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极简史:传道千载,渊源流长

中国本土宗教首推道教,道教别称玄门,是道家思想与神话体系融合的结果,千百年来虽未曾成为主流文化,却一直深刻地影响着历史发展。

下面就来简单梳理一番,道教的发展历史。

一,起源

道教最初的形成是在东汉时期,也就是著名的张道陵五斗米教,也就是天师道,张道陵的立教是建立在汉代黄老之学兴盛的基础之上,以《周易》与《老子》作为基本理论指导,汉朝后来还以《太平经》为重要教材,同时充分的利用了汉代堪舆文化。

而这个时期所引入的神祇主要是老子,被道教塑造成了太上老君。

道教的出现,代表着方士文化与道家文化全面融合。

而其所推崇的主要核心崇拜就在于天道崇拜与修炼得道两大方面,这一点成为了道教的基本理论立场,也就是汉武帝时代的方仙道与黄老学术的融合。

张道陵创教之后,将道教中心集中在江西龙虎山地区。

汉代末期,道教思想第一次被应用于起义活动,也就是东汉末年的张角太平道黄巾军起义。

二,成熟

道教与乱世有不解之缘,不仅仅是第一次宗教农民起义和道教相关,更是因为道教的成熟阶段是在乱世时期。

道教在魏晋出现了分支现象,主要是由于当时进入了士族社会阶段。

这个时期道教有一些派别以炼丹术为主要研究对象,这些派别多为士族服务,而潜藏于民间的道教流派则多研究符文风水理论。

而茅山道士葛洪将儒家理论大量融入道教,创立了一整套的修仙体系。葛洪将道教的体系完全成熟化。

这个时期道教活动与政治活动密切挂钩,此后杨羲创立上清道,而葛巢甫发扬灵宝道,道教体系丰富化。

民间则仍然以天师道为主,巴蜀五斗米教仍然非常兴盛,而在江南地区有一些天师道别派,比如帛家道、李家道就是典型,除此之外南方杜子恭一脉的天师道比较兴盛。

真正使得道教的社会地位加以稳定的是两次道教宗教改革。首先是北魏寇谦之道教改革,很大的程度上压制了原先北方的民间道教势力,类似于张鲁这些流派的道教流派都遭了打压,在寇谦之的改革下,北魏奉道教为国教,道教地位大大提升。

其次是南方上清派陆静修等人在刘宋时期进行的道教改革,道教的基本教条基本确定,到了南梁时期,茅山道派的主要掌门陶弘景主持南方道教阶段,道教的神话体系已经完全成熟了,在这个阶段,佛教与儒学都是道教主要的参考对象。

三,竞争与演变

唐代时期,佛道关系比较微妙,有较为复杂的竞争关系,与南北朝时期激烈的佛道冲突有所不同,这个时期两者也处于彼此融合的状态,道教在唐朝发展的非常迅速。

李唐以道教为国教,但在势头上,佛教也曾在唐朝超越道教。

道教以宗教信仰为中心,包罗了许多古代科学技术,在唐朝历史上这一点非常重要,药王孙思邈、天文大师李淳风等人都属于道教人物。

这个时期道教以两大派为主,一个是茅山道派,另一个是终南山少阳派。

宋代时期,各种道教学派层出不穷,比如张续先的正一雷法道、王文卿的神霄道、刘德仁的大真道、雷时中的天心道、黄舜申的清微道、宁全真的东华道、何真公的净明道、萧抱珍的太一道、白玉蟾的金丹南宗派等等大大小小的道教派别,这个时期的道教以“五雷法”、“天心法”等,这个时期符篆之法大大兴起,与民间巫术文化有着极大的融合,这个时期道教又出现了一定的民间化倾向,后来儒学出现程朱理学现象也与道教文化有着深刻的关系。

除了最为传统的三清崇拜之外,宋代时期,玉帝这一天帝形象也被完全树立了起来,并且成为了天道的具象化神格者,在他之下的星宿神祇与天宫神祇也基本出现。

晚唐到宋,开始兴起内丹学派,而内丹学派的兴起,主要是来源于全真道,比如全真教祖师吕洞宾、种离权所创著的《种吕传道集》就是一本以内丹技艺为主要特点的。

后来王重阳所开创的全真道,其中一个重要特点就在于擅长内丹技艺,其中保罗了金丹南宗的许多手法。后来到了元代丘处机时期,这一派发展成为了道教的核心大宗,全真道有着鲜明的三教合一文化色彩,是包容性很强的道教学派。

在尹志平一代之后,全真道全面成熟,从而开启南下传教,开创了全真道的南宗部分,到了元代内丹学大师陈致虚一代,体系完全成熟,基本上都承认“五祖七真”为正宗脉系。

而龙虎山一带的道教核心区域后来形成了主要研究符箓的正一道派,与全真教派在元代并为道派两大流派。

正一道是南方诸多教派再次向原始道教回归的表现,东华派、太一派、茅山派等道教学派再次归属于龙虎山一代,推崇张氏后人为教尊,后来元朝统治者帮助张与材成为了正一教主,加上净明道等正一道教派系较为兴起,正一道也一度非常兴旺。

四,后期世俗完善阶段

道教在宋之后就开始再度融入民间,从民间发源的宗教在高居庙堂之后再次走向民间,成为了庙堂与江湖之间一道枢纽系统,而明代君王多崇道教,朝廷当中专设道录司,用以统领道教,并且力推张三丰所创的武当全真教派,南方则一心扶持正一道。

这个历史阶段当中,道教出现了许多民间化的现象,民间神祇被道教广泛吸收,而许多民间宗教也以道教自尊,佛道两大宗教与民间宗教文化构成了中国神祇崇拜的最终形态。

在民间兴盛神祇崇拜的同时,宗教本身与统治阶级也在迎合这种潮流,并且还通过民间神祇进入道教体系的方式来压制一些民间邪神崇拜,扩大正统宗教影响力,道教内部当中的财神等结构在这个时期形成,而道教范畴当中的地方神祇也大量出现,如城隍、土地等等。

正一道在明朝时期开始有些衰弱,但全真道却不断壮大,到了清朝时期,全真龙门一派完全成为道教的核心

这个格局已经延续至今,今天的道教协会等组织仍然是以全真道为主。

在社会视角来看,道教是庙堂与江湖之间的宗教纽带;从文化角度来看,道教是主流乡土儒学文化与神秘鬼神文化之间的交界处;而从宗教本身的角度来看,道教既是文明的观察者,也是历史发展的干涉者。

道教在历史发展的过程当中,逐渐多神化、民间化,主要优势在于实用性方略与道法思想,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也是华夏文明精神的主要载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