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不能締造和平,財富卻總是帶來戰爭。

對未來我很悲觀,我認爲我們不可能逃過戰爭的劫難,而且這個劫難就在不遠的未來,最多10年到20年。

這是三大因素註定的。

(一)美國是軍工綜合體國家它的國家經濟結構,三分之一的企業都從事軍事裝備的生產,核心產業幾乎都是軍事工業。它的技術進步和經濟發展,都是靠軍事工業發展拉動的。

什麼拉動軍事工業?就是戰爭。

美國平均一年多打一仗的事實,就說明了這一點。

美國的軍事技術不僅影響了美國,也影響了世界。

今天人們用的手機,最早就是朝鮮戰場上的蜂窩無線電話;

今天的電子計算機,就是核軍備競賽的副產品;

今天的太空衛星技術,那是美國“星球大戰”的產物。

美國曆屆政府高官都和軍工企業關係密切。曾經策劃了越南戰爭的麥克納馬拉(肯尼迪和約翰遜出任總統時的國防部部長),之前是福特公司的總裁。

福特公司與軍事有什麼關係?今天中國盡人皆知的悍馬就是它的產品。它爲美國生產了大量的軍車。

已退休的、伊拉克戰爭的策劃者,小布什政府的國防部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曾擔任過蘭德公司的董事長,而蘭德公司是美國大軍火企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智囊團。

這就解釋了爲什麼美國不停地打仗,它打仗就是在“貿易”,就是在發展經濟。

打仗,不僅爲美國直接奪得利益,還拉動了軍火工業,直接讓企業和個人獲利。

美國人打仗,每次都有着爲自己的裝備做廣告的意味,每一仗結束,都會賣出大量的武器。

美國人打仗就是在做生意。當年的海灣戰爭,它讓盟國出錢。戰爭結束後,美國的武器幾乎一統江山,一直平分秋色的蘇制武器,就是那個時候,被美國徹底打壓下去的。

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非常厲害,出口全面萎縮,但軍品銷售卻遠遠超過2007年,達到378億美元,佔全球軍事貿易的2/3。

就是這一年,美國開建了最新型的核動力航空母艦,有電磁彈射器的。空軍還研製了歷史上最大的常規炸彈。

美國走出經濟危機的措施之一,就是發展軍備。發展了軍備,當然就要用,不然怎麼可持續發展呢。

所以,美國就像一隻尋找小動物的草原狼,到處嗅。

我們想想,要是美國真希望和平,不打仗了,它的武器賣給誰?它的軍事工業怎麼辦?它的GDP全是這些軍事工業拉動的。

沒有戰爭,美國的經濟怎麼發展?技術怎麼發展?別人打仗,它賣武器,兩次世界大戰都是這樣的。

現在,別人不打了,它去打別人。“二戰”結束以後,基本上大規模的戰爭,都是美國發動的——朝鮮戰爭、越南戰爭、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伊拉克戰爭、阿富汗等等。

打仗,可以要別人的命;但是,不打仗,那就要了美國的命!所以,美國一定會不停地打下去,就是以後它建立了世界帝國,如果它不從整體上改造這樣一個軍工綜合體的國家經濟結構,它也不會停止戰爭的。

這就好比山裏有一隻老虎,你怎麼能指望這個山裏不會有其他動物被喫掉呢?很多人看到美國不佔別人的領土,就忽視了它的侵略性。

其實,它就是搶奪財富。它滅掉伊拉克,從伊拉克銀行搞走多少錢,多少黃金?還不算它弄到的石油控制權。

(二)世界戰略焦點轉移到了中國它一邊打着阿富汗,一邊琢磨俄羅斯和中國周邊可以進行戰爭的地方。

一個是朝半島。目前它是玩陰謀,嚇唬中國和朝鮮。它說正準備在半島進行核戰爭,就是如此。

第二個就是嚇唬緬甸。看到果敢的情況,我覺得緬甸可能有點怕它了。其實,美國就是在奪中國的盟國。

美國原來也在奪俄羅斯周邊的烏克蘭和格魯吉亞,但俄羅斯把馬刀亮出來了,美國很猶豫,不敢讓烏克蘭和格魯吉亞加入北約了。

美國不停地尋找敵人,進行戰爭,最後的大目標就是建立世界帝國,佔有全世界的資源,供它享用。

美國要通過戰爭拉動經濟,它就一定要尋找獵物。找誰?找那些有錢的、有東西的、軟弱的、沒有實力反抗的。

誰是呢?伊朗、委內瑞拉、朝鮮可能是。這就是伊朗和朝鮮發展核武器的原因。

但更大的可能是中國。爲什麼?這是因爲國際戰略鬥爭的焦點,已經轉移到亞洲,確切地說,是轉移到中國身上了。

20世紀中期以前,世界戰略鬥爭的焦點一直集中在歐洲。當時大國間鬥爭的中心問題,是爭奪國際工業霸權。

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的20年間,世界戰略鬥爭的重心由歐洲向中東轉移,其中心問題是爲了爭奪世界石油資源的控制權。

隨着海灣戰爭的結束,蘇聯的勢力自中東全面撤出,以及中東和會的召開,可以說在美國於中東暫時地重新掌握了主動權的結局下,中東已經不再是世界戰略的焦點。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戰略重點轉移到亞太地區。

先是日本在60年代崛起,90年代成爲經濟超級大國,對美國、西歐已取得金融和高技術方面的壓倒性優勢地位。“四小龍”成爲新興工業地區,出口力量和技術提升咄咄逼人。

這些力量牽動着更廣闊的亞太地區經濟發展,成爲當代世界經濟的火車頭區域,從而深刻改變了全球經濟結構和戰略關係。

美國、歐洲擔心這樣下去,西方統治世界的地位將被顛覆。於是,美國和整個西方,便把戰略重點對準亞太,準備使用各種手段,壓制住亞洲的發展勢頭。

這就是美國迫使日元升值,讓日本經濟陷入停滯,索羅斯在東南亞、“四小龍”製造金融危機的原因。這纔是最高明的戰爭,不戰而屈人之兵。

但是,中國躲過了這一劫。於是,美國調集全部的力量和智慧,轉向中國。

值得所有中國人警惕的是,每當一個地區成爲世界戰略的焦點,伴隨它的都是慘烈的戰爭。當歐洲是戰略焦點的時候,兩次世界大戰都發生在那裏。

當中東是焦點的時候,從1956年的蘇伊士運河事件,1967年的“六五戰爭”,1973年的“十月戰爭”,1982年的第一次黎巴嫩戰爭,1980年的兩伊戰爭,1990年的海灣戰爭,直到2003年伊拉克戰爭,20多年血雨腥風。

現在,世界戰略焦點到了中國......實際上徵兆早就出現了。

從世界戰略重點轉到亞太開始,中國周邊就開始出問題。

最先是邊緣區域,如朝半島、中南半島、香港地區、臺灣地區、南海區域以及環鄰西藏的南亞區域,這些區域目前蘊含複雜的經濟、政治、主權領土爭端和民族、宗教問題,因此隨時都可能成爲突發矛盾、衝突激化的國際爭端區域。

最隱蔽的領域還是經濟。美國、日本和歐洲,已經深深地打入了亞太“四小龍”和其他新興工業地區,以掌控這個新興市場。

後來,它們就開始進入中國大陸本土了。美國以戰略滲透中國經濟,搞垮中國大陸的品牌,控制中國的核心企業以及金融。

我猜想,從這個時候,各種各樣的“中國威脅論”版本層出不窮,美國用這個煙幕彈掩護它的全球軍事力量大轉移——從歐洲轉到亞洲。

蘇聯解體以後,美國和整個西方,一直根據資本主義的原則和殖民主義的思維,進行着新的支配世界的設計。

美國給自己定位爲世界帝王,其他西方國家則是諸侯王。它們發明了“人權高於主權”的口號,在世界上任意動用武力。

但是,由於中國和俄羅斯塊頭太大,且都擁有核武器,使它們輕易不敢動用武力,於是結成全球國際資本聯盟,通過經濟的手段和資本的力量,誘惑、綁架、控制中國。

我們可以看到,美、日、歐三大勢力盡管彼此也是矛盾重重,但在對華的很多問題上,如施壓人民幣升值、限制中國商品出口、限制武器和高科技出口等,總是不謀而合,配合默契。

其共同目的,都是想阻止中國成爲新興工業大國,使中國繼續成爲他們剝削和掠奪的對象。

整個世界,其實就是一個非洲草原上的動物世界。看國際政治焦點隨着財富的轉移,其實就是食肉動物圍着食草動物遷徙。

那些豹子、獅子,一般都是跟着羊羣、牛羣走的。那是它們的食物來源。現在,最大的羊羣和牛羣在中國。

所以,美國、歐洲、日本這些一百多年來的老列強,人類社會的食肉動物,都圍在中國的旁邊。

只要中國不從屬於西方利益特別是美國利益,試圖維持本民族獨立,中國就必然長期被西方集體孤立和抑制。當年的蘇聯,今天的俄羅斯、伊朗等國面臨的困境和問題,和中國是一樣的。

美國對付中國的戰略,是一貫的、清晰的,不分黨派。政治的、文化的、外交的、經濟的、軍事的,忽悠中國,離間中俄,時而又在兩岸和中日之間左右逢源,在中國周邊又打又拉,分化瓦解,笑裏藏刀,組合拳,連環腿,步步緊逼,近20年來可以說始終不給中國片刻喘息機會。

總結美國對中國的一些做法,幾乎可以編一本《折騰中國的千百個理由和做法》。

(三)歷史的啓示100年前,英國的經濟危機,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80年多前的1929年,由於美國的經濟危機,世界和今天一樣也陷入巨大的金融恐慌,進入大蕭條期。

先是兩年後日本佔領中國東三省,選擇以戰爭拯救經濟的國策;十年後的1939年,德國在歐洲發動戰爭,整個世界陷入浩劫。一場金融危機,讓人類付出這樣的代價。

2009年金融危機時,格林斯潘說,我們將面臨百年不遇的大危機,遠遠超過上一次的大蕭條。

誰能告訴我這次金融危機,一定不會導致戰爭?蘭德公司已經爲美國公司建議說與其用7000億美元救市,不如打一仗。

美國的軍工寡頭們,會忍受這樣的危機到什麼時候?

上一次危機,列強國家的寡頭忍了十年、二十年,我不知道未來十年,如果美國的經濟一直不能復甦的情況下,美國的寡頭會做何選擇。

上次蕭條期,各國都選擇了大規模製造武器,日本大批的航空母艦就是這個時期突破華盛頓條約的限制製造出來的。美國也是這個時期大造航空母艦、遠程轟炸機,最後,這些東西都用上了。這和今天的情況一模一樣。

如果這次金融危機導致戰爭,我認爲將是一場世界大戰。20世紀喊了多少年的第三次大戰,很有可能將在21世紀爆發。

中國一點都不想打仗,不想和美國搞對抗,但美國卻費盡心機,折騰中國。

小布什上臺,對中國咄咄逼人;

奧巴馬上臺,又對中國展開不動聲色的合圍;

特朗普上臺更是對中國展開全面遏制與封堵。

除了前面說的總體戰略原因,從長期說,是防止中國利用美國陷入金融危機的時機,實現國家的大幅度發展,進入強國俱樂部。那樣,世界上不僅多了一個經濟領域的分羹者,還少了一羣最廉價的打工者。

西方——主要是老歐洲國家,也是出於這一動機,加入以美國爲首的對中、俄的戰略包圍圈。削弱中國,永遠是西方的戰略目標。

這些嘍囉跟着美國混,就是因爲美國撲倒大獵物之後,它們可以分點殘羹剩飯。

從短期說,美國現在包圍我們,就是要把資本趕到美國去。資本是什麼?

是一隻鳥。鳥的膽最小,哪裏安全去哪裏。

這也是本·拉登的高明之處,把美國世貿大樓打掉了,把資本之鳥驅散了,其中很多跑到中國。

現在,美國拿着“槍”來了,想把這些鳥再嚇走,再飛到美國去。嚇不走就打走。這就是美國在我國周邊製造危機,在我們國內製造動亂的全部目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