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也是一边慨叹自古至今征戍不断,战死之人无数,一边又抒发安定边境的雄心。本诗为《从军行》的第四首,前二首“烽火城西百尺楼”、“琵琶起舞换新声”从思妇愁苦的角度写征戍生活,这首转入直接抒写征戍将士之情。

《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是专攻七绝的高手,其边塞题材的佳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等句千古流传,家喻户晓。本诗为《从军行》的第四首,前二首“烽火城西百尺楼”、“琵琶起舞换新声”从思妇愁苦的角度写征戍生活,这首转入直接抒写征戍将士之情。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由边塞景观入题,青海即今青海省之青海湖,唐代对吐蕃的战争,多发生在这一带。雪山指甘肃省境内的祁连山。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据记载为西域的门户。此三处代表了唐代的西北边陲,是常与劲敌吐蕃、突厥交战的地方,唐统治者常年派兵驻守。


因此写这三处之景就代表整个边陲之环境,抒此地将士之情即抒发所有征戍之人的感慨。弥漫的浓云笼罩在青海湖的上空,远远望去,连绵不断的皑皑雪山也显得昏暗起来,好像要一直延伸到与孤城相对的玉门关。这幅展现于将士眼前和心中的画面,壮阔而清冷,大片江山使人产生豪情,坚定了将士保家卫国的信念;恶劣的生存环境让人难免有苦捱岁月之感,顿生孤寂愁苦之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直接转入抒情,直抒胸臆地喊出壮志雄心。“楼兰”是汉时西域国名,汉武帝时,楼兰国王与匈奴勾结,屡次攻击杀害汉臣,后霍光派傅介子用计斩杀其王。这里泛指侵扰西北边境的敌人。将士们长期成守边关,经历了无数次的血雨腥风,铠甲磨破了也在所不惜。只要边塞一日不稳,就坚守下去,誓不还家。这两句极转前两句之清冷,全力突出将士们保家卫国的豪情。

与“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愁怨大不相同,也区别于“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但又不能单纯地将愁苦与豪情分割开来。唐人边塞诗抒发豪情不避征戍之苦,如王翰《凉州词》其一:“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以旷世豪情写征战前的情状,又以征战不归直点其苦。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也是一边慨叹自古至今征戍不断,战死之人无数,一边又抒发安定边境的雄心。本诗也体现出这一特征。


清潘德舆《养一斋诗话》云:“七言绝句,易作难精。盛唐之兴象,然必有弦外之音,乃得环中。”七言绝句虽然相对于五言绝句,言情出韵容易一些,但要做到语近情遥、含吐不露并不简单。王昌龄这首七绝涵盖广阔,意境雄浑,语言浅近,结语豪壮又不失空泛,实属佳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