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是中国历史上最悲情的英雄之一。他“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成为举世闻名的“西楚霸王”;在生命最后时刻,他不改英雄本色,杀死汉军数百人,最终自刎保留了帝王尊严。而他与虞姬之间的爱情故事,也在后世文人墨客的渲染之下,充满了悲剧和唯美的色彩,“霸王别姬”成了“英雄和美女”故事中的经典。


在民间传说的“霸王别姬”的故事中,虞姬是自杀,但历史事实真的如此吗?

首个提到虞姬的,是《史记》。作者司马迁本人非常崇敬项羽,他将项羽写入帝王专属“本纪”之中,而秦国掘墓人的陈胜也只是个“世家”。

书中记载,楚汉之争的最后关头,项羽已经猜出自己的结局,他说出“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几多悲凉,几多豪迈,几多无奈。这里的虞兮,说的就是虞姬。

书中将乌江之战的始末说得非常详细,项羽死前,将乌骓马托付给渔翁,由他送回江东,但是,对虞姬的去向闭口不谈。这很让人起疑。

而在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压根就没有提到虞姬这个人。也就是说,虞姬自刎,并不是从正史中流传开来,从来没有得到过主流史学界的承认,只是个民间传说。


其实,“自刎说”更多的得益于后世文人对弱者的同情。在古代,诸侯或国家的灭亡和衰败,后宫妃嫔们大体只有“逃跑、自杀、被杀、被俘”几个下场,得到善终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而后世史官往往会把帽子扣到后宫妃嫔的身上,毕竟,在封建社会,“臣等罪该万死,皇上圣明烛照”,妲己、西施、赵飞燕、杨贵妃等人,就这样替昏君们背起了好大一口锅。

所以,在文人墨客眼中,更有一种对弱者的“保护欲”,他们希望女人们能够得到比较完美的结局。比较典型的就是西施,经过后世渲染,说吴国灭亡后,西施的任务胜利完成,与范蠡泛舟于西湖之上隐居起来,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而《吴越春秋》、《墨子》等史书中都明确记载,就在吴国灭亡后的几天后,为了防止她蛊惑勾践,西施被沉湖而死。


在那种“四面楚歌乌江岸,乌骓画戟奈何天”的关头,后世的文人墨客,自欺欺人地通过自刎的方式,给虞姬和项羽二人的爱情,划上一个相对“圆满”的结局。

现在来看,虞姬最有可能的下场,只剩被杀和被俘两条路。

被杀是有记载的。在宋朝《太平寰宇记》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虞姬冢于县东南六十里,高六丈。即项羽败,杀虞姬葬此”,意思是项羽在最后关头,为了不让虞姬受辱,自杀前杀死了虞姬。

这个说法看似最有可能,但《太平寰宇记》距离秦末已经过去了1000多年,无法证其真伪,而且,如果虞姬真是被杀,《史记》为何不记载?

如果被俘,那么虞姬要么被刘邦占有,要么被分给大臣,要么沦为军妓。这种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以刘邦的流氓性格,虞姬被俘,他可不会像项羽对待吕后那样对待虞姬,所以虞姬的下场大概很惨。但这个《史记》也没有记载,可能是司马迁迫于当时的创作环境,有所保留不敢直说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