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曾经很火的一个定律:

  在任何领域(钢琴、小提琴、数学、国际象棋等)要想获得世界级的专业能力,大概需要10000小时(按照每天3小时计,约10年)的专心致志练习,这就是“一万小时的黄金定律” 。

  提出这个定律的书《异类》中例举了一些成功人士的经历来论证:比尔·盖茨、甲壳虫乐队、乔布斯、莫扎特。

  这个定律用在乐器学习上,非常的贴切。

  甲壳虫乐队

  甲壳虫乐队在1960年,甲壳虫乐队来到德国汉堡演出。当时汉堡没有摇滚乐,只有脱衣舞夜总会,他们的演出内容是在各个酒吧夜总会跑场。从1960年到1964年正式成名之前,甲壳虫乐队共在汉堡演出1200场,每场5-8小时,甚至更多。巨量的演出不得不让他们不断的创新、改变风格。要不然人们早就听腻了。

  直到1964年到美国后,他们接连打破唱片销量纪录,改变了现代流行音乐的风貌。

  出名之前,甲壳虫的演出远超10000小时。

  莫扎特

  莫扎特3岁开始在父亲的指导下进行高强度的训练;5岁创作乐曲;8岁举办公开的小提琴和钢琴演奏会,21岁时创作的《第九钢琴协奏曲》,是被世人认可的第一篇杰作,直到这一刻,他已经接受了18年艰辛的钢琴训练,远远超过10000小时。

  2岁的郎朗

  当然中国的例子也不胜枚举:1982年出生的郎朗,年仅26岁的郎朗,已经成为霍洛维兹和鲁宾斯坦之后世界钢琴界的又一位领军人物。他2岁开始学钢琴,1999年8月在美国芝加哥演奏正式开始他的音乐演奏生涯时。已经练习了15年。

  看这些演奏家或者大师们,他们的成功没有一个人是努力低于10000小时的。但是10000小时定律却没告诉你:在努力坚持外,还要讲对方法!

  模仿模仿再模仿

  现在的我们学习任何一样乐器,都可以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很多优秀的演奏家都会有演奏或者教学的视频资料。学习乐器,除了坚持之外还有许多的技巧都可以通过模仿学到。

  当然模仿也不能东一下西一下,最好找到一位演奏家模仿,等自己达到一定水平后才模仿其他名家大师,通过对比形成自己的风格,做到“集百家之长,成一家之言”。

  度过疲劳期

  10000小时最大的敌人,就是半途而废。实际上每个人都有惰性,但为什么有的人能成功,有的人却失败了?这是因为没有度过疲劳期。

  学乐器,枯燥的练习才是主旋律,很容易产生疲劳期,这时候可以适当的放松,《礼记》中,孔子也说过“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就是要人劳逸结合。但是切忌不可中断练习,因为一旦停止,再次继续会变得非常困难!

  除了劳逸结合,还可以多和家人交流,看一些正能量的书和节目,不仅转移注意力,还为自己坚持下去自己充充电。

  如果是家里的孩子学乐器,还能通过奖励孩子等方式去激励他,帮助孩子度过疲劳期。

  增加一些压力试试

  除了不断练习,还可以给自己增加一些小压力。适当的压力能让我们自己全力以赴去学习,可以发掘自己的潜能。

  你可以设想自己即将演出,演奏曲目正式自己练习的曲子;你可以假设自己马上要通过考级,来纠正现在养成的一些不良习惯;想象着现在是演出现场,现在演奏的曲子必须一遍过,不能出错等等。

  多思考一点点

  除了机械的练习之外,更多的需要思考。

  当学乐器的路上遇到一个新的问题,如果你能想想“为什么”和“怎么做”,再加上自己想办法去努力解决。长此以往,以后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除了10000小时的努力,还要用对方法哦!

  ··········温馨提示·········

  █ 琴艺学乐器陪练课

  省时高效,立即领取免费课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