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凭借智慧一步步成为将军,却被认为功高盖主,只能含恨自尽!

541年,东魏权臣高澄的第四个儿子出生,连高澄也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个儿子将来会是一代名将,并差点改变了北齐的命运。这个孩子叫做高长恭,也就是后来我们熟知的兰陵王,高长恭的生母身份卑微,因此早年的高长恭并不受父亲重视。直到557年,16岁的高长恭才被授为通直散骑侍郎,并由此开启了仕途之路。

因此在叔叔的眼中,侄子们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560年,高洋的儿子高殷即位,高长恭在这一年受封为兰陵王,但也是这一年,高殷被叔叔高演篡夺了皇位。高演很注重高长恭的军事能力,因此依然重用着他,563年,北周大将杨忠联合西部的突厥南下攻打北齐,高长恭参加了击退突厥的作战,并立下了许多战功。

564年,北周在邙山之战后出兵洛阳,兰陵王高长恭和并州刺史殷韶前往洛阳支援,高长恭带领五百骑兵冲进了北周的包围圈,到了洛阳东北方向的金墉城,城中守卫军不知道城下的五百多骑兵是敌是友,高长恭摘下了头盔,城中守军才知道是来支援的友军,于是放箭保护高长恭。

高长恭在进入城中后,又带领骑兵打败了北周的敌军,这一事迹被后来人作成曲,叫做《兰陵王入阵曲》。在邙山之战后,兰陵王声名远扬,战士们一听到兰陵王的名字都士气高涨,这让后来的北齐后主高纬很是担忧。高纬问兰陵王高长恭为什么不顾自己的安危就冲进敌阵,高长恭回答这也算是自己的家事,在战场上自己不会顾忌太多。

就是这句话,让高纬认为兰陵王有造反的意思,其实只不过是高长恭为了表现自己忠于朝廷的忠心之语。兰陵王也知道自己会被高纬猜忌,于是经常收受贿赂,他手下的谋士相愿看出了兰陵王的心思:“大王是怕自己功高震主,因此要做如此不堪的事情来败坏自己的名誉啊!”兰陵王痛哭不止,谋士指明道路,谋士要他以后尽量不要去前线打仗了。

兰陵王听从了建议,但高纬在前方战事紧张时总是会召见兰陵王,这让兰陵王很痛苦,但又不得不去。573年,高纬终究还是不放心自己的堂兄,于是下令赐给高长恭毒酒要他自尽。

高长恭临死时对妻子说:“我为大齐立下汗马功劳,到头来却要被赐死!”妻子问他:“为什么不去见一下皇上?”高长恭长叹道:“他怎么会见我!”说完,高长恭自尽,这位北齐的名将被猜忌,最终落得个这么凄惨的下场。

本文由侃侃原创,禁止转载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