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保健品,不如喫好一日三餐

文 | 高新明院長

圖 | 東方IC圖庫

近段時間來,關於保健品的新聞有點多。

上個月,在養生界風靡世界的“酸鹼體質創始人”被人告上法庭,被罰款一億,原來酸鹼體質理論不過是他爲了賺錢瞎編的,甚至連博士文憑也是花錢買來的。如此一來,這些年流行的號稱糾正人體酸性的“鹼性保健食品”,就成了笑話。

最近,又爆出一種曾經火遍全球的保健品“白藜蘆醇”,其研究者Dipak Kumar Das 由於學術造假而身敗名裂,早在2012年就被康州大學除名。而且這種保健品在美國被嚴格管制,號稱能「軟化血管、抗氧化、抗衰老」,實驗裏卻出現了多個腎衰竭現象。

我想說的是,其實這些新聞不是個例,很多保健品,商家都只會把功效吹得天花爛墜,但從來不說會爲人體帶來什麼副作用,將許多無病身變成有病人。

何爲保健?保健是用一些藥物與食物去補足我們體內不足的營養,以維持身體健康,或者調理一些疾病。以及合理安排生活,在衣食住行各方面有效的調節七情(人爲性格變化)和適應六淫(一年四季的天氣變化),使身體與身心同時健康。

而今天的保健品卻充當了治病專家,有意地誤導病人。從治療方式轉爲保健方式,從有效治療轉爲無效保健,從而耽擱了很多人尤其是老人的正規治療,這真是在造孽。

今天的保健食品與保健物品正向許多老年人進行衝擊,在高價的保健食品與保健食品上,付出了高昂的經濟代價,而回報卻小得可憐。

營養品和保健品經常被人混淆。營養品主要就是指營養素製劑,比如說維生素、鈣片這一類的東西;保健品就是對於保健食品的通俗說法,比如某某口服液、養生液體之類。有的消費者不光容易混淆兩者,也會因爲迷信它們的滋補作用而盲目食用,最終導致種種病症。

人體需要的營養素有很多,水、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保健食品就算真的具有特定保健功能,也只適宜特定人羣,它的營養價值並不一定很高,更不會適合所有人。

養生界有句話,人造不如天造,多喫自然的,少喫人造的。這句話我非常認同。人體需要的各種營養素,主要應該從一日三餐中獲得。

比如很多人願意花幾百上千的錢,喫保健品,喫維生素,卻不願意多喫點蔬菜。在我們醫院看過病的病人都知道,我最反對的是偏食,偏愛某一類食物,一定會造成這類營養過剩,而其他營養不足。而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健康,最重要的是營養均衡。

偏食都不行,天天喫某種保健品,後果可想而知。如果真需要喫保健品,也應該到醫院檢查後,身體缺什麼,由醫生對症開方。

許多人在營養的字意上犯了大錯誤,吸取單方面的營養造成不可治療的疾病。而今天出現的“多喫什麼好”就是一個明顯的錯誤,請大家記住一句話:多喫五穀雜糧與蔬菜纔是最好的,這些食物纔是身體最終的本錢。

現在出現了一種怪現象,有些人不喜歡喫米飯了,說喫了米飯發胖。

真荒唐!讓我感到這個社會越來越可怕了,說米飯不好的人是何居心,究竟要把大衆的健康帶向何方?在世界上,大米是唯一含營養種類最多的食物,也是含各種營養最平衡的食物,也是含各種營養量最低的食物,這樣一來,才能“長喫不病,長久健康”,它成爲大家天天喫的主食,不是平白無故的。

衷心建議大家,不要都把心思放在高級營養上,多注意日常飲食的多樣化。

我們喫多了人體不需要的營養品、保健品,等於給身體加重負擔,腎臟的排泄功能、肝臟的解毒功能負擔都會加重。

中醫主張用宏觀的眼光看待健康,身體能夠自行調整狀態,如果只靠外力介入的話,人的正常功能會慢慢退化、消失。

這時候,身體真正的危機就來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