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網易清流工作室

作者 | 劉培

比亞迪(002594.SZ)的發展道路,一度被媒體戲稱爲“哪裏有政府補貼,哪裏就有比亞迪的身影”。

2018年前三季度,計入當期的政府補助就高達14.5億元,佔比當期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的95%。這帶來的最直接影響是,如果扣除政府補貼的話,比亞迪在上半年幾乎是不盈利的。

早起受益於“新能源”補貼政策和國家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推動支持,早早瞄準新能源汽車的比亞迪,就提前佈局好了整車製造以及充電設施建設。隨着國家新能源汽車削減補貼新政的實施,這家嚴重依賴政府補貼的汽車股淨利潤大幅下滑。儘管比亞迪前三季度營收增長高達889.8億元,同比增速20%,但扣非淨利潤虧損1.6億元,同比下滑108%。

今年以來,比亞迪股價一度下跌44%,隨後有所回升,截止今日午間收盤,股價略有增幅,爲55.35。

比亞迪昔日“受寵”

據比亞迪披露數據統計,2013-2018年9月這6年時間不到,比亞迪收到的政府補助高達55億元。

這其中主要得益於固定資產投資有關補助。這意味着,依靠前期和地方政府國企合作,建造生產基地,比亞迪實際上從地方政府獲得不少支持。

在比亞迪回覆深交所半年報問詢函中,對計入損益的政府補助給予明確說明。政府補助主要包括與研發投入相關的補助、固定資產投資有關補助以及營銷獎勵補貼等類型。

而根據半年報數據,網易清流工作室發現,在高達8.9億元政府補助中,其中新能源營銷補貼爲2.6億元,支持公司動力技術補貼資金1億元,而投資補貼高達5.3億元。

也就是說大部分政府補助都來自地方投資補助。根據半年報披露的數據顯示,長沙比亞迪在長沙汽車項目獲得政府補貼資金在2010年以來,就高達12.2億元,主要用於補貼長沙汽車城項目生產、研發固定資產投資。2018年有3695萬元計入當期政府補貼。

據媒體報道,比亞迪在長沙生產基地2009年9月開始動工,生產車間等落地和建設還創造了多項“長沙速度”,整個項目被稱爲“比亞迪汽車國內最大的整車及零部件產業基地”。2011年可形成年產30萬輛整車。

比亞迪在深圳的項目,在2018年收到深圳政府關於固定資產投資補助2004萬元。2015年,已經收到深圳政府補助6500萬元,用於扶持二期工程生產線建設。

2009年,國家號召“十城千輛”工程計劃,推動地方政府和車企合作,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以帶動地方經濟及相關配套設施的建立。比亞迪開始四處尋求合作,迅速將陣地從深圳、長沙,一路擴張到天津、南京、廣州、北京、杭州、西安等地。

不過,享受的地方政府鉅額補貼,引發2018年深交所半年報問詢,要求比亞迪詳細說明政府補助的信息披露情況,是否存在披露違規情況。

比亞迪回覆稱,因爲政府的單項補助,未違背公司據《企業會計準則》以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中規定——即收到的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占上市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10%以上且絕對金額超過 100 萬元,無需就上述政府補助單項單獨進行披露。

蹊蹺的是,比亞迪所比較的對象是依據半年報單個項目獲得政府補貼和2017年全年淨利潤做比較。而並非和自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的最近一個會計年度數據做對比。

被質疑“虛增收入”

和地方政府的合作,也爲比亞迪帶來大量訂單。對政府來說,地方政府和引進車企進行捆綁式營銷,既爲當地政府帶來大量財政收入,又可以拉動整條產業鏈的發展。

西安市政府在2012年8月就明確下令,全市出租車行業使用比亞迪汽車份額要保持在85%以上,全市機關採購公務用車,比亞迪汽車要保證在20%以上。

比亞迪總部所在地深圳,據媒體報道,已成爲電動巴士之城。深圳政府在2017年甚至給予鉅額補貼,給予所有購置電動巴士的可高達24萬元的補貼資金,而深圳的電動巴士和的士全部採用比亞迪車輛。

這一深度合作在數據上同樣遭到深交所質疑。比亞迪與廣州廣汽比亞迪新能源客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汽比亞迪”)之間關聯交易增長速度驚人,二者關聯交易在短短不到一個月時間,關聯交易金額有8億元增加到45.3億元。

比亞迪回覆稱,廣州市場 2018 年公交預計更新替換爲純電動公交的數量近 8000 輛,廣汽比亞迪作爲廣州市唯一一家新能源客車生產企業,預估市場佔有量較大,而國內公交行業採購工作存在季節性,大多數集中在第三、第四季度。廣州地區公交車市場採購於 2018 年 6 月 20 日開標,截至目前,廣汽比亞迪通過客戶認可的代理機構獲得 2018 年訂單總量爲 4999 輛。比亞迪不存在利用關聯交易虛增營業收入的情形。

上述具體關聯交易收入主要是比亞迪及附屬公司向廣汽比亞迪銷售K7、K8、K9純電動客車相關的原材料及核心零部件,計人民幣45億元。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6月15日,廣州市就公佈廣州幾家汽車公司採購電動客車項目的招標結果。3138臺純電動車,廣汽比亞迪中標2900多臺。

這也就是說,假如2018年,比亞迪在6月20日前只中標2900多臺的話,廣汽比亞迪在6月20日之後的10天時間內,至少又中標2000多臺。這帶來的關聯交易收入差距,按照核心零部件出售合同計算的話,也基本尚維持在3:2(2900:2000)的水平,也不應該是上面的關聯交易收入差距1:5(8:45.3)。

廣汽比亞迪爲比亞迪合併重組了原廣州汽車集團客車有限公司(原廣汽集團的全資子公司)的部分人員及資產,獲得了客車生產資質。與比亞迪在其他地方合作方式不同的是,儘管比亞迪對廣汽比亞迪絕對控股,持有51%的股份,廣汽集團持股49%,但是實際上比亞迪和廣汽集團在董事會成員上各3:3,比亞迪並不絕對控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