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答案就是,王維住的是玉真公主的住所,公主不在家,王維私自邀請孟浩然。李白曾經住在玉真公主的別館,這也是他自己的詩裏寫的。

李白和王維同歲,都出生於公元701年。兩人文才相當,而且在當時都很出名,又同時在長安當官,應該不存在不認識對方的可能。何況他們還有共同的好朋友,王昌齡就不說了,還有孟浩然,就憑他倆和孟大哥的關係,也不至於說不給對方介紹一下呀。但很奇怪的就是歷史文獻中找不到一星半點有關他們之間交往的記載。

這是盛唐詩人的朋友圈。不難看出,這個圈子主要以李白,王昌齡、王維三人爲核心,向外輻射。
讓人納悶的是,同時作爲朋友圈的核心人物,李白和王維居然沒有互加微信。
有人說,都是因爲一個女道士的緣故。這個女道士身份高貴,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

據說兩人都是玉真公主的情人,故而爭風喫醋,老死不相往來。既然都是互給對方帶綠帽子的人,咱們就低調點,裝不認識吧。當然還有的腦洞大開的網友,說是爲了孟浩然這位好基友爭風喫醋才互不往來。咱也不知道哪個答案才更接近真相,又不能把李白喊出來問問,只好從他們二人的履歷表中扒拉一點蛛絲馬跡出來看看吧。
王維從小天資聰穎,九歲就能寫文章。17歲寫了一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未弱冠便得才名。文章寫得好,他還精通音律,尤其彈得一手好琵琶。當然書畫也很好,曾給孟浩然畫過像,善書法,篆的一手好刻印是少有的全才。
公元720年,他甫一進入京城,便受到京城王公貴族的追捧。其中岐王特別愛重他。岐王是不是很耳熟?對的。就是杜甫詩中“岐王宅裏尋常見”的那個岐王,大唐詩歌俱樂部的名譽主席。他喜歡和詩人們混,經常在自家豪宅了舉辦文學沙龍
王維跟岐王說,我要去應試參舉,你能不能給開個後門?
岐王一聽,哎呀,不好。你來晚了。第一名的位置,玉真公主已經給了張九齡的弟弟張九皋啦。
王維說,你能不能再想想辦法?
岐王就說,憑我的權力不可能和玉真公主叫板的。但這件事呢,還可以謀劃謀劃。
他叫王維把自己得意的詩作抄上10首,把新制的琵琶曲中最哀怨悲切的曲子挑選一首,穿上藝伎的華麗衣服,混到玉真公主的宴席上。
宴會上,王維單獨獻上一曲《鬱輪袍》,聲調哀婉,技驚四座,長得又帥,一下子就吸引了公主的眼球。
岐王趁機跟公主說,這位年輕人,不但琵琶彈得好,寫詩更是過人。
王維把自己的詩作獻出來,公主一看,更加欣賞。於是請他進入內室,換回賓客的服裝,把他請到上座。
第二年721年),王維順利擠掉了張九齡的弟弟張九皋,中解元並一舉考中進士。
王維進士及第後,被封爲太樂丞(八品)。品級雖然不高,卻是個爲皇室宮廷宴樂培養樂隊伶人的官。這個職位有個極大的好處,就是可以方便進出宮禁及皇家苑觀。大家不妨猜測一下是誰的安排呢?
但王維幾個月後就因“伶人舞黃獅子”一案,被貶出京,遠去山東濟州做個看糧倉的九品小官——司庫參軍。“伶人舞黃獅子”據說依唐代律令,舞黃獅子節目,是專門爲皇帝而演的,不得私自娛演,否則當以犯律處置。
按理說這個罪不算是什麼大罪,爲何如此重罰呢,憑王維與玉真公主的關係,也不至於一貶就是4年多啊!真相只有一個,那就是王維與玉真公主鬧矛盾了,原因可能是王維私自娶妻,惹惱了玉真公主。
王維在濟州待了四年多,覺得十分煩悶,實在是待不下去了,於是辭去了官職,偷偷的回了長安。回長安以後也沒有授予官職,但在長安一呆就是七八年,閒居長安,住哪裏?很有可能就住玉真公主在宮外的別館裏。所以大家纔會說王維與玉真公主有着不一樣的關係。
玉真公主貴爲公主,她的住處很多的。什麼玉真觀,安國觀、山居、別館等等都是她的而且她的宮觀之華麗一點不遜於皇宮,甚至尚有過之。當時就有大臣上書嫌太過奢糜。
王維曾寫過一首《奉和聖制幸玉真公主山莊因題石壁十韻之作應制》,詩很長,描繪了玉真公主山莊的華美。至於他住的是不是這一處,不太清楚。但可以推測和李白住的終南山玉真別館不一樣,王維住的“外宅”應該離京城還要再近一點。這就涉及到另外一個故事了。
公元728年,孟浩然進長安參加科舉考試。科舉不中,卻在長安認識王維,兩人一見如故。王維爲孟浩然畫像,成爲忘年之交。某天,他倆正在房間聊天,突然唐玄宗就駕到了。孟浩然嚇得直往牀底鑽。唐玄宗也沒有生氣,繼續讓孟浩然出來吟詩。孟浩然嚇昏了腦袋,張嘴就唸出一首“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 多病故人疏
皇上聽了以後就不高興了,我沒有厭棄,是你自己不上進啊,怎麼還來冤枉我呢。
按理說,孟浩然不可能是那麼膽小的人啊,皇帝有那麼可怕嗎?你不是想做官嗎?正是好機會啊!別人想見還見不着,你這有機會見着了,怎麼還往牀底下鑽呢?
還有一個更奇怪的問題是,王維住的地方,皇上怎麼說來就來?還像查寢一樣搞突然襲擊?答案就是,王維住的是玉真公主的住所,公主不在家,王維私自邀請孟浩然。所以皇上一來,他才嚇得往牀底下鑽。
回過頭來,我們再梳理一下,王維的人生軌跡。
720年進長安,結識岐王。通過岐王結識玉真公主。
721年,中進士。同年被貶山東,一去4年半。
726年,辭官回長安,閒居長安。
728-729年,與孟浩然結交。
現在我們來看看這段時間,李白做了什麼?他們是否有交集的可能?
715年,李白15歲,喜劍術,好任俠,開始出來行走江湖,揹着一把劍就闖蕩江湖。
726年,遊歷到湖北襄陽,聽說襄陽有位前輩在這隱居。於是前往鹿門山去拜訪,這位隱居的前輩就是孟浩然,孟浩然也喜歡這位太白老弟,留他一住就是10多天。
727年,李白結婚,入贅許家,住在湖北安陸。
728年,出遊武漢,再次與孟浩然相會。同年孟浩然進長安,認識王維。
729年,玉真公主在青城山修煉的時候認識同在青城山修道的李白及他的好友元丹丘。
一見面,李白就獻上《玉真仙人詞》“玉真之仙人,時往太華峯。清晨鳴天鼓,飆欻騰雙龍。弄電不輟手,行雲本無蹤。幾時入少室,王母應相逢。”
這首詩把玉真公主比作天上的仙人,又騰雲又弄電的,連王母都要迎接。藐視權貴的李白也能寫這種一看就是拍馬屁的詩,而且還是主動寫的,跟後來寫楊貴妃的不一樣,那是被動寫的。這李白對玉真公主是不是有點意思?
玉真公主怎麼想就不清楚了,不過李白曾寓居在玉真公主的終南山別館,相當於住在玉真公主郊外的別墅裏。那玉真公主怎麼不推舉李白出來做官呢?因爲長安城裏還有個王維?反正李白這次的長安之行沒有撈到一官半職。
一直到735年,張九齡執政,提拔王維爲右拾遺。張九齡爲人很不錯的,之前王維擠掉了他弟弟的狀元,但他依然提拔王維,可見宰相的氣度。
王維終於有個正經的官職了。年輕時雖然走後門當了狀元,但王維的內心一直是苦悶的,“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王維學佛,是不是他的內心一直處在懺悔中,尋求着解脫呢?
仕後,王維利用官僚生活的空餘時間,在京城的南藍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別墅,以修養身心。疏遠了玉真公主,去了藍田輞川別墅和裴迪吟詩釣魚和好朋友過上了悠閒自在的生活。這段時間,可能是王維過得最快活的日子了,以至後來的他一直都念念不忘。
然而好景不長,官場不是那麼好混的。
公元737年,王維再次被排擠出朝廷。唐玄宗命王維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奉使涼州,出塞宣慰,察訪軍情,並任河西節度使判官。《使至塞上》這一千古名篇便寫於此次出塞途中。
公元740年,孟浩然去世。王維寫《哭孟浩然》悼念,路過郢州時,在刺史亭畫孟浩然的畫像,並稱其爲浩然亭。畫像開始,畫像結束。孟浩然《留別王維》寫到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兩人的友誼至死終身不渝。
杜甫追着李白,(他給李白寫了12首詩,李白只回了3首),李白追着孟浩然,(李白給孟浩然寫過5首,孟浩然一首都沒回)最後發現王維和孟浩然纔是真愛。
王維在官場沉浮不贅述,但他脫離玉真公主後,一生情境孤寂,妻子死後三十年都沒有續娶,實屬罕見。
735年,王維步入官場,與玉真公主漸漸疏遠。同年,李白進長安,認識衛尉張卿並通過張卿向玉真公主表達苦悶,希望得到推薦。我們來看下這首詩。
《玉真公主別館苦雨贈衛尉張卿二首》秋坐金張館,繁陰晝不開。空煙迷雨色,蕭颯望中來。翳翳昏墊苦,沉沉憂恨催。清秋何以慰,白酒盈吾杯。吟詠思管樂,此人已成灰。獨酌聊自勉,誰貴經綸才。彈劍謝公子,無魚良可哀。
玉真公主終於想起這位被她晾在終南山別館的李白了。
公元742年,由於玉真公主,賀知章的極力推薦,唐玄宗召見李白。來的時候非常高調,意氣風發。“御手調羹,龍巾拭吐”皇帝親自喂他喫東西,用自己的毛巾給他拭嘴。貴妃都沒享受過的待遇啊。但李白是什麼人,“天子呼來不上船”。
不到一年,李白被“賜金放還”。
玉真公主生氣了,賭氣對玄宗說:“那將我的公主名號去掉吧,包括封邑中的財賦,也都去掉。”玄宗有了楊貴妃在側,顧及不上這個妹妹,於是聽任她去除名號,散財修道。玉真公主於是真的離開京城,遠去安徽宣城修道。
李白還有一首廣爲流傳的詩,叫做:“衆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在這首詩中在意的不是在山,而是玉真公主也。玉真公主後來正是在安徽敬亭山上修煉,所以李白對着敬亭山,終日心馳神往。
離開京城的李白繼續遊歷,後來遇見前朝宰相的孫女,娶了自己的第四任老婆宗氏,住在河南。
再後來安史之亂,王維逃難過程中被抓,當了僞官,但結局不錯,因他被俘時曾作《凝碧池》抒發亡國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刑部侍郎王縉平反有功請求削籍爲兄贖罪,王維才得寬宥,降爲太子中允,後兼遷中書舍人,官終尚書右丞
公元761年,玉真公主去世,葬於敬亭山。同年王維安然逝世。
而李白在安史之亂中投靠永王,永王兵敗,被判流放夜郎。宗氏多方營救,後遇赦,但在歸途中死去。一說是溺死,喝醉酒了想去撈月亮,結果掉江裏去了。
怎麼死的有爭議,但時間和地點是762年死於敬亭山下的當塗縣。這個時間,這個地點,難免會惹人多想。
至此,一女二男的緋聞糾葛劃上句號。從兩人的履歷表看,兩人有一起呆在長安的機會,兩人都認識玉真公主,這是毋庸置疑的。李白曾經住在玉真公主的別館,這也是他自己的詩裏寫的。兩人都認識對方的好友孟浩然。
但兩人默契地從沒有提及過對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