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登天掛緱染仙氣 藥王妙手醉臥治癩狂—酸棗仁

  傳說

  太子登天掛緱染仙氣

  酸棗樹常常爲旅行爬山的人們帶來驚喜,這種帶刺的小樹可以說全身是寶,除了果實酸甜可口外,葉子可以泡茶,棗花是最好的蜜源,棗仁是重要藥材,棗殼可做活性炭,枝幹木質堅硬耐磨,是製作農具的好材料。

  最早關於酸棗樹的傳說發生在周代,周靈王太子名晉,聰明博達,靈王二十一年穀水和洛水氾濫,靈王決定以壅堵洪,太子晉進諫提出應以疏導爲主,指責靈王這是“亡王之爲”,惹得靈王大怒,被廢爲庶人,自言三年後“將上天到玉帝之所”。三年後訃告傳來,人們卻傳說他登仙而去, 《列仙傳》裏寫他隨道士浮丘公上嵩山修煉,後乘白鶴出現在一座高山上,離去時劍柄的緱繩掛在了山上的酸棗樹上,於是那山便被稱爲緱山,酸棗樹也沾上了仙氣。後來武則天途經緱山,百姓獻酸棗葉茶,還引得她爲太子晉撰寫了碑文。

  藥王妙手醉臥治癩狂

  酸棗仁的藥用,在《神農本草經》裏已有記載,後世它更成爲了寧心安神、治療睡眠問題的常用藥。

  傳說唐代永淳年間,相國寺僧人允惠患了癲狂證,經常妄哭妄動,狂呼奔走,其兄請來了孫恩邈,孫診查後配了一包藥粉,調入白酒,允惠服下後在一僻靜房間入睡,直睡到次日半夜,醒後神志清楚,癲狂痊癒,敬謝之餘問起其中道理,孫思邈說這是取酸棗仁安神之功效,配成硃砂酸棗仁乳香散,調酒服用,微醉爲度,服完睡到自然醒,病就好了,曾有位吳正肅也患此疾,服完竟睡了五天才醒,醒後病也好了。

  酸棗仁藥用有生用,也有炒熟用,明代醫家龔廷賢的《藥性歌括四百味》中有“酸棗味酸,斂汗驅煩,多眠用生,不眠用炒”的句子,意思是說治療白天睡不醒要用生棗仁,晚上睡不着則用炒棗仁。

  藥 酸棗仁(種子)

  性 平

  味 .甘 酸

  歸 肝經,膽經 心經

  功 養心補肝,寧心安神.斂汗、生津。

  主 用於虛煩不眠,驚悸多夢:體虛多汗,津傷口渴。

  酸棗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分佈於華北.西北以及遼寧、江蘇、安徽、山東、河南,各地廣有栽培、耐乾旱,常生於向陽或乾燥的山坡,山谷、丘陵、平原、路旁及荒地上。

  應用

  《本草經疏》:酸棗仁,實酸平,仁則兼甘。專補肝膽,亦復醒脾。熟則芳香,香氣入脾,故能歸脾。能補膽氣,故可溫膽。母子之氣相通,故亦主虛煩、煩心不得眠。其主心腹寒熱,邪結氣聚及四肢痠疼溼痹者,皆脾虛受邪之病,脾主四肢故也。膽爲諸髒之酋,十一髒皆取決於膽,五臟之精氣,皆稟於脾,故久服之,功能安五臟。

  注意: 凡有實邪鬱火及滑泄者慎服。

  酸棗葉茶

  4-6月採摘酸棗嫩葉及芽,剔除雜質,薄攤晾曬於通風處備用。用炒鍋適度殺青,鍋溫200℃,悶炒至變色柔軟。冷卻後用手將葉緊握成團,在木板上推滾,使葉片呈捲曲狀。將揉捻過的葉子入鍋中用手或小木板壓在鍋內滾炒15-20分鐘,取出攤涼,再將回軟的葉子倒入鍋內,以文火炒至葉燙手,取出攤涼後裝罐於乾燥避光處儲存。此茶可補肝膽,益肝氣,除煩安神,降壓降脂。

  酸棗酒

  成熟的酸棗1000 克,清酒或米酒 1000克。將酸棗洗淨,控幹水分。放入密封容器,倒入酒。在陰涼處放置 30天,待酒變成醬紅色即可。也可以加入適量冰糖調成甜味。

  每日飲一小杯可寧心神,安睡眠,養五臟,潤肌膚。

  酸棗仁粥

  酸棗仁10克,生地黃15克,粳米100克。將酸棗仁搗碎,與地黃水煎取汁,與粳米同入砂鍋內,煮至米爛湯稠停火,蓋緊蓋,燜5分鐘即可。

  此粥中酸棗仁滋養安神,生地黃養陰清心,適合心陰不足、心煩發熱、心悸失眠者食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