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狂人埃隆·馬斯克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竟然也能沐浴到共產主義的"改革春風"。

這一切都要源至於中國最近的政策放寬。

總書記在4月份的博鰲論壇向世界宣佈擴大開放;隨後,國家發表《2018年版負面清單》,其中縮減了15條外商准入限制,並在22個領域推出了開放措施。尤其以汽車製造領域最爲突出:

1.2018年7月28日起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3.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以及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4.2027年汽車行業將全部取消限制

這股春風不僅會讓目前負債累累的他獲得喘息的機會,甚至還會成爲第一個在中國汽車市場喫"獨食"的外國企業家。於是,馬斯克稱讚道:煎餅果子真香!

一:中國能救特斯拉?特斯拉成立於2003年,在這15年的發展中,特斯拉一直在使勁虧錢,馬斯克一直在努力借錢。

馬斯克以各種方法遊說美國政府給予便利,勸說商業大佬投資。至2017年,特斯拉共獲得近23億美元,其中,騰訊以17億美元獲得其5%的股份。

雖然獲得如此多的資金支持,然而特斯拉還是債臺高築。迄今爲止,仍然有94億美元的債務纏身,甚至在今年第一季度淨虧損7.85億美元,平均每分鐘燒錢6500美元,創下歷史虧損最大紀錄。

馬斯克把美國能忽悠的錢都借的差不多了,才知道借錢度日,僅僅靠吆喝夢想來填肚子是完全不行的。而中國便是馬斯克最後的希望!中國由於龐大的人口基數,政府對新能源的扶持以及強大的購買力,預計到2035年,全球近六成的電動車將銷往中國。

大家可以想想,現在大街上川流不息的雅迪電動車都可以被國人買到上市,拯救一個特斯拉也並非不可能。

市場僅是一個外因。目前特斯拉不缺市場,其虧損真正的癥結在於產能不足。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的總產量爲34494輛,交付量爲29980輛;第二季度總產量提高到53339輛,交付量提高到40740輛,這些交付量與特斯拉50萬輛訂單量相比,仍然相去甚遠。

究其根本是由於員工數量過多,人工成本過高且效率低下而導致車輛生產空間不足。1985年,豐田的NUMMI工廠只僱傭了2470名員工,但當年生產了共計64764輛車,這意味着一位工人一年可以生產26輛車。而到了1997年,NUMMI工廠員工數量達到4844名,同時年產能達到357809輛——每位員工約年產74輛車。

相比之下,特斯拉在2016年僱傭了6000-10000名員工,僅僅製造了83922輛車;平均一位工人一年只能生產8-14輛,相當於NUMMI工廠工人年產效率的七分之一,更何況是中間差了三十一年,高科技生產以及精細化加工在目前已經普及於各大車企。

馬斯克也曾試過讓機器人來從事生產,繼而來提高生產效率。然而,他卻忽略了生產中必要的人工操作以及研發機器人的效率成本。

可以說,特斯拉選擇中國作爲一劑良藥是正確的,也是唯一的捷徑!中國作爲世界的工廠,在勞動力上面比美國這樣的國家有着獨特的優勢。不僅價格便宜,而且也更爲年輕,能減低生產、運輸成本和人力成本,從而實現車輛售價的降低。同樣,比之於勞動力更廉價的越南,印度等國家,中國也有着高科技產業成熟,配套資源豐富等優勢讓生產效率更高,生產質量更加可靠。甚至特斯拉還可以利用中國爲跳板,在未來開拓東亞市場。馬斯克看上了中國,然而中國就一定要接受這樣一個債務纏身,前途不明的特斯拉麼?

二:特斯拉能給中國帶來什麼?以前國際汽車品牌通過合資的形式,與中方合作伙伴分享收益和一些技術,獲得生產資質。

但從這次取消外資股比限制的新政來看,以組建合資公司、限制外資股比爲代表的市場換技術戰略,已經完成了歷史任務,退出歷史舞臺。中國汽車市場即將進入市場換技術新階段。

當高科技公司在華建廠,必然會使用本土的人才、供應鏈,帶來就業機會和 GDP。中國需要代表電動車頂級水平的特斯拉進入市場,分享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同時,帶動整個產業鏈高速發展,甚至於加速高科技製造業的技術發酵,對中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中國將會從特斯拉在華業務獲得一系列的電動車和無人駕駛的極速,甚至還有可能得到特斯拉開放其巨資打造的超級充電網絡。

不得不承認,特斯拉目前在新能源汽車上的技術是全球頂尖,而且由於利用了大量資金搞科技研發,其手上還掌握了許多創新專利。可以說,在新能源車的技術上,特斯拉領先其他車企五年一點也不爲過。

中國政府知道要是在中國放任特斯拉的發展會對國內車企產生衝擊。所以雖然同意特斯拉在中建廠,但依然會向特斯拉徵收25%的稅。

說白了,中國爲國內車企請了一個帶着腳鏈的洋家教!至於學不學的出來,還得看我們自己爭不爭氣。三:太拿自己當回事中國政府由於一直對新能源重點扶持,加上特斯拉本身的科技含量,所以對特斯拉建廠一事格外的重視。可以說是優惠條件完全爲其"量身定做"。他們想獨資不符合我國相關政策,我們就修改了政策給他放行;他們想要優惠,我們的地方政府就爭先恐後給出優惠條件;他們想要好的地皮,我們就在上海那樣寸土寸金的地方給了他們地皮。

然而,馬斯克居然打算連投資建廠的錢都要找我們國內借。

8月1日,在特斯拉第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埃隆·馬斯克表示,他將利用中國本土資本來支持該計劃。具體而言就是找中國的銀行貸款來建設上海的新工場,並且馬斯克很有自信能夠獲得貸款。

這是上海有史以來最大的外資製造業項目,預計所需資金高達50億美元。這不明擺着打算"空手套白狼"麼?對於中國而言,馬斯克現在都已經上了"失信人"名單了,借出的錢能不能還還是個問題。而且,在目前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上,國內尚且羣雄逐鹿,特斯拉進入中國也不一定能保證能盈利。

截至去年,中國新創電動車造車公司已經超過200家,主要分爲四類:傳統自主品牌車企,如北汽新能源、比亞迪等;相關企業轉型新能源車企,如長城華冠創立的前途汽車、長江汽車等;互聯網企業造車,如蔚來汽車、車和家等;完全新創的車企有奇點汽車、FMC、小鵬汽車、零跑等。

不僅如此,深諳中國消費者價值觀和文化觀的中國企業,顯然比漂洋過海的特斯拉更瞭解用戶,可以更深刻地洞察中國市場的需求,與中國的產業鏈、生態鏈和供應鏈有更好的互動能力。而藉助於全球領先的“互聯網生態”,中國企業更渴望如魚得水。

這就好比小米,華爲等國內手機品牌在經歷過陣痛期之後,翻身便把蘋果甩在了身後。所以馬斯克你開口就是50億,也太拿自己當回事了吧!請記住: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而中國的車企,快醒醒吧!如果特斯拉進來,你們躺着賺錢的日子就到頭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