹曾經篡位的話,那麼,商王怎麼可能允許大家祭祀伊尹呢?可見,《史記》的記載比較準確;在《史記》中,商王太戊的廟號是中宗,但是在《竹書紀年》裏,商朝的中宗則是祖乙,後來出土甲骨文顯示中宗是祖乙,說明《史記》的記載有誤,《竹書紀年》更符合史實。

《竹書紀年》還記載了《史記》沒有記載的內容,米諾斯火山爆發既然是全球性的地質災害,那麼,必然對當時的夏朝也有所影響,《竹書紀年》裏提到夏桀末年出現的氣象災害和地質災害,可以與米諾斯火山爆發事件對應起來。

夏桀繼位第十年,夏王朝的伊水和洛水這兩條河流乾涸了,與此同時,還發生了地震,這就是《竹書紀年》裏提到的“伊洛竭”,伊水和洛水都是黃河的支流,在偃師匯合,形成伊洛河,伊水和洛水都乾涸了,說明當時發生了嚴重的乾旱現象,夏桀繼位第三十一年,發生了鳴條之戰,還出現了“大雷雨”的天氣現象,說明當時的夏王朝又發生了嚴重的洪澇災害,而在一年以前,也就是夏桀繼位的第三十年,瞿山一帶則發生了地質災害,《竹書紀年》裏記載道:“三十年,瞿山崩。”


根據《竹書紀年》的記載,我們可以知道,夏桀之時,夏王朝的氣象災害和地質災害比較頻繁,而夏桀在位的時間,恰恰是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這與米諾斯火山的爆發時間點相吻合,米諾斯火山爆發事件是人類文明史上非常罕見的7級火山爆發事件,尺度以千年爲單位,7級火山爆發以後,遮天蔽日的火山灰進入大氣層,必然會引起全球性的降溫事件,溫度降低以後,出現乾旱或者暴雨的反常天氣,就不足爲奇了,因此,夏朝末年,夏桀之所以會“率遏衆力”和“率割夏邑”,其實很大程度上並不是夏桀貪財,而是當時的農業生產受到了影響,社會經濟凋敝,夏王朝出現了賦稅不足的現象,夏桀爲維持夏王朝的開支不得已而橫徵暴斂。

米諾斯火山爆發事件,既然對古希臘的克里特文明、中國的夏王朝都有影響,那麼,同樣也會對古埃及文明產生影響,古埃及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中國的夏朝時期,正好是古埃及的中王國時期,夏朝滅亡於公元前1600左右,而此時,也正好是古埃及中王國衰落之際,公元前1600年,對於世界歷史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三大文明同時面臨着一個重要的歷史轉折點,這僅僅是歷史的巧合?還是有深層次的原因呢?

中國的《竹書紀年》記載了公元前1600前後,夏朝出現的各種地質災難和氣象災難,而古埃及中王國時期的文獻《伊普味陳辭》同樣記載了中王國時期的混亂,這一時期的混亂,導致了古埃及中王國的衰落,後來,喜克索斯人開始入侵埃及,古埃及中王國最終滅亡。

科學家研究了格陵蘭島的冰層,發現這一時期的冰層含有硫酸雨粒,說明,米諾斯火山爆發以後,有大量的硫化物隨着火山灰進入到大氣層,最後這些硫化物隨着雨雪降落在到地面,北美地區一些樹木化石的年輪,又顯示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地球上經歷了一個長達10年左右的寒冷期。


地球上的寒冷期,對古埃及、古希臘和中國夏朝的農業產生了極爲不利的影響,這是古埃及中王國、古希臘克里特文明和中國的夏朝走向衰落的一個重要原因。

夏朝是中國古代的第一個王朝,夏文化也是中國最早的文明,中華文明自從夏朝開始,即一脈相承,並未發生中斷,而古埃及文明、兩河流域的文明和古希臘文明都發生了斷層,因爲中華文明一脈相承,所以,夏朝的國號“夏”後來還成爲了中原、中國、漢族的代名詞,“華夏”一詞中的“夏”即來源於夏朝的“夏”,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夏”這個國號,至今仍然被中國人使用,我們常常稱自己爲華夏。

夏朝是中國古代的第一個王朝,中國傳統的史學著作中關於夏朝的資料也比較豐富,《竹書紀年》裏的一些記載,甚至可以和米諾斯火山爆發事件對應起來,但是,迄今爲止,人們並未發現夏代的文字,文明的三要素是城市的出現、文字的產生和青銅器的使用,因爲沒有找到夏代的文字,所以,在國際學術界,西方人是不承認夏朝的,認爲夏朝是傳說時代,夏朝的歷史並非信史,中華文明是從商代開始的,而不是從夏代開始的。

夏代的歷史,仍然有很多的謎團,等待人們去探索。

坦博拉火山爆發事件發生於1815年,因爲1815年距離我們現在比較近,所以,這次7級火山爆發事件,留下了十分豐富的資料。


1815年的坦博拉火山爆發事件直接導致了北半球在第二年出現了“無夏之年”,北半球這一年全年無夏,就是因爲大量的火山灰進入到大氣層以後,遮住了太陽光,引發了一次全球性的降溫事件,公元19世紀的時候,人類的文明已經進入到工業文明的前夕了,相對於公元前17世紀的文明來說,已經十分發達了,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也加強了,但是,“無夏之年”出現以後,歐洲、美洲、亞洲的農業仍然大受影響,歐洲約有20萬人死於極端低溫的天氣,農作物發生了大面積歉收現象,美國的小麥價格暴漲,中國的雲南還發生了饑荒,長江流域的部分地區甚至發生了農曆六月降雪的極端天氣現象,值得注意的是,坦博拉火山爆發事件還直接導致了自行車的被髮明,歐洲因農作物歉收,而導致家畜的大面積死亡,馬匹數量銳減之後,歐洲的工程師和發明家開始製造和設計自行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