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定律》中提到了达维多定律,大意是想别人不曾想,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更容易获得成功。这句话可以延伸为只有20岁时想的不一样,才能在30岁以后做的不一样。01 做别人不做的事情

生而为人,其实大家都差不多,只不过有些人晋级为精英人士,有些人迷失在人海,有些人碌碌无为,之所以出现这些差别,区别在于有没有在最好的年纪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

丽丽和红红是同班同学,也是玩得很好闺蜜,她们同时踏入工作岗位,同样都是小白的起点,无论是性格还是能力,红红都优于丽丽。

所不同的是3年后丽丽晋升为部门主管,而红红还在打杂,为此红红很是失落。然而失落归失落,却并未改变她自己的生活模式,依旧是按部就班的生活,刷剧、购物、没心没肺的吃喝玩乐,摆拍各种表情与动作。

反观丽丽,不是在讨论项目,就是在读书学习,参加各种的课程。

这样看来丽丽和红红之间明显拉开的差距,都不是平白无故的偶然运气。这也是起初看似能力差不多的人,逐渐拉开差距的原因,所以就容易理解为什么有些人混得如鱼得水,有些人在物质与地位上获得了成功,有些人却按部就班的为房租而奔波。

做别人不做的事,在20岁吃别人吃不了的苦,才能在30岁享别人无法企及的福。02 价值体现源于思维

如果说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才能创造一条属于自己的路,那么一个人的思维则是长远的价值增值。比如说丽丽,她把红红用来吃喝玩乐,充分享受生活安逸的时间都用在了思考、学习并不断创新上,她的价值就是倍增并且一路向上的。

知乎有个高赞的留言:没有进步的人生就是退步。而红红的人生正是因为故步自封,反而价值呈现越来越低。

从另一方面思维决定了行动,而行动决定了价值。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创新的禀赋,只是太过安逸的生活总会将潜能埋没。想拥有价值增值,要做到三个方面:

第一,打破循规蹈矩,不要别人做什么,你也跟着做什么。同一件事如果10个人都在做,你就不能去做;

第二,愿意改变思维方式,尝试做一些不适应、不喜欢的事情,比如我家里有两个水果不同款的水果刀,我只会用其中一个,而另一个压根用不好。不巧的是在朋友家玩时刚好用到另一个款的水果刀,吭哧吭哧半天也无从下手。然后这件小事让我明白了越是不习惯做的事,越是要尝试;

第三,逆向思维,改变固有的思维和思路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快速晋级方式。比如说写文章标题,我通常是用3分钟随便写一个,而没有去研究和借鉴,所以就出现了打开率不高的悲催,这正是没有思维方式的滞后徒劳无功。

这三个方面思维的不同导致了结果的不同,而周围的一切都会触及思维的升级,也会给我们以不同程度的启发,只有思维的不断创新,才会引起价值的持续增值。03成功从转变思维开始

在做事的过程中,很多人都逐渐被边缘或淘汰,其重要原因是因为太乌合之众。简单来说就是大家怎么做,大家怎么说,你也就怎么来。

讨论一件事或做某件事时,总喜欢随大流,这种思维方式很安全,也不会有大错,却也不利于个人的独立思考,更不会有创新。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怕的不是改变,而是不变。变的含义有两种,首先不是乱变和无原则的变,而是有方向、有目的的变,其次是变不是倒退的变,而是更适合个人发展的变。

20岁该吃的苦没有吃,30岁后以后会加倍的还回来,只不过是时间早晚而已,而创新并非改变固有的生活方式,只是令生活方式更加适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