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

一、閱讀古詩,回答問題。

(一)宿新市徐公店

1.本詩的作者是宋代詩人 楊萬里 。

2.理解下面詞語的意思。

疏疏:稀疏。陰:樹蔭。走:跑。

3. 一個孩子奔跑着追捕一隻黃蝴蝶,可蝴蝶飛到菜花叢中後就再也找不到了。

4. 這是一首描寫暮春農村景色的詩歌,描繪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的詩。

(二)芙蓉樓送辛漸

1.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王昌齡 。

2.理解下面詞語的意思。

連江:雨水與江面連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平明:天剛亮。

冰心:像冰一樣晶瑩、純潔的心。

3. 夜雨增添了蕭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離別 的氣氛。那寒意不僅瀰漫在滿江煙雨之中,更沁透在兩個離別友人的心頭上。“連”字和“入”字寫出雨勢的 平穩連綿。江雨悄然而來,這是一幅水天相連、浩渺迷茫的 吳江夜雨圖。

4.古詩後兩句的意思是:

到了洛陽,如果有親友向您打聽我的情況,就請轉告他們,我的心依然像玉壺裏的冰一樣純潔,未受污染。

二、鄉下人家

1.找出畫線句子中的一對反義詞,寫在下面。

(樸素)——(華麗)

2.在文中的空格處填上恰當的關聯詞語。

即使 也

3.讀了這三段課文,分別描繪了三個鄉下美好生活的圖景,它們分別是: 鮮花輪放圖、雨後春筍圖、雞鴨覓圖。

4.用曲線畫出文段中的擬人句,還能寫一個擬人句。

幾場春雨過後,到那裏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羣地從土裏探出頭來。

從他們的房前屋後走過,肯定會瞧見一隻母雞,率領一羣小鳴,在竹林中覓食;或是瞧見聳着尾巴的雄雞,在場地上大踏步地走來走去。

仿寫:向日葵站成一排,揚起笑臉,迎着太陽。

三、天窗

1.寫出相應的量詞。

一(粒)星 一(朵)雲 一( 條)黑影

2.孩子們會從小玻璃上看到雲,從而想象到雲像山 、馬 、 巨人。我認爲雲像羊羣。

3.根據課文內容連一連。

貓頭鷹 霸氣十足

夜鶯 會唱歌

蝙蝠 灰色

4.爲什麼孩子們“想象”的內容會比“看到”的更真切、闊達、複雜、確實呢?

孩子的想象既基於已有的生活經驗,又可以自由聯想,自由組合,天馬行空,所以就會更真切、闊達、複雜與確實了。

四、琥珀

1.這塊琥珀的特點是(C)。

A.美麗 B. 碩大 C.透明 D. 圓潤

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先是可以看見蒼蠅和蜘蛛的樣子,然後可以想象蒼蠅和蜘蛛是怎樣 琥珀的,接着可以推測億萬年 以前的故事的詳細情形,最後可以知道在 遠古時代已經有了蒼蠅和蜘蛛了。

3. 從哪裏可以看出蒼蠅和蜘蛛當時在松脂裏掙扎?

因爲它們的腿的四周顯出好幾圈黑色的圓環。

4.根據課文內容判斷。

(1)天氣熱,松樹老,松脂正好包住蜘蛛和蒼蠅這兩個小蟲,形成松脂球,松脂球埋於地下幾千年,形成了琥珀。( √ )

(2)這塊琥珀的價值在於它非常珍貴,可以做成漂亮的首飾。(×)

五、飛向藍天的恐龍

1. 地球上第一種恐龍的大小、形態、行走方式分別是什麼?

大小:②(①馬一般大小② 狗一般大小)

形態:①(①兩條後腿有力② 四肢發達)

行走方式:②(①四足行走②兩足奔跑)

2. 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茹毛飲血:指原始人不會用火,連毛帶血地生喫禽獸。

天之驕子:原指強盛的北方民族胡人,指有影響的人。

3.爲什麼會有一些恐龍轉移到樹上生存?

爲了躲避敵害或尋找食物。

4.恐龍飛向藍天的原因有哪些說法,請用橫線畫出來。

這些樹棲的恐龍在樹木之間跳躍、降落,慢慢具備了滑翔能力,並最終能夠主動飛行。一種生活在地面上的帶羽毛恐龍,在奔跑過程中學會了飛翔。

五、綠

1.用橫線畫出文中表示綠的詞語,再仿寫三個表示綠的詞語。

墨綠、淺綠、嫩綠、翠綠、淡綠、粉綠

仿寫:深綠 草綠 蘋果綠

2.文中的綠指的是(D)

A.一種顏色 B. 綠色的植物

C.綠墨水、綠衣服 D. 大自然的景象、生命的象徵。

3.春天來了,你還發現哪裏有綠色呢?

我發現在草地裏、山坡上、小溪旁 有綠色。

4.仿照畫線的句子,寫一段詩句。

唱的歌是綠的,

畫的畫是綠的,

跳的舞是綠的,

夢想也是綠的;

七、白樺

1. 這首詩歌的第一句話總寫了白樺的特點,用銀霜和雪花寫出樺樹 通體潔白的形象。

2.畫線的句子運用了(比喻)修辭手法,那毛茸茸的雪枝像串串綻放的花穗、流蘇一般好看。這讓我們不禁想到岑參的詩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3.根據詩歌內容補充詞語。

(朦朧 )的寂靜 (燦燦)的金輝 ( 晶亮)的雪花

4.對下列詩歌內容的理解進行判斷。

(1)一個“塗”字準確表現出樺樹主幹上一層潔白的細皮;一個“披”字把樺樹擬人化了,表明樺樹對一身潔白的喜愛,突出白樺的高潔。(√)

(2)“玉立”和“閃着”兩個動詞突出靜靜挺立的白樺,是一種特別的動態美。(√)

(3) “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樺”,這裏實際上並沒有白樺樹,都是詩人想象出來的。(×)

八、貓

1.照樣子,仿寫詞語。

沒完沒了 不慌不忙 無憂無慮 細聲細氣

2.用橫線畫出在屋子裏小貓的動作有哪些?

摔 跌 撞

3.在作者筆下滿月的小貓具有(A B)的特點。

A.可愛 B. 淘氣 C.老實 D. 古怪

4.你喜歡什麼樣的小動物?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我最喜歡小雞,毛茸茸的非常可愛,走起路來脖子一伸一縮的。還有它那尖尖的嘴巴,喜歡到處啄,連我的手也啄,感覺癢癢的。

九、白鵝

1.按要求寫詞語。

反義詞:敏捷——(遲鈍 ) 從容不迫——(驚慌失措)

近義詞:偶然——(偶爾) 一絲不苟——(粗心大意)

2. 鵝喫飯需要哪三樣東西下飯呢?

水 泥 草

3. 用句子中加點的詞語仿寫句子。

先喫一口冷飯,再喝一口水,然後再到別處去喫一口泥和草。

流浪貓發現了食物,先看一看四周有沒有人來,再用鼻子聞一聞,然後用舌頭舔一舔,最後大口大口地喫起來。

4.爲什麼作者要稱鵝爲“鵝老爺”?

因爲白鵝的確像個“老爺”,喫飯必須有人侍候,擺老爺架子,它自己總是踏着方步去喝水、喫泥、喫草,狗來偷喫,飯被狗喫淨了,它昂首大叫,耍老爺脾氣。

十、海上日出

1. 多音字的讀音及組詞。

2. hé 荷花hè負荷 chōng衝鋒 chòng衝着

2.根據課文內容寫出天空的變化。

淺藍→紅霞 →(慢慢地擴大範圍)→(太陽小半邊臉跳出海面)→(發出奪目的亮光

3.畫線的句子使用的修辭手法是(B)。

A.比喻 B. 擬人 C.誇張 D. 借代

4.海上看日出和登山看日出相比,你更喜歡哪個?

我喜歡海上日出,海上的日出始終與天光、水色的變化等聯繫在一起,很有特點。

十一、記金華雙龍洞

1、額角 鼻子

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孔隙具有矮、窄、小的特點。

3.根據短文內容判斷。

(1)小船小到兩個人並排仰臥,剛合適,再沒法容第三個人。(√)

(2)船的進出得兩個人小心翼翼地划船纔行。(×)

(3)乘船時可以坐在船頭也可以躺在船上。(×)

4.假如你乘船經過孔隙,會有哪些感受?

我會感到有點緊張,也很難忘。

十二、小英雄雨來

1.《小英雄雨來》的作者是(D )。

A.茅盾 B. 老舍 C.魯迅 D. 管樺

2.文中加點的詞語是(擬聲)詞,請你來寫出幾個這樣的詞語。

叮噹 嘩啦啦 嗡嗡

3.按要求改寫句子。

鬼子把他兩隻胳膊向背後一擰,捆綁起來,推推搡搡回到屋裏。(改成被字句)

他兩隻胳膊被鬼子向背後一擰,捆綁起來,推推搡搡回到屋裏。

4.畫線的句子使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這一系列動作的描寫,形象地表現了雨來的機智勇敢.

十三、鐵杵成針

1.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是:這。 方:正在。

2. 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李白被老婆婆的精神所感動,回去繼續完成那些沒有完成的功課。

3.文中的“李太白”就是唐代著名詩人李白,被人們稱爲詩仙。

4.這個故事對你有什麼啓發?

只要有決心,肯下功夫,多麼難的事也能做成功。

十四、“諾曼底”號遇難記

1.這段對話的特點是:簡短有力,體現出了哈威爾船長是一個 鎮定自若的船長。

2.從船長和機械師的對話中,我們可以知道哪些情況?

爐子已經被海水淹了,火 滅了,機器也停了。

3.下列理解文中畫線的句子正確的是(C D)

A.船長有槍,所以人們都不敢違抗他的意志。

B. 這裏的一個偉大的靈魂是個幻象,大家已經被嚇壞了,所以產生了幻覺。

C.哈威爾船長忠於職守、捨己救人、尊重婦女、保護兒童,已成了一個偉大靈魂的化身,巍然屹立於上空。

D. 船長想到的是先救乘客,唯獨沒有想到自己的安危,這種崇高的精神境界震撼着船上的每一個人,人們從心底升騰起崇敬和信服之感。

4.如果你是船上的一名乘客,當你聽到這些對話你還會驚慌失措嗎?爲什麼?

不會,因爲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船長鎮定自若的指揮、威嚴有力的命令,使人們敬畏而信任。

十五、寶葫蘆的祕密

1.根據課文內容把表格補充完整。

人物

得到寶葫蘆的方式

張三

劈面撞見一位神仙

李四

遠足旅行,游到龍宮

王五

肯讓奶奶給他換衣服

趙六

掘地

2.文中兩處破折號的作用分別是什麼?

(1)至於趙六得的一個寶葫蘆——那是掘地掘來的。(A)

A.解釋說明 B. 語音延長 C.語意轉換 D. 引出下文

(2)李四希望有一條大花狗,馬上就冒出了那麼一條——衝着他搖尾巴,舔他的手。( D)

A.解釋說明 B. 語音延長 C.語意轉換 D. 引出下文

3.在文中的空格處填上恰當的關聯詞語。

(不管)張三也好,李四也好,(一)得到了這個寶葫蘆,(可就)幸福極了,要什麼有什麼。

4.假如你有一個寶葫蘆,你想要些什麼呢?

如果我有一個寶葫蘆,我想要有包治百病的仙丹,挽救人們的生命,讓人們恢復健康。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