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利用宦官当上首辅,靠权力压制皇帝,死后却差点被掘墓鞭尸!

明朝出现过几位著名的救国重臣,他们往往是在国家危难之时力挽狂澜,并不惜得罪权贵来保住江山社稷。今天我们要讲的是明朝神宗时期的内阁首辅张居正,这位名臣是明朝著名的改革家,与宋朝王安石变法不同的是,张居正讲究实际,他的改革措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张居正的改革也使得明朝中后期呈现出一股生机。

1547年,23岁的张居正考中了嘉靖皇帝时期的进士,这位嘉靖皇帝痴迷于炼丹求仙而且长达二十多年时间不去上朝,因此张居正的满腔抱负也施展不出来。1567年,明穆宗即位,张居正被提拔为内阁次辅,并兼任着吏部尚书。在这段时期,张居正的职位提高到了一定的高度,张居正也介入了处理朝政的核心,只不过张居正还没有成为一把手。

张居正不是一个正直十足的人,在官场上要想升迁肯定要学会世故圆滑吗,张居正通过巴结和讨好取得了大太监冯保的支持。1572年,年近10岁的万历皇帝登基,此时的首辅是高拱。高拱的为人处世十分糟糕,他曾经就口不择言惹恼了万历皇帝的生母李太后。冯保向来与厌烦宦官的高拱不和,于是趁李太后对权臣高拱不满,便向李太后说了高拱的坏话,最终,张居正在李太后和冯保的支持下取代了高拱。

张居正也成功地把控了朝政,并借此机会大展宏图。1573年,张居正改革了考试法,将考试的规章制度加以严谨。1576年,张居正又增加了收税责罚制度,许多地方上的官府为了免遭处罚只好将拖欠的税粮交给了户部仓库。明朝的国库充足起来,军费也得到了保障,张居正还倡行节约,连万历皇帝索要的御膳费用都要减少。

张居正还重用名将戚继光,这使得东南沿海的倭寇之患得以减少。1577年,张居正的父亲去世,按照礼教的观念,官员应该辞官归乡,并在家乡为逝去的父母守灵。张居正知道自己一旦离开,这五年的改革必将功亏一篑,于是便让万历皇帝挽留自己,只有这样才会堵住大臣们的反对意见。即使大臣们纷纷上书要求张居正归乡,最终还是无济于事。

万历十年,张居正病逝在家中,万历皇帝为此停朝三天,并追封张居正为上柱国。四天后,御史大夫纷纷弹劾张居正生前重用的大臣,万历皇帝将这些被弹劾的大臣都免了官。事情并没有平息,御史们又将矛头指向张居正,万历皇帝于是将张居正的子嗣抄家,并剥夺了生前的官爵。

张居正的大儿子在狱中愤恨自杀,自杀前留下了一封用血写就的遗书,含泪奏明了父亲的丰功伟绩和死后的迫害。万历皇帝在民间的压力下最终停止了迫害,后来的孙子天启皇帝还是为张居正平了反,并称张居正为救国重臣。

本文由侃侃原创,禁止转载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