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毛澤東在黨內提出爲徐特立祝壽的消息傳出以後,很快就受到延安各界以及陝北各戰區指戰員的廣泛擁護。儘管戰事緊張,但黨中央仍然決定在我軍撤離延安之前爲徐老祝壽,並公開發表爲徐特立祝賀七十大壽的賀信。

黨中央爲什麼間隔十年兩次爲他舉行盛大的“祝壽”活動?

徐特立是一位教育家、革命家

紅軍隊伍中年齡最大的老兵

徐特立,湖南長沙人,1877年2月1日出生在一個貧寒的農家。徐特立青年時代就嚮往進步,景仰孫中山,曾經參加過辛亥革命。自1895年起,他即在長沙等地從事教育工作。在長沙第一師範執教期間,他最得意的學生便是風華正茂的毛澤東。幾十年後,毛澤東曾這樣評價說:“徐特立是我在第一師範讀書時最敬佩的老師。”

徐特立43歲的時候,思想更加成熟,毅然決定遠赴重洋前往法國勤工儉學。學成歸來,他已近知天命之年,當時適值中國革命處於前所未有的低潮,面對國民黨所製造的腥風血雨,徐特立毅然在白色恐怖中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34年,當紅軍開始長征時,徐特立已是57歲的老人。然而誰也沒有想到,他竟然義無反顧地隨紅軍主力離開江西,向渺無人煙的雪山草地進發,從而成爲紅軍隊伍中年齡最大的長征老兵。當紅軍勝利到達陝北後,徐特立已是年近六十的花甲老人了。

1937年1月,毛澤東在黨中央的一次會議上提出,要爲從雪山草地跋涉過來的徐特立破例搞一次祝壽活動,其目的在於鼓舞紅軍指戰員的士氣。黨中央一致擁護和支持毛澤東的這一建議。

黨中央爲什麼間隔十年兩次爲他舉行盛大的“祝壽”活動?

毛澤東是徐特立最得意的學生

1937年1月30日,毛澤東在延安給在陝北保安的徐特立寫了一封信,信寫完的當天,他就派人星夜馳往保安,將信專程送給在保安主持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教育部工作的徐特立。當徐特立收到毛澤東爲自己祝壽的親筆信時,激動不已,感動之餘他決定向黨中央和毛澤東致函,堅決要求取消爲他祝壽。然而,祝壽熱潮已經掀起,不以徐特立的個人意志爲轉移了。

賀信從全國抗日戰場飛向陝北

毛澤東在黨內提出爲徐特立祝壽的消息傳出以後,很快就受到延安各界以及陝北各戰區指戰員的廣泛擁護。徐特立的高尚品格,在黨內軍內素有好評,他在57歲高齡參加長征的壯舉,尤其讓人感動。不久,陝北各地很快就形成了一個廣大軍民踊躍爲徐老祝壽的熱潮。

在長達一個月的時間裏,陝北各戰區的抗日軍隊紛紛舉辦祝賀徐特立60壽辰的活動。與此同時,從全國各個戰場寄往延安和保安的賀詞、賀信和賀幛,數以千計。

祝壽的號召,也影響到了當時國統區和日僞統治區知識界的愛國人士。在上海的女作家謝冰瑩聞訊寄來了她在敵佔區冒着危險寫成的詩歌,愛國人士陳子展等人也把他們對徐特立早年在湖南辦學時的經歷寫成傳記,不遠千里輾轉寄往延安。

可以說,在紅軍剛剛到達陝北不久,全國抗戰形勢異常嚴峻的時候,在黨中央所在地延安舉行如此盛大的祝壽活動,是中國共產黨頑強生命力的一次生動展示。

黨中央爲什麼間隔十年兩次爲他舉行盛大的“祝壽”活動?

朱德和徐特立

徐特立在這次祝壽結束之後,在延安的報紙上發表了《我的答詞》。他說:“各位同志爲我祝壽,我很高興,用不着說客氣話……我一生過着極不平常的生活,讓我這老古董來推動偉大的革命,是全國抗日戰爭的需要。我將與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並存,我爲此而感到高興。我願繼續站在抗日戰爭最前列,爲中華民族爲世界和平而奮鬥!”

在胡宗南進犯延安之前二次祝壽

1947年2月1日,徐特立年屆七十。在此之前,徐特立曾從他多年熱心的蘇區教育事業上離開,一度改做黨的統戰工作。受中央委派,他在抗戰全面爆發後,曾奔波於第十八集團軍和八路軍駐湘辦事處之間,爲黨的統戰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1940年回到延安以後,徐特立在邊區異常艱苦的條件下,創建了延安自然科學院,爲我黨培養出第一批科技人才。

在中共七大上,徐特立當選爲中央委員後改任中宣部副部長。這十年,徐特立以年邁之身,事必躬親,贏得了全黨的信任。隨着他的威望日高,1947年春天,當徐特立70歲壽辰到來之際,黨中央經過慎重討論,決定在全國再次爲這位革命老人祝壽。此時,全國範圍的解放戰爭已經打響,胡宗南的部隊正在向延安步步緊逼。儘管戰事緊張,但黨中央仍然決定在我軍撤離延安之前爲徐老祝壽,並公開發表爲徐特立祝賀七十大壽的賀信。這次爲徐特立祝壽,比十年前還要隆重、熱烈。

國統區的教育界人士和外國友人也聞訊寄來賀信,其中,引人注目的是著名戲劇家、徐特立早年在長沙師範的學生田漢,從國統區寄來他寫的詩《懋師七十大壽》。

黨中央爲什麼間隔十年兩次爲他舉行盛大的“祝壽”活動?

徐特立和孩子們在一起

七旬壽星正在呂梁

正當這些來自各解放區的賀電賀信紛紛飛到寶塔山下的時候,備受全黨矚目的“壽星”徐特立卻不在延安。此前,他已受黨中央的委派,親往山西省呂梁地區檢查指導救濟災區工作。這位兩鬢白髮的七旬老人,正步履匆匆地行走在遍地積雪的呂梁山麓。黨中央希望他儘快回延安參加2月1日舉行的祝壽活動的電報,徐特立早已收到了,他在呂梁山也看到了延安報紙上登載的黨中央賀電。但是,身負救災重任的徐特立卻謝絕了馬上返回延安的盛情,對他來說,沒有什麼比救災更爲重要的工作了。徐特立知道,黨中央這次爲他慶賀七十壽辰,和十年前毛澤東提議爲他慶賀六十壽辰一樣,絕不是出於私情,而在於通過祝壽提高全黨全軍的鬥志。

1947年2月1日下午,延安春雪初霽,陽光燦爛,中央辦公廳爲徐特立祝壽的會場,設在楊家嶺的大會議室裏,會場內外洋溢着一派節日氣氛。以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爲首的中央領導同志和中央機關各部門的負責人,都在下午四時之前準時來到會場。楊家嶺大禮堂裏座無虛席,各方面人士紛紛致詞,魯藝學員演出了盛大的歌舞。壽辰當天,《解放日報》特開闢慶賀專版,刊發了中央領導人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等爲徐特立七十大壽所寫的賀詞。

在胡宗南的國民黨軍隊正向延安瘋狂撲來的前夕,毛澤東、劉少奇等領導人面對強敵壓境,坦然地爲教育家徐特立祝壽,其現實意義與歷史意義無疑超過了祝壽本身。祝壽後不久,黨中央便主動撤離了延安,轉戰陝北,領導全國各解放區軍民向着最終勝利前進。

——摘選自《黨史縱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