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動盪年代的滾滾洪流之中,人的命運,如同滄海一粟,無論你是布衣草民,還是顯貴要員。當我們在歷史中翻越張學良將軍的一生,我們對這位在中國近代史上產生了重大影響的人物充滿了敬佩,西安事變後他被軟禁,之後又輾轉到了臺灣,二十多年裏與自己的兒子分隔兩地,從他跌宕起伏的經歷裏我們讀到了人生的勇氣。在上週六播出的CCTV-4《世界聽我說》第三季第二期節目中,少帥的長孫張居信講述了他眼中“平凡”的祖父。

張居信的父親張閭琳是張學良和妻子趙一荻唯一的兒子,出生在天津,由於時局動盪,張學良被軟禁後,趙一荻經過一番痛苦的思考和抉擇,把年僅八歲的兒子張閭琳送去美國舊金山,寄養在朋友伊雅格夫婦家中,一別就是二十多年。爲了保護張閭琳,伊雅格夫婦給他改了英文名,接受完全西化的教育,也從不提起他的親生父母。記憶裏漸漸模糊的故鄉和父母的音容笑貌,讓張閭琳常常問自己:我是什麼人?我從何處來?

根之所繫,終不能斬斷。1956年,張閭琳終於在臺灣見到了闊別多年的親生父母,1961年,趙一荻來到美國探望兒子,至此,多年分隔兩地的一家人終於可以頻繁往來共享天倫之樂。張居信記憶裏的張學良是一個平和安詳的爺爺,爺孫倆一起鍛鍊身體,“切磋武藝”,快樂爽朗的爺爺就是他的“好朋友”。節目中播放了張學良陪伴孫子張居信玩耍的視頻和照片,鏡頭下的他在經歷了人世滄桑之後,終於得以安享晚年,而歷史的坎坷也在他心中種下了一顆迴歸故鄉的種子。晚年的張學良多次向兒子表示想回到東北看一看,但由於健康原因未能成行,張閭琳爲了完成父親心願多次回到大陸憑弔;而長孫張居信也在爺爺的鼓勵下於1996年考入了北京大學,這之後他多次回到東北,在這片祖輩的故土上尋找家族的傳承之根。他希望爺爺的靈魂,藉由自己的身體實現迴歸。如今,他雖已定居美國,但他堅持讓自己的孩子學習中文,瞭解家族的歷史傳承,瞭解中華民族的悠久文化。

在平靜簡短的話語中,張居信講述了歷史潮汐起伏中祖孫三代人樸實的故鄉情,他要讓孩子知道,自己是誰,從哪裏來,根在哪裏,哪裏纔是家。

每週六19:30,鎖定CCTV-4《世界聽我說》,當聚光燈亮起來的那一刻,讓我們用心傾聽更多華人講述者們精彩紛呈的人生故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