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就说过,天平天国是个奇葩的政权,可即便如此,却依旧能够坚持14年之久,这其中的缘由自然十分复杂。不过有个关键性的因素不可忽视,那便是先进武器的大规模配备。左宗棠曾说,仅湖州一战就缴获洋枪一万多杆。
那么太平军的这些洋枪洋炮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
1、
最迟在攻占南京后,太平军就已经向外国购买军火了。
清人夏燮在其《粤氛纪事》中曾有过这样一段记载:公元1853年,太平军在攻打上海时,鉴于与上海领事即为英国驻华公使温那治建立的“友好关系”,并没有攻击其领事馆,而是希望他能帮助购买军火,温那治为便于再次进入南京,进一步了解太平军,当即便答应了。
随后,温那治便用两艘火轮船携带洋枪、火药由海道驶入南京下关,“受重贿而归”。
小刀会起义领袖刘丽川知道此事后,想通过温那治与南京取得联系,并交宝刀一把、信件一封为凭证。温那治欣然应允,再次乘坐火轮船,装在洋枪、火药开往南京。不料这次栽了,在镇江时被清军水师查获,解送常州。不过好在当时清廷需要全力对付太平军,不想与英国人关系搞太僵,所以并没有对其进行任何的惩处。
2、
公元1859年,苏松太道吴煦向江苏布政使王有龄禀告说:“近闻洋商多愿贩运枪炮、火药售与长毛,希得重利者,万一镇江开市后,密迩金陵,更不可不防其渐。”
接着他建议王有龄调派水师大员,督带战船,于镇江以上进行拦截,在南京未拿下之前,不管中外商民船只,一律不准越过,否则就开炮轰击。
两年后,有人向吴煦禀告说:“伪忠王谕令周庄、陈墓各乡官,限令赴沪采办洋枪一千杆、铜帽二十万、大红绉二百匹。该处董事亲见伪谕。”为此,吴煦特别照会了英、法、美三国领事。
可外国人根本不鸟他,并没有采取任何的实际措施。
于是就有官员向清廷建议,由统兵大员密令各水师军官,日夜稽查,只要见到外国旗号的船只便进行拦截,上船搜查,若发现有枪弹等违禁物品,则将该商人砍死,并杀光船上的所有人以灭口,船中的所有枪支弹药全部充公,银钱等物则赏赐给缉拿有功之人。
看来这也真是被逼急了。不过当然了,这等招数,清廷是万万没有胆量实施的。
3、
那么洋商为何愿意将军火贩卖给太平军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太平军出价要比清军更高!商人嘛,以利为主。
当然了,也有部分洋商是真心想帮助太平军,因为他们曾亲眼见过清军的残忍。
公元1862年,有个洋商说:“官兵所为,我曾亲见。收复太仓之前一日,官兵擒贼七名,至外岗汛裸缚树上,始用箭戳,继用刀割,可惨之甚,我不忍睹而行。闻至四点钟时,始行枭首。官兵如此行为,恐外国帮助,亦为不是也。”
最为关键的一点是,他们根本不害怕被清军抓住,因为他们有特权,即便被抓也是送回本国领事馆,撑死也就是没收军火,遣送回国,断不会有生命危险的。
不过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廷正式实施“借师助剿”。已经从中国赚取无数利益的西方列强,开始纷纷采取措施,切断了太平军与洋商的联系,同时增加对湘军、淮军的武器供应,从而进一步加速了太平天国的灭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