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都記者梳理發現,2019年以來,就有聚盟、卡行天下、壹米滴答、運去哪、商橋物流等多個公路或綜合物流運營服務商獲得融資,在物流行業40餘個融資案例中佔了大部分,其中不乏紅杉中國、遠洋資本、普洛斯、螞蟻金服這樣的知名資方,也有不少被菜鳥、G7、中通、順豐等同行“相中”,研發產品和拓展市場則成爲融資的兩大主要用途。從2016~2017年的快遞公司上市潮,到2018年的即時物流平臺融資熱,2019年,行業的“風口”吹到了市場盤更大、也更加分散的綜合物流領域。

2019年是快遞行業屢破紀錄的一年。隨着第600億快件的誕生,我國快遞年業務量邁入600億時代(相當於年人均43件),造就快遞發展史上又一座里程碑。截至去年11月,快遞淨增量連續8個月保持在10億件以上,月增10億件已成新常態,中通、韻達相繼加入年業務量的“百億俱樂部”……似乎沒有哪一個行業如同物流一般,保持着年年跨越式的增長,業務量連續6年穩居世界第一。

300餘萬快遞員穿行在大街小巷,和全行業一道在2019年完成了630億快件,支撐網上零售額超過8萬億元。在包裹越來越多的當下,消費者對時效的要求從“單純地快”升級爲“準時達”、“適時達”,對服務的需求也由標準化轉變爲人性化、個性化。

俗語言,“小快遞,大民生”,2019年,以罰代管、保價亂象、價格壟斷、末端違規投遞、貨車倉庫火災等一系列事件牽動着社會人心……行業競爭中,不少行業二三梯隊的企業敗下陣來、逐漸遠去,企業間的“價格戰”依舊在上演,但參與者正逐漸改頭換面,科技和數字化能力造就更大驅動力,綠色環保成爲全行業主旋律,低線和跨境市場醞釀着“勃勃生機”。轉型升級、整合併購、下沉出海、融資上市、離開與迴歸……這些關鍵詞還將帶領着行業走向下一個10年。

“通達系”:

一邊是“進圈”,一邊是“破圈”

一邊是時效與產品爭相推陳出新,另一邊電商經濟件的“價格戰”依然在價格觸底的局面中“遊走”。所幸,擺脫這樣的惡性循環正日益成爲行業的共識。站在快遞版圖變局加速的“路口”,既要“進攻”、又要“防守”,對於任何一家企業而言均非易事,市場規模、網絡穩定、資源充分、成本效益、服務品質缺一不可,也會是未來市場最大的“變數”之一。

二三梯隊快遞:

一邊是洗牌,一邊是倒閉

比起行業第一梯隊企業對新業務的“躍躍欲試”,許多身處二三梯隊的公司還在“掉隊”的邊緣“徘徊”,部分甚至還未見到轉型的“曙光”,就“被”宣告離場。

據南都記者不完全統計,2018-2019年有近20家快遞物流企業相繼被爆/宣佈停運、終止服務、被接盤,或是被相關部門採取強制措施。這其中,既有全國性、區域性快遞或快運企業,也有同城快遞、物流供應鏈、跨境物流企業。

一個個退場或黯淡的身影背後,原因不外乎定位不清、戰略猶疑,或是受規模所限、資金斷裂,亦或是管理混亂、貪大求全……無論是曾被公認的快遞業“黑馬”,還是成立超過30年的“老前輩”,在嚴酷的市場競爭前,誰都沒有例外。隨着行業集中度趨高,“後來者”的時間已經不多了,要麼靠規模、要麼差異化競爭、要麼成本領先,總得選一個。

同城即時物流:

一邊是生態協同,一邊是對外開放

開放與升級,似乎成了頭部企業這一年“心照不宣”的“默契”。5月,升級亮相的“美團配送”向社會開放,針對便利店、傳統商超、近場零售、寫字樓等場景形成了四種運力網絡模式,以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就在1個月後,餓了麼口碑宣佈旗下即時物流品牌“蜂鳥”獨立,將自己的即時配送能力開放給全行業,並與品牌商探索在美妝、服飾等領域的合作。

同城物流市場新一輪“排位賽”開展在即。據艾瑞報告,預計2019年即時物流行業規模會突破1312億元,但目前各大企業業務體量只是冰山一角。隨着外賣市場增速逐漸放緩,品類和地盤拓展成爲即時物流企業突破“天花板”的重要步驟,下沉市場還會是接下來各大平臺競爭的最大“看點”。

綜合物流平臺:

一邊是資本寵幸,一邊是生態互搏

行業的“領跑者”正不斷往外四顧,跟上互聯網和5G等新技術的迭代步伐,擴充業態邊界,也需要做好“內功”,編織更大的商業閉環,形成足夠的行業壁壘。

對於敢於追逐“風口”的“選手”,資本從來都是最好的“助推器”。從2016~2017年的快遞公司上市潮,到2018年的即時物流平臺融資熱,2019年,行業的“風口”吹到了市場盤更大、也更加分散的綜合物流領域。

南都記者梳理發現,2019年以來,就有聚盟、卡行天下、壹米滴答、運去哪、商橋物流等多個公路或綜合物流運營服務商獲得融資,在物流行業40餘個融資案例中佔了大部分,其中不乏紅杉中國、遠洋資本、普洛斯、螞蟻金服這樣的知名資方,也有不少被菜鳥、G7、中通、順豐等同行“相中”,研發產品和拓展市場則成爲融資的兩大主要用途。

未來是商流、物流、信息流“三流”深度融合的新10年,不僅需要送得快,還要送得好,不只服務佳,還得成本少,考驗的是物流倉儲、運輸、配送全鏈路的綜合供應解決能力,這早已不只是單個企業間的較量,更是不同生態的博弈。誰能夠脫穎而出?考驗的是數字化水平、基礎設施建設、全局效益優化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及時準確的行業洞見。

出品:南都物流指數課題組 統籌:田愛麗 採寫:南都記者 傅曉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