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真人秀類綜藝節目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先是各種的選秀類節目

從以前的注重質量

演變成了注重流量

熱衷於製造各種撕X大戰

再是某客棧從一個治癒系節目

變成了勾心鬥角的商業鬥爭

再來是最近的某追

......

這一系列的種種

讓人不由得重新翻出來以前綜藝

它們或許不新奇但卻有內涵

永遠都看不厭


《綜藝大觀》

1990 - 2004

《綜藝大觀》

包含了歌舞、雜技、魔術、相聲、小品等一系列表演

我們熟悉的小品界大佬:趙本山、郭達、潘長江......

都曾在這個節目露過臉

無論男女老都特別愛看


有事沒事

或者心情不好的時候

打開電視臺

聽聽相聲看看小品

什麼煩惱悲傷全部都一笑而過


那一個個經典的橋段

那一句句搞笑的臺詞

都是至今無法超越的經典


馮鞏與牛羣表演的《小偷公司》

《正大綜藝》

1990 - 至今

《正大綜藝》

是中央電視臺製作播出的綜藝益智欄目

通過猜謎的方式

問題多與當地人的衣食住行、勞動、生活相關

向觀衆講解世界各地的風光、習俗、趣事......


在那個網絡還不發達的年代

這樣的節目無疑是老百姓茶餘飯後

瞭解世界認識世界的有效途徑

讓人不看不知道

原來世界是如此的奇妙


《曲苑雜壇》

1991 - 2011

《曲苑雜壇》

一聽名字就是一檔關於曲藝類的節目

以相聲、小品、魔術、雜技、評書、笑話、馬戲、說唱等爲主

但也不止是中國傳統曲藝

同時還介紹外國的雜技、馬戲和滑稽

是當時許多人們的心頭好

在這檔節目裏

許多人認識了這位說學逗唱樣樣精通

語言動作又有點可愛的小夥兒

——洛桑

他表演的《一封家書》

“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好嗎?現在工作很忙吧,身體好嗎?我現在北京挺好的,爸爸媽媽不要太牽掛,雖然我很少寫信,其實我很想家。出來學藝挺苦的,都說我進步挺大的。”

《幸運52》

1998 - 2008

《幸運52》

陪伴過多少人成長

打破娛樂類、知識競賽類節目界限

有機地融合遊戲與知識普及

因爲這檔節目

許多人記住了

那個有着一頭捲髮和長長的臉

說話風趣幽默

帶給了我們許多歡樂的主持人

——李詠

《非常6+1》

2003 - 至今

他主持的還有《非常6+1》

熱情洋溢的開場白

6+1的經典手勢

緊張的現場電話連線

激動人心的“砸金蛋還是砸銀蛋”環節

.....

每一幕都是經典啊


每次看節目的時候

都在電視機前幻想着

哪一天自己中獎了

會選擇什麼樣的獎品

手機,洗衣機,電視機,電腦......

回想自己的童年

可以說是看着詠哥的節目長大的

可生命的逝去總是這麼得讓人猝不及防

一句“我是主持人李詠”

成了粉絲永遠的夢


《同一首歌》

2000 - 2010

曾經有這樣一檔音樂節目

薈萃國內外歌壇的明星、新秀和一流的藝術家

貫穿傳統與現代,引領懷舊與時尚

甚至走出了國門走出了亞洲

它就是《同一首歌》


那時候的歌手

不是以開演唱會來證明自己的紅

而是以上這個節目爲榮

而且一個人最多一首歌的時間

很少有機會能連着唱


《開心辭典》

2000 - 2013

《開心辭典》

集趣味、益智、知識、緊張、驚險、幽默於一身

從參與到收視完全面向普通百姓

參賽人數無限多

比賽過程無限刺激


每天坐在電視機前

除了動腦筋思考問題

還會爲選手們着急

因爲

只要答錯一道題

全部獎品就都沒有了


《超級女聲》

2004 - 2006

要問中國最火的選秀節目是什麼

當然是《超級女聲》啊!

那時候還沒有網絡投票

都是用短信給自己喜歡的選手投票

而且還是收費的:1塊錢一條

不僅自己投還拉着家裏人一起

妥妥的真愛啊


除了火爆程度難以想象

《超級女聲》也真正的爲華語樂壇

輸送了一批又一批

實力與人氣兼具的音樂人才

尤其是04、05、06、09界的選手

李宇春、周筆暢、張靚穎、黃雅莉

尚雯婕、譚維維、鬱可唯、劉惜君

......

尤其是李宇春

更是成了現象級的實力派偶像歌手

《我愛記歌詞》

2007 - 2014

和其他音樂類綜藝不同

華少和朱丹主持的《我愛記歌詞》

是一場平民狂歡的卡拉OK盛宴

規則簡單到只有一條:"誰能唱對歌詞"


不比歌喉,不比舞臺表現

不比你漂不漂亮帥不帥

就比比看誰的記性好

只要你能記得住,唱的對

就算你贏


曾經在電視上看過這些節目的人

也差不多都是70、80、90後了

即使現在很多都已經停播了

但它們還是會留在記憶深處

因爲

年少時追的每一檔節目

都是一份美好而快樂的回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