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朝鮮的智能手機基本實現國產化,主要是以“阿里郎”牌手機爲主,從外觀到性能,阿里郎手機的很像國內某品牌,而事實上,朝鮮目前使用的大部分型號手機,主要還是進口配件再到國內組裝,說白了,就是貼牌手機。相比朝鮮的低收入低物價,手機的售價卻一點都不便宜,一臺我們國內五六百元就能買到的智能手機,在朝鮮售價高達1500-2000元人民幣左右。

在朝鮮,擁有一部智能手機是種怎樣的體驗?說出來你都不信。
說到智能手機,大家再熟悉不過了,可能你在看這篇文章的同時,用的就是智能手機。如今智能手機已經成了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交工具。在國內,擁有一部功能齊全,使用便捷的智能手機對普通老百姓而言算不上難事。但如果把目光放到我們的鄰國朝鮮,手機在這個國家的普及率可就是另一個世界了。

說到朝鮮,大家普遍對這個緊鄰中國的國家很關注,但由於朝鮮至今還是沒有完全對外開放,所以對於這個國家的瞭解我們也只是略知一二,很多關於這個國家的消息基本來源於網絡及媒體,所以,也存在一些誤導。在很多人的印象裏,朝鮮是一個貧窮落後且封閉的國家,其實不然,從手機發展可以看出,朝鮮並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樣落後。

在2008年,朝鮮全面放開手機業務,普通百姓可以購買並使用手機,雖然那個時候整個朝鮮使用手機的人羣只有不到幾千人,但朝鮮引進國外技術,成立了高麗電信,3G網絡因此進入朝鮮。值得一說的是,2009年,中國才接入3G,朝鮮人比中國人更早接觸到3G,在3G的應用上要比中國超前。雖然很早就進入了3g時代,但當時朝鮮的只能手機只能發短信和彩信、擁有視頻電話等功能,不能上網。

從2012年開始,朝鮮就開始嘗試生產自有品牌的手機。目前,朝鮮的智能手機基本實現國產化,主要是以“阿里郎”牌手機爲主,從外觀到性能,阿里郎手機的很像國內某品牌,而事實上,朝鮮目前使用的大部分型號手機,主要還是進口配件再到國內組裝,說白了,就是貼牌手機。畢竟自主研發纔不到6年時間,雖然自己能生產製造手機,但由於研發成本過高,比起進口配件組裝在貼牌,後者優勢太明顯。

相比朝鮮的低收入低物價,手機的售價卻一點都不便宜,一臺我們國內五六百元就能買到的智能手機,在朝鮮售價高達1500-2000元人民幣左右。以朝鮮另一個品牌“平壤牌”手機爲例,像素500萬,支持指紋解鎖,運行內存2g,售價則需要2300元人民幣左右。這在朝鮮,可是一個普通工人大半年的工資,能拿出這麼多錢買一部手機的人確實不多。反過來說,能擁有一部“阿里郎”或平壤”牌的智能手機,絕對是身份地位的象徵,就像我們九十年代初能擁有“大哥大”手持電話機的人一樣。
總的來講,隨着朝鮮慢慢的對外開放,普通百姓的收入穩步上升,未來幾年手機的普及會有一個爆發式的增長,人人擁有一部手機,也終將不是夢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