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百年曆史的甘孜州人民醫院,作爲全國藏族地區已具有較高知名度的三級甲等醫院,一直承擔着全州和州邊各族人民的臨牀醫療、急救工作。自2014年開展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創建活動以來,醫院將創建活動與醫院的黨的建設、醫療業務工作、醫德醫風建設、抓實民生等多項工作緊密結合,使創建活動真正成爲了促進醫院發展進步的推力。

走進甘孜州人民醫院第二醫療區,在導醫服務檯前,分診護士贊瑪拉措正在給患者做電腦分診。在這裏,工作人員通過電腦對病人信息準確輸入,通過病人的病情及需求分診到相應診室。而在醫院大廳的另外一邊,導醫根呷她姆正用藏語爲患者及家屬解答醫療報銷的問題。

每年到醫院就診的患者不少都來自各縣市的農牧民羣衆,爲了方便少數民族患者就醫,醫院於2004年設立了雙語導診服務,既能爲需要幫助的少數民族患者提供諮詢,還可以爲需要幫助的少數民族患者進行民族語言溝通。

甘孜州人民醫院副主任護師王春瓊介紹:“現在醫院兩個院區共有雙語導診護士25名,她們百分之九十五都是來自我州18個縣(市)懂雙語、懂醫學的護士。現在每年進州的外國遊客較多,他們前來就醫也會遇到溝通問題,所以我們特別引進了一名會藏、漢、英三語的導醫護士。”

導診、健康宣教、出入院手續辦理諮詢……作爲醫院的形象服務窗口,只要有雙語溝通的需要,總會看到這些導診護士的身影。

王春瓊說:“導醫臺每天要接待來往患者四五百人次,他們多是農牧民羣衆,我們的願望就是在爲他們提供優質醫療服務的同時,讓他們體會到我們是一個大家庭,給他們帶來家的溫暖,體會到我們民族之間的相互尊重和相互團結。”

作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科室的肝膽一科,2015年以科室爲主體成立了甘孜州包蟲病研究中心,2016年在華西專家的指導下完成了全國首家地市級醫院自體肝移植手術並開展了近千臺包蟲病精準手術。一直以來科室都秉承着以患者爲中心,實施優質服務,堅持民族團結,各民族之間不離不棄的理念將溫暖送到患者身邊。”

採訪中,肝膽一科副主任陳穎告訴記者:“肝膽一科作爲黨和國家民族政策的紐帶和橋頭堡,爲了解決溝通障礙,科室醫護人員也是下足了功夫。他們努力學習藏語,通過製作藏漢雙語的宣傳手冊、宣傳視頻資料製作等方式,讓更多的農牧民患者知道健康的權利和包蟲病的防治知識。此外,包蟲病患者在入院開始接受治療,醫護人員會從個人衛生習慣、合理飲食、手術治療、術後康復等方方面面進行雙語宣教,這樣更能體現整個過程中醫生、護士、患者大家共同參與治療。”

醫院的惠民項目辦公室,成立於2007年,作爲全國任何一家醫院都沒有的惠民辦公室,它的設立源於我州特殊的人文環境、宗教習俗。由於我州包蟲病、白內障等高原地方性疾病發病率高於全國各地,加之農牧民健康意識淡薄,主動到醫院看病求醫的人很少,因此項目辦承擔起了我州包蟲病、白內障、兒童先心病等患者的組織、協調、篩查、健康教育、宣傳及項目管理等工作。惠民項目已由最初的兩個發展到了目前的七個愛心救助項目。

甘孜州人民醫院對外發展部主任尼瑪擁措介紹:“每年年初,惠民辦公室都會根據疾病分佈圖,制定當年的下鄉計劃,每年我們都要在石渠、色達、甘孜、德格等地區各鄉鎮呆上200天,從最初到鄉里篩查,現在已經開展到入村入戶。除了篩查、宣教疾病和健康知識,我們還會對包蟲病、白內障、兒童先心病等患者的治療給予交通補助、手術補助、康復補助,將國家的每一項惠民政策落到實處,發到老百姓的手中,不斷增加他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甘孜州人民醫院的醫務工作者們正用創造的激情、永不停下的腳步,努力實現着人民羣衆的健康夢。他們身體力行高尚醫德,不斷追求精湛醫技,永遠崇尚紮實工作,在甘孜這片熱土上書寫出了民族團結進步共同發展的嶄新篇章。

記者:廖洋 央金

編輯:央金 黃星潔

責任編輯:洛絨郎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