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姚玉兰和孟小冬去了台湾,陆京士没有辜负杜月笙的嘱托,对他的妻儿十分照顾。杜月笙毫无保留地相信这个曾经的恩人,黄文祥去世后,他的儿子黄国栋继续担任杜公馆的总账房,杜公馆的钱财都要从黄家父子手中走,但他们从来没有让杜月笙失望过。

杜月笙成就了一段具有争议的人生传奇,一面是大毒枭、大黑帮的毒辣残忍,一面是慈善家、救国者的悲悯正义。

很多年后,已经拆掉的杜公馆一砖一瓦都保存了下来,在另一个地方重建。人们出于尊敬,厌弃或者仅仅是看热闹的心理,想要重新还原杜月笙的一生。他们去寻找杜月笙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子女们,方才发现,其实子女们对杜月笙的事业、人脉知之甚少。

那么,那些真正和杜月笙一起打拼的人,他们在何处,他们知道的杜月笙的秘密,到底是什么?


上回我们说,杜月笙的太太们其实相处的并不好,原先几位南方的太太们会合伙欺负北方嫁过来的姚玉兰,姚玉兰又是杜月笙唯一的合法妻子,与她们的关系更是紧张。所以后来姚玉兰一直撮合杜月笙和已经离婚的好友孟小冬在一起,这样她在杜家才有个伴。

杜月笙的太太们斗得多厉害呢,姚玉兰曾经和子女们提到过,这些太太们背后都有智囊团。一次家里举行宴会,几个太太商量着穿同样的衣服,姚玉兰征求参谋的意见,参谋告诉她可以表面上答应,宴会刚开始时和她们穿一样的,宴会中途再换一身。于是姚玉兰成了那晚最抢眼的夫人。

因为长久的过节,杜月笙走后,这个家就完全散了,几位夫人带着儿女各奔东西,彼此之间也没有什么联络。

姚玉兰和孟小冬去了台湾,陆京士没有辜负杜月笙的嘱托,对他的妻儿十分照顾。

陆京士希望为他们购置房产,孟小冬没有同意,一个人住在很小的房子里。不过仰慕孟小冬的人经常送钱来资助她,她晚年经常和姚玉兰打牌,打输了两人还闹脾气,过几天就又和好如初。

但孟小冬和姚玉兰,是不大喜欢在外人面前说杜月笙的,孟小冬甚至连门都不大出,

谁能想到这两个打麻将、养小狗、吵吵闹闹的老太太,曾是杜月笙最喜欢的两个老婆呢?


万墨林后来也去了台湾。曾经大字不识一个的他,在台湾潜心出书,写了三本《沪上往事》,研究中国近代史以及一些杂记等。

万墨林的晚年平静祥和,但因为在76号受的伤,身体一直不是很好。

杜月笙少年时在十六铺学徒流浪,后来是一个水果店的管账先生黄文祥觉得他可怜,拿了一些快要烂的水果给他卖。“水果月生”才开始在上海找到一条活路。

多年后,杜月笙发达了,在家乡大建家祠,举行了盛大的庆典仪式。

在仪式上,杜月笙从人群之中看到了黄文祥,他当时忙着应酬客人,赶紧叫人知会黄文祥一声,叫他明天来杜公馆一趟。

几天后,黄文祥就成了杜公馆的总账房。杜月笙毫无保留地相信这个曾经的恩人,黄文祥去世后,他的儿子黄国栋继续担任杜公馆的总账房,杜公馆的钱财都要从黄家父子手中走,但他们从来没有让杜月笙失望过。


后来杜月笙一家子去了香港,想要带黄国栋一家子一起走。黄文祥的两个儿子几乎是在杜公馆长大的,杜家人早就将他们当作了自己的家人。黄国栋不愿去香港,后来为杜月笙管理钱财的就成了姚玉兰的女儿杜美如。

黄国栋觉得杜月笙早晚还是会回来的,于是对杜月笙说:“杜先生放心吧,我留下来看管杜公馆。”

只是后来杜月笙一直没有回来。

解放后,黄国栋被送去了西北劳改,1979年,杜维善回了一趟上海,专程去见了已经从西北回来的黄国栋。

黄国栋看到杜维善时老泪纵横,一直在说:“没想到这辈子还能再见上一面。”


黄金荣的晚年,其实并不是像照片那样凄苦。

1937年,上海沦陷时,黄金荣70岁。日本人打算拉拢黄金荣出面做维持会长。黄金荣给自己注射一种药物装病,也不愿意给日本人卖命。在70岁的高龄给自己注射如此刺激的药物,可见黄金荣的决心。

上海解放的时候,黄金荣已经80多岁了。他在抗日时期坚决不和日本人同流合污,大节不亏,政府并没有特别为难他。人民政府还允许他继续经营自己的事业,大世界和黄金大戏院依旧是他的财产。

黄金荣也做了几件了不起的事情,他将所有青帮的弟兄名单上交,并且放话不允许任何门生闹事;在政府的要求下,上海所有的妓院关门,黄金荣二话不说,维护了这个决定;他捐出了不少资产,也写了悔过书,让所有的门生排成一列迎接解放军。

不过黄金荣是真的离不开烟土,政府当时正在明令禁烟,而黄金荣每天照抽不误,家里还私藏着很多的烟土。1951年,上海市民纷纷向政府寄检举信,要求批斗黄金荣。周总理只给当时担任上海市长的陈毅一句话:“努力使上海不乱。”所有曾经青帮的大小人物开始接受改造,只要配合,就绝对不会有性命之忧。黄金荣就是其中一个,他被安排扫大街。

那时候的黄金荣已经是垂暮老人了,能够安安稳稳扫地没有被愤怒的人群群起而攻之,说明当时政府已经对他进行了保护。黄金荣对新政府十分配合,他不仅老老实实扫大街了,还找来记者专门给他拍了张照片。

这就是黄金荣那张凄惨照片的由来。很多文章用“杜月笙看到黄金荣扫大街照片吓得不敢回大陆”做标题,其实有些夸大其词,黄金荣已经老成那样了,还能扫什么地呢?主要还是一个形式罢了。

对于已经82岁的黄金荣而言,如果和杜月笙一样一家折腾去香港,可能半路老命就丢了;去台湾,也经不起老蒋的折腾。

如果要把扫大街和他从前挥金如土的日子相比,那他定然是凄惨的,但对于当时的黄金荣而言,这也许是最安稳的选择。

杜月笙走了,曾经因为他而聚在一起的人终究迎来了散场。曾经的兄弟也好,妻子也罢,甚至于家中的仆从,都因为杜月笙而经历了一段上海传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