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者“威 爾”在照顧收養 的流浪狗。 本報記者 湯渝杭 攝

據媒體日前報道,在浙江溫州多隻流浪犬沿街流竄,短短數日已有73名市民被咬傷。在惠州,同樣存在流浪犬擾民問題。這些流浪犬有的是走失,有的是被主人遺棄。儘管許多愛心人士對流浪犬進行救助,但依然是杯水車薪。不少市民期盼這些流浪犬得到早日救助。爲此,《惠州日報》記者走訪調查,不少愛心人士及法律界人士建議,應有專門救助機構收容流浪犬,同時從立法上規定和完善寵物管理制度。

走訪

街巷流浪犬出沒 市民憂安全隱患

日前,記者走訪市區麥地、下埔、南壇、江北多個小區、公園看到,在街頭巷尾,不時有沒主人看護的犬隻在遊蕩。

“每天走在巷子裏都會被犬隻嚇到。”市民方小姐住在市區南壇,每天途經一條小巷子從市商務局路口步行至市老幹部活動中心“。犬隻多,路面也會留下屎尿。”方小姐無奈地說,經常有五六隻狗在巷子裏流竄,有時還成羣結隊對着路過的行人吠叫,成年人都害怕,更別說孩子了。

住在市區麥地的市民陳女士說,附近小區居民多,被遺棄的流浪犬也多,在小區、地下車庫經常可以看到流浪犬的蹤影。小孩子很喜歡小犬隻,喜歡湊近甚至去摸,實在擔心孩子的安全問題。

在江北水北新村居住的陳女士,在孩子的請求下收養了一隻流浪犬,卻發生了意外。她告訴記者,此前在小區附近有一條流浪犬在遊蕩,看它長得可愛乖巧,於是孩子求她把犬隻帶回家飼養。一開始孩子和犬隻相處得很愉快,但是幾天之後,犬隻突然變得敏感,在玩的過程中咬到了她小孩,她只好把犬隻趕出了家門。

在本地網絡論壇上,流浪犬的問題也是網友熱議的話題。不少網友呼籲規範養犬隻管理,將流浪犬的問題杜絕在源頭。對於街頭流浪犬,需有專門的救助機構收容飼養。

原因

流浪犬大多因沒牽繩而走失

記者瞭解到,目前我市暫無專門的犬隻救助機構,但是有不少愛心人士和民間組織對流浪犬進行救助。微信公衆號“惠州流浪貓狗”負責人“威爾”告訴記者,三年多來,他們救助的流浪犬超過300只“。每天都有各種流浪動物的信息發到我們羣裏,我們感覺顧不過來。”

“威爾”說,目前參與救助的志願者有500多人,很多寵物醫院也參與其中。寵物醫院對流浪動物進行絕育,以控制流浪動物的增長“。由於缺乏穩定的資金來源,現在救助的主要是老弱病殘犬隻。”他告訴記者,他們所救助的流浪犬,大多數是因爲沒牽犬隻繩而走失的,另外一部分是主人主動遺棄的。

“現在不少人是衝動型養犬,看了電影《忠犬八公》,就喜歡秋田犬,看了電影《南極大冒險》,就養阿拉斯加犬。”“威爾”說,一段時間過後,那些養狗者失去了新鮮感,就把犬隻拋棄了。家裏有人懷孕了,大學生畢業離校了,外地人回老家了,家裏經濟能力差了等情況,往往容易遺棄犬隻。

“這些都是在養犬前沒有充分考慮到未來十多年甚至二十年,寵物的生活是否能得到穩定保障。”“威爾”說,年輕女性養寵物犬前要和家人充分溝通,瞭解相關知識,防止因自己懷孕而遺棄寵物。

記者瞭解到,許多成年犬隻並沒有做絕育手術,走失後會不斷地繁殖後代,導致流浪犬氾濫。

問題

流浪犬擾民易傳狂犬病毒

“狂犬病病毒一旦引起發病,病死率達100%。”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科副主任醫師劉慧告訴記者,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由攜帶狂犬病病毒的犬、貓等動物咬傷所致。感染了狂犬病病毒的動物咬傷、抓傷人,或舔了人的粘膜及破損的皮膚,都可能導致狂犬病病毒傳播。

流浪犬除了擾民,還會帶來人身安全、環境污染、道德倫理等社會問題。那麼,怎樣才能解決流浪寵物問題?

“威爾”認爲,應建立相應的收容機構對流浪動物進行收容,單靠民間自發的力量太弱小了“。我們的救援資金靠自掏腰包,還有志願者的熱心捐贈,有限的精力、資金無法滿足市區那麼多流浪犬的救助需求。”“威爾”無奈地說。

愛心市民小綺說,在街頭看到流浪貓狗,會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它們,把它們放到寵物店或者社會公益機構,讓有需要的人通過這些渠道領養“。讓領養替代買賣,減少流浪犬隻數量。”

行動

愛心人士自發救助流浪犬

記者瞭解到,目前市區不少愛心機構和民間組織會不定期舉辦寵物領養活動,讓更多市民瞭解領養代替購買、養寵物終身負責、寵物適齡絕育等理念。

在愛心人士的努力下,領養活動得到了越來越多市民的認可“。以前並不瞭解領養,有一次逛商場正好碰到領養日活動,才知道很多流浪犬在愛心人士照顧下,身體健康,性格也溫順。”市民梁盈盈說,於是她和家裏人商量後,領養了一隻可愛的狗狗回家。現在愛心人士還會不定期回訪,看看犬隻是否健康,他們也給自己提了很多照顧犬隻的建議。

建議

市民應慎重養犬文明養犬

“威爾”告訴記者,在犬隻不生病的情況下,建議領養人結合自己的經濟能力爲犬隻提供自己能承受的狗糧和護理。以一隻常見的中小型犬計算,一個月狗糧費用大概在兩百到一千元之間,寵物生病的情況也要考慮進去。

“威爾”介紹,領養前,他們會有專人審覈領養人的條件,要求有固定住所和穩定收入,能爲犬隻提供安全、穩定的生存環境,家人也願意接受犬隻。領養後,他們也會不定期由專人回訪領養人,瞭解犬隻的近況等“。最重要的是要有責任心,養犬之前一定要慎重,一旦決定養犬,就要做好陪伴它一生的準備。”

小綺說,養寵物之前要思考清楚,不能一時興起,中途放棄,更不能肆意虐待。中途的確無法繼續養下去,也請替它們找個安定的家,不要亂丟街頭。一些養犬人士遛狗不牽繩,狗狗便後不清理,造成不少人對犬隻反感,影響人與動物和諧相處。希望大家文明養犬,相互尊重,給犬隻一個更好的生存環境。

“養犬人士一定要帶犬隻繩,給犬戴好嘴套,帶犬隻上訓練學校,讓大家不害怕厭惡犬隻。”市民鄒鄒認爲,在尊重其他市民的基礎上,也要尊重養犬人士的權利,建議爲犬隻專門建個犬隻公園,避免在人流量大的普通公園發生矛盾衝突。

立法完善寵物管理制度

如何避免出現更多流浪犬的情況?採訪中,愛心人士、法律界人士認爲,解決流浪犬問題要從立法上規定和完善寵物管理制度,讓養寵實現全過程監管。

廣東卓凡(惠東)律師事務所律師舒張說,流浪寵物難管理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儘管我國《侵權責任法》規定遺棄、逃逸的動物在遺棄、逃逸期間造成他人損害的,由原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承擔侵權責任,但現實是流浪寵物造成他人損害時,往往找不到責任人,使得受害人無法通過法律來有效保護自身權益。

“目前對流浪寵物管理的立法空白導致了相關管理制度不具體、難操作,管理措施不規範、不全面。原飼養人違法成本低,導致肆意丟棄寵物等現象出現。”舒張說,此前我市也曾出臺《惠州市區養犬管理辦法》,其中明確了飼養人的義務以及有關行政機關的管理職責,但該規定自2015年失效,之後尚未出臺新的管理辦法。

廣東品德律師事務所李思迪律師介紹,在有些國家,飼養犬隻,無論領養、購買都需要繳納費用,這筆費用包括打疫苗、做絕育手術、寵物醫生體檢隨訪、養寵物培訓課程等服務項目。犬隻有犬隻牌,上面有犬隻的名稱和主人的聯繫方式,或者在犬隻皮下植入芯片,記錄主人的姓名、電子郵箱、聯繫方式。這樣不論流浪犬是因走失還是被遺棄的,都能找到原主人。若是流浪犬傷害了路人,也可快速鎖定原主人對此負責。

他山之石

意大利:虐待遺棄寵物可判1年監禁記者調查發現,歐盟有《保護寵物動物的歐洲公約》、英國頒佈了《犬隻繁殖法》《寵物動物法》等。在歐洲發達國家,寵物從開始飼養到死亡全程受到法律約束。意大利《動物保護法》規定,虐待或遺棄寵物者,可被判1年監禁或1萬歐元罰款。

香港:飼養犬隻必須申領牌照植入晶片在香港,凡是飼養五個月大或以上的犬隻,必須申領牌照。申請牌照並不需要耽誤太多時間,可以在爲犬隻注射狂犬病疫苗或者植入微型芯片時一併辦理;領取牌照的方式也很便捷,既可以到漁護署轄下的任何一間動物管理中心及發牌中心領取,也可以通過已註冊的獸醫診所或愛護動物協會代爲領取。一旦寵物上了牌照,意味着已經植入晶片,根據編號就可以查找到主人的資料,不僅避免犬隻走失或者被遺棄,也爲政府部門實施行政管理提供了不少便利。

相關鏈接

被流浪犬咬傷怎麼辦?

劉慧介紹,市民被貓狗等動物咬傷後,要立即前往醫療機構進行傷口處理。如距醫療機構較遠,需及時自行進行傷口沖洗和消毒:可以先用20%的肥皂水(或者其他弱鹼性清潔劑)和一定壓力的流動清水交替徹底清洗,沖洗所有咬傷和抓傷處至少15分鐘,以降低傷口內病毒和細菌含量,從而降低發病率及延長潛伏期。

她建議最後用生理鹽水(也可用清水代替)沖洗傷口以避免肥皂液或其他清洗劑殘留,然後用無菌脫脂棉將傷口處殘留液吸盡。徹底沖洗後用2%~3%碘酒(碘伏)對傷口進行消毒,並趕緊到狂犬病暴露處置門診接種人用狂犬病疫苗。如有指徵,同時應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接種疫苗,原則上越早越好,由於狂犬病是致命性疾病,暴露後接種疫苗無任何禁忌症。

記者手記

城市犬類管理需精細化

當下,犬隻管理成爲社會熱點。如何讓人犬和諧相處,考驗着城市管理水平。爲了治理“犬患”,不少城市推出的規定引發網友爭議,有的管理方式甚至激化了人與犬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矛盾。

犬隻管理方面,發達國家和地區有可借鑑的經驗,其精髓在於精細化。首先,從法律制度上進行規範,讓寵物飼養規範化。惠州作爲擁有地方立法權的城市,完全有條件有能力在這方面有所作爲。其次,還要考慮相關寵物管理法規出臺後的影響。由於需要增加疫苗、芯片等費用,勢必會造成部分人遺棄犬隻,加劇流浪犬問題。爲防範這種情況,建議實行“老犬老辦法,新犬新辦法”,爲現有的犬隻免費贈送疫苗、芯片,減輕養犬者的經濟壓力。此外,監管責任不僅落在執法部門肩上,還需要全社會參與。執法部門嚴格執法,利用信息技術暢通民衆反映渠道;加大文明養犬的輿論引導力度。社區作爲城市治理的基本單位也應在養犬問題上發揮作用。

期待人與寵物“文明共處、和平相守”的美好畫面溫暖我們的家園。

記者:譚琳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