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復旦大學到中央戲劇學院,都是如今我們教育的基石,毛主席通過書法將教育之魂刻在大學的大門上,更刻在每位學子的心中,勉勵着每位學子,他們在學校裏不斷學習,爲祖國的發展積蓄力量,我也相信,在未來會有更多優秀的大學崛起,培養出更多的人才,讓他們在中國乃至世界這個平臺展現自己的風采,展現中國的強大,我想,我們偉大的毛主席當初播下的教育之種也會隨之開花結果,成爲參天大樹。很快,張志讓就接到了毛澤東主席的親筆函,內裝毛主席題寫在白宣紙上的“復旦大學”四字,尺寸爲27.5X13.9釐米,題詞未落款。

毛體,即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領袖毛澤東的書法藝術形成的一種獨特的書法體系,其奔放、縱橫馳騁、筆墨瀟灑淋漓的書法形式,成爲中國書法之林中一道亮麗的風景。
毛澤東是中國書法界公認的20世紀的書法大家,其獨特的“毛體”書法藝術已爲世人所公認,在中國,毛體是人們最爲熟悉、閱讀人數和閱讀次數最多、出版印刷和發行次數最多的一種書法,經典的“爲人民服務”這五個大字相信絕大多數中國人都看過並知道是誰的作品。
那大家可知道毛體也是毛主席對教育的重視的另一體現。
清華大學
新中國成立之後,清華大學師生希望毛主席爲清華大學題寫校名。1950年6月,毛主席欣然接受這一要求,揮毫書寫六遍。書寫完畢,毛主席經過比較,特意註明:
“右下草書似較好些”
。從此,由毛主席題寫的校名、校徽就一直伴隨着這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學府。
毛主席的“清華大學”四個大字寫了六遍,我想毛主席的每一遍都是抱着不一樣的心情下筆,由此可以看出藝術的不可重複性,一次比一次堅定,足以感受到毛主席對教育的重視。
第六組已不是原稿,只是根據毛主席手書製作的清華教職工校徽,細細看來,
字字清爽,氣勢舒朗。
“水木湛清華”,真乃學習的好去處。題字整體圓轉中而帶方勁,典雅而有俊秀,點畫蒼茫,用筆急速,挺拔峻險而柔潤渾厚,氣度雄沉,雍容中亦多見風神,以此來形容此作。毛主席的書法龍蛇飛舞,俏俊飄逸,大氣磅礴,豪放酣暢。
熱愛中國古典文學、富有詩人氣質的毛主席的題字,我們拿什麼來形容呢?答曰:“絕無山野之氣,自有龍姿風采”。
多少遊人駐足在清華門前合影,多少清華學子嗅到了清華墨香。清華,註定是一片沃土。
復旦大學
1951年下半年,陳望道因事北上,專門拜見了張志讓先生,再次提請毛主席題校名的事。不久,張志讓在中南海毛主席出席的一個場合裏,想趁此機會向毛主席提出復旦的要求,並就此與一起參加的最高法院副院長吳溉之談及這一想法。吳溉之出了一個主意,說自己與主席的一個祕書熟悉,此願望可由毛主席的這位祕書轉達。於是張志讓請吳溉之先生轉託
。很快,張志讓就接到了毛澤東主席的親筆函,內裝毛主席題寫在白宣紙上的“復旦大學”四字,尺寸爲27.5X13.9釐米,題詞未落款。
復旦接到毛主席的墨寶後,隨後即放大複製成校門新匾,又縮小而製成新校徽及校用信封信箋等沿用至今。原件真跡請榮寶齋精工裝裱後,由校辦轉檔案室珍藏。
毛主席作爲偉大領袖的形象蓋過了其他的一切,或者說,這四個字只是他氣魄風度的一種體現。他精書法,乃中國近現代書壇巨匠,被公認爲二十世紀最傑出的書法家之一。
再看這四個字,覺得甚是巧妙,彷彿將要掙脫邊框的束縛脫穎而出,輕重徐疾之處得益於無慾於佳乃佳,輕一分則太弱,重一分則太薄,恰到好處,妙不可言!
天津大學
新中國高校中,有不少校名是由毛澤東主席的書跡拼綴而成,天津大學就是其中一個。據說“天津”兩字出自《天津日報》報頭,“大學”二字是從其他地方集來。毛澤東主席的書法如其詩,如其文,如其志。大氣磅礴而不失於野,俊秀於筆端而不失於文。
可見當時的大學都以毛主席所提的字爲榮,渴望得到毛主席的認可,而這些大學也沒有辜負我們的期望,今天的教育事業可謂發展的越來越好。
南開大學
1950年的南開大學,自昆明西南聯大復員後,可謂百廢待興。當時的南開大學沒有正式的校門牌匾。南開大學學生會寫信,期盼毛主席爲南開大學題寫校名。時間不長,毛主席就回了信,寫了幾幅“南開大學”的字樣,橫幅、豎幅均有,讓大家自己挑選。毛主席此舉使南開人無比激動。
毛澤東主席鍾情於書法,尤其賞識懷素。其書狂放不羈、風馳電掣;時時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
清代書論家劉熙載雲:“書者,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
觀此四字,毛澤東詩人的瀟灑浪漫,政治家的雄才大略,革命家的磅礴大氣,可以窺見一斑了。
北京大學
1949年12月12日,經北大校委會主席湯用彤、祕書長鄭天挺同意,校委會祕書汪子嵩起草了給毛主席的信,請文書劉椿年楷書謄寫後,送中南海毛主席辦公處。信中邀請毛主席在北大五十一週年校慶紀念日之際爲北京大學題寫校名,以備製作新的校徽之用。信中附寄了一張紙,紙上有文書劉椿年畫的一個長11釐米、寬3.1釐米的長方形框,框下標註“北京大學”四個字,供毛主席寫校名時作尺寸參考。
從復旦大學到中央戲劇學院,都是如今我們教育的基石,毛主席通過書法將教育之魂刻在大學的大門上,更刻在每位學子的心中,勉勵着每位學子,他們在學校裏不斷學習,爲祖國的發展積蓄力量,我也相信,在未來會有更多優秀的大學崛起,培養出更多的人才,讓他們在中國乃至世界這個平臺展現自己的風采,展現中國的強大,我想,我們偉大的毛主席當初播下的教育之種也會隨之開花結果,成爲參天大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