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昌齡的《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也是一邊慨嘆自古至今征戍不斷,戰死之人無數,一邊又抒發安定邊境的雄心。本詩爲《從軍行》的第四首,前二首“烽火城西百尺樓”、“琵琶起舞換新聲”從思婦愁苦的角度寫征戍生活,這首轉入直接抒寫征戍將士之情。

《從軍行》(其四)

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王昌齡是專攻七絕的高手,其邊塞題材的佳作有《從軍行》七首、《出塞》二首。“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等句千古流傳,家喻戶曉。本詩爲《從軍行》的第四首,前二首“烽火城西百尺樓”、“琵琶起舞換新聲”從思婦愁苦的角度寫征戍生活,這首轉入直接抒寫征戍將士之情。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由邊塞景觀入題,青海即今青海省之青海湖,唐代對吐蕃的戰爭,多發生在這一帶。雪山指甘肅省境內的祁連山。玉門關,故址在今甘肅省敦煌市西,據記載爲西域的門戶。此三處代表了唐代的西北邊陲,是常與勁敵吐蕃、突厥交戰的地方,唐統治者常年派兵駐守。


因此寫這三處之景就代表整個邊陲之環境,抒此地將士之情即抒發所有徵戍之人的感慨。瀰漫的濃雲籠罩在青海湖的上空,遠遠望去,連綿不斷的皚皚雪山也顯得昏暗起來,好像要一直延伸到與孤城相對的玉門關。這幅展現於將士眼前和心中的畫面,壯闊而清冷,大片江山使人產生豪情,堅定了將士保家衛國的信念;惡劣的生存環境讓人難免有苦捱歲月之感,頓生孤寂愁苦之情。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直接轉入抒情,直抒胸臆地喊出壯志雄心。“樓蘭”是漢時西域國名,漢武帝時,樓蘭國王與匈奴勾結,屢次攻擊殺害漢臣,後霍光派傅介子用計斬殺其王。這裏泛指侵擾西北邊境的敵人。將士們長期成守邊關,經歷了無數次的血雨腥風,鎧甲磨破了也在所不惜。只要邊塞一日不穩,就堅守下去,誓不還家。這兩句極轉前兩句之清冷,全力突出將士們保家衛國的豪情。

與“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的愁怨大不相同,也區別於“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但又不能單純地將愁苦與豪情分割開來。唐人邊塞詩抒發豪情不避征戍之苦,如王翰《涼州詞》其一:“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以曠世豪情寫征戰前的情狀,又以征戰不歸直點其苦。

王昌齡的《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也是一邊慨嘆自古至今征戍不斷,戰死之人無數,一邊又抒發安定邊境的雄心。本詩也體現出這一特徵。


清潘德輿《養一齋詩話》雲:“七言絕句,易作難精。盛唐之興象,然必有弦外之音,乃得環中。”七言絕句雖然相對於五言絕句,言情出韻容易一些,但要做到語近情遙、含吐不露並不簡單。王昌齡這首七絕涵蓋廣闊,意境雄渾,語言淺近,結語豪壯又不失空泛,實屬佳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