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賽季中國足球聯賽已經全部落幕,隨之而來的並不是各級聯賽的欣欣向榮,反而是有多支球隊宣佈解散以及轉讓股權,在深圳雷曼宣佈退出下賽季中乙聯賽之後,合肥桂冠和瀋陽東進由於欠薪原因也被足協取消了下賽季註冊資格,上海申梵在常規賽結束之後宣佈退出中乙排位賽。而保定容大也在昨日宣佈了股權轉讓的消息。

在不久前,深圳雷曼人人俱樂部宣佈退出下賽季中乙聯賽,並且對球員發出瞭解約函,而在深圳雷曼宣佈消息不久後,12月4日,上賽季不幸降級中乙的保定容大也發出了官方公告,表示贊助商合同到期,尋求股權轉讓。

而在賽季結束後,銀川賀蘭山足球俱樂部的投資方上海山嶼海投資集團宣佈對外轉讓俱樂部全部股份。據記者瞭解,這傢俱樂部至今還沒有找到新的投資人,很可能面臨跟深圳雷曼一樣命運——解散。

而在12月5日晚,雲南麗江足球隊也發表了官方聲明,希望尋求合作伙伴,可以看到在聯賽結束不久已經多支中乙俱樂部宣佈解散以及退出聯賽的消息,而這重要的決定背後,則是如今足球投入巨大,導致衆多足球隊入不敷出。

據有關數據在2008賽季,中超球隊山東魯能奪得冠軍時,全年投入僅8千萬元,而2018賽季中超球隊貴州恆豐在投入8億元的情況下,依然難以保級,不幸降級中甲,而目前中乙足球隊一年的基本投入至少3000萬元以上,而有着衝擊中甲目標的球隊至少要投入在五千萬以上,而本賽季獲得中甲資格的四川安納普爾那隊,在過去3箇中乙賽季,投入將近2億元,才獲得了中甲資格,而在球隊衝甲成功後,安納普爾那特意召開新聞發佈會對外放出信號:呼籲四川有實力的企業加入進來成爲俱樂部的股東之一,一同解決下賽季的資金問題。

據有關消息,2019賽季每支中乙球隊需要配備3支梯隊,2020年增加到4支,而衆多中乙球隊目前的投入已經捉襟見肘,而在基礎上再次建設梯隊,這對於一些資金本就匱乏的球隊而言,真的是有心無力。

而不久前中國足協也表示未來的2年時間內,規範俱樂部名稱,逐步走向中性,不得帶有球隊廣告信息,也就意味着所謂的廣州恒大,上海上港,天津權健等投入巨資的球隊不得不進行改名的決定,可以說目前的中超球隊基本上都處於虧損狀態,而球隊的名稱也是球隊在藉助中超平臺展現俱樂部的一方面,而一旦取消公司化名稱,那麼對於常年處於虧損的俱樂部而言,可謂雪上加霜。

甚至不敢相信,未來的2年內中超球隊會否出現如今中乙球隊的退賽潮,目前的中國足球賽場還在一個上升期,而中超的影響力也遠遠沒有達到亞洲第一聯賽的表現,如果強制性去處公司化名稱,或許真的會讓許多資金不足的俱樂部望而卻步。

專注中超,亞冠,國足賽事的點評與分析,想要了解更多足壇資訊,請拉到上面點擊“關注”,謝謝!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