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南

來源:月芽媽媽 (ID:vipb55)

你可曾經歷過絕望嗎?

那麼絕症呢?

如果有一天,你身邊的親人,不幸得了絕症。

你會選擇放手離開嗎?

就在兩個月前,小鑫宇還是有父母雙親的。

而如今,唯一能照顧他的父親,“輕易地”走了。

患上絕症的,是母親,還躺在病牀上、等人照顧的母親。

“患上”絕望的,是父親,領着兒子喫了一頓餃子後,把最後的100元錢揣進妻子的衣兜就自縊身亡的父親。

今年上小學5年級、只有12歲的小鑫宇,就這樣迎來了自己人生的“第一個寒冬”。

最初母親被確診爲骨癌時,父親還瞞着母親。

沒想到命運捉弄,父親接着被診斷爲腦梗,然後很快左臂也失去了知覺。

如果說,絕症本身就讓父親絕望的話,那父親自身的病情無疑是雪上加霜。

爸爸走了,小鑫宇也輟學了。他說:“我想上學,但我要照顧好媽媽再上學。”

白天,他煮粥或者方便麪給媽媽喫,自己啃點兒麪包;

晚上,就睡在媽媽旁邊的牀上。

懂事得令人心疼。

小鑫宇何嘗不想回學校,就算是在家,他也一直在看書學習。

就連一直臥病在牀的媽媽,有時也會驕傲地跟別人“炫耀”:“孩子的成績一直是班級前三名。”

小鑫宇的媽媽還說,以前學校每天發的酸奶,孩子都會帶回家給他喝。

“哪兒有當媽的不知道孩子心裏怎麼想的,他最愛喝酸奶,嘴裏卻說喝膩了。”

餘華曾在《活着》中寫道:

“最初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因爲不得不來;最終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是因爲不得不走。”

可是,只有活着纔能有希望啊。

再絕望,患骨癌的妻子還在牀上;再絕望,未成年的兒子還在唸書。

說好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呢?說好的,“我陪你長大,你陪我變老”呢?

“活着是自己去感受活着的幸福和辛苦,無聊和平庸;倖存,不過是旁人的評價罷了。”

對於這個男人來說,他自殺了,他是解脫了。成功逃避了現實,也不用再面對良心的苦痛。

而對妻子來說,自己的心理依靠放手了;

對孩子來說,自己能得到的愛殘缺了;

對於這個家來說,曾經唯一的支柱,倒下了,永遠地。

一個人活着,特別是當你成了家,立了業,有了孩子,你肩上的責任只會越來越重。

一個父親、一個丈夫,在這個家最需要的他的時候了放棄了。他放棄地,又何嘗是自己的人生?

選擇死亡,永遠比選擇活着,輕而易舉。

也許“逃避可恥但有用”,但所謂的有用,只是對自己而言。

十二歲的小鑫宇,一夜之間,就要完成從“小男孩到大丈夫”的蛻變;

小鑫宇的媽媽,轉瞬之間,就只能一個人默默在夜裏掉眼淚了。

希望小鑫宇和他的媽媽,都能堅強,熬過這個冬天,迎來春暖花開、萬物出新。

“被命運碾壓過,才懂時間的慈悲。”

這句話,對於二胎爸爸劉凌峯來說,現在的他,也慢慢理解了其中苦澀不堪。

他是家裏的頂樑柱,妻子的一片天。

今年三十七歲的他,一直在拼命工作。

沒有孩子之前,是爲了讓妻子過上更好的生活,有了孩子之後,更不敢有半刻鬆懈。

可如今,他卻不得不回老家,給自己挑塊墓地。

不得不,向那個曾經自己許諾要一生寵愛的“小姑娘”道歉:

“老婆,委屈你了,跟了我,倒黴。”

一心只想工作存錢的他,也沒有想到,病魔這麼快就找上了門。

從身體出現不適,到醫院確診,也就短短不足半個月時間。

起初,他連着拉了好幾天的肚子,渾身無力。但依然忙着飛來飛去出差。

沒想到,等到十天後再去醫院檢查,噩夢就此開始了。

看着躺在重症監護室裏的丈夫,妻子不知所措,“四年的家庭生活,”她的世界裏只有丈夫和孩子。

她寧願一個流着淚承受這一切,也不想告訴丈夫病情真相。

“就像寒冷的來到一樣,我們不能注視也不能撫摸,我們只能渾身發抖地去感受。”

因爲要轉去腫瘤中心治療,病情還是沒能一直遮遮掩掩着。

知道自己病情的劉凌峯,內心追悔莫及:

“我是兩個孩子的爸爸,多年辛苦工作,我一心只想給他們多存點錢。將來可以讓他們有更好的教育環境。

可是今天我發現,我錯了,他們需要的,是一個爸爸。”

原來,絕症還沒有強大到,能打到任何人。

即使病魔對我張牙舞爪千百遍,可我是有妻子、有孩子的男人啊。

我怎麼能,輕易地在被絕症擊垮之前,就被絕望打到。

還沒有被癌症帶走之前,就要被自己內心無限放大的恐慌吞噬掉生命嗎?

這位二胎爸爸不一樣。

他還在堅強地教自己孩子,“一個男人,應該怎樣,屹立在這天地之間。”

他還在用最後的溫柔,將永遠未說完的情話緩緩說給愛人聽。

餘華說:“活着什麼也不爲,就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而我想,如果活着真得是什麼都不爲。但那個時候,也沒有什麼意義了。

就算退一萬步,當你不管不顧自己的一切責任時,想要放棄時,也應該爲自己而活着啊。

可是,生而爲人,生活在社會里,又怎能,隨隨便便丟掉自己的責任?

每個人生活的姿態,都有歡愉,和不堪。

每個家庭的生活,都有不幸,和歡笑。

但是,“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麼福分了。”

珍惜還能擁有的日子吧。更不要忘記珍惜,這些還能擁抱的日子。

作者:小南,月芽媽媽原創作者。轉載自公衆號:月芽媽媽(vipb55),百萬媽媽都在閱讀的公衆號,教你育兒,伴你成長,在這裏更懂家人,更懂自己,歡迎關注月芽媽媽。

↙↙↙點這裏,送你一篇特別推送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