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請關注“綠野六隻腳”微信公衆號。

夏天,是最適合減肥的季節。

不瞞大夥兒,6妹最近都瘦了4斤了。

而你,還在啃炸雞嗎?

是時候邁開雙腿了。

說到跑步,作爲一個專業的跑者,有些專業的術語還是要知道的。

今天,6妹就來介紹一下,跑步術語大公開:

距離

5K 10K 半程 全程

瞭解跑步,首先要懂得距離術語。這裏的5K、10K和工資可不是一個概念。K代表的是kilometer(公里)的意思,所以5K和10K分別就是5千米和10000米的意思。

甲:今晚跑了多少公里?

乙:不多不多,也就5K...

聽上去是不是更專業?

接着,半程和全程,其實就是半馬和全馬。馬拉松可謂是跑者們追求的目標之一,這個術語學起來,和跑友溝通都更方便些了。

甲:今年拿下幾個全程了?

乙:不多不多,也就3個而已...

時間

250 Sub3 BQ

剛纔說到馬拉松。其實跑完馬拉松的時間,一般都是以小時爲單位計算的。如果一字一句說出“3小時29分07秒”,似乎太費口舌了一些。因此,人們發明出類似“250”這樣的術語,就代表“2小時50分鐘”跑完。

甲:今年全程跑下來,最好成績是多少:

乙:三個小時...啊不...340

甲:不錯啊...

在這個基礎上,Sub330,Sub4的意思,就是跑者對於自己的激勵,意味着“跑進三個半小時”,“跑進4小時”等等。

而BQ這一專有名詞,則意味着除了時長外,對於專業跑者的更高要求。這個數值根據和性別、年齡而各不相同,比如今年18-34歲的男選手BQ就是3小時5分。

速度

至於跑者們“配速”,就永遠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了,常見單位是xx分鐘/公里。

只有不跑步的和初跑不久的人會用“時速xx公里”來計算速度。有經驗的老鳥,就算是在跑步機上,看到以“10k/小時”的顯示的速度,也會瞬間轉換成他們熟悉配速,“今天這個6分(每公里)的速度,感覺還可以”。

甲:今天配速如何?

乙:5.5,還行...

Run法:

LSD Tempo Interval 法特蘭克

這裏,LSD不是致幻劑,而是長距離慢跑。距離有多長,起碼15K吧。這種跑法讓你不會覺得那麼累,跑了很久還能有自己消耗了很多熱量的感覺。

Tempo run指的是節奏跑。這種跑法要求跑者按照一定的速度(通常是中上強度)跑一定的距離(從10k到30k不等)。如何找出自己的Tempo配速呢,一般來說比全馬的配速快個半分鐘到一分鐘即可。

而Interval run指的是間歇跑,高標準嚴要求,自虐衝成績必備,需要強大的毅力和執行力。這種跑法往往分組進行,比如800米X10組,1600米X10組等。

最後,法特蘭克,據說是一位瑞典的跑步教練創設,也稱爲速度遊戲,通過不斷變換速度和距離帶給身體不同程度的刺激,讓訓練即高效又不失趣味性。

6妹說了這麼多,其實最終最要緊的,還是你們邁開雙腳,勇敢前行。

衝刺吧,少年,你聽見脂肪燃燒的聲音了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