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爲人生之本,民族之魂,國家之基,時代之根。道德建設也應與時俱進,推陳出新。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科學分析新時代對公民道德建設提出的新要求,進一步明確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任務要求。


“新時代公民”應該是啥樣...?黨中央、國務院印發新要求


黨中央2001年頒佈《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至今已有18年,我們面臨的世情國情黨情發生了很大變化,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對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與此同時,道德領域依然存在不少問題:一些地方、一些領域不同程度存在道德失範現象,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仍然比較突出;一些社會成員道德觀念模糊甚至缺失,是非、善惡、美醜不分,見利忘義、唯利是圖,損人利己、損公肥私;造假欺詐、不講信用的現象久治不絕,突破公序良俗底線、妨害人民幸福生活、傷害國家尊嚴和民族感情的事件時有發生。此次印發的《實施綱要》提出,對這些問題,必須採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實施綱要》主要內容

《實施綱要》共有七個部分,主要包括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深化道德教育引導、推動道德實踐養成、抓好網絡空間道德建設、發揮制度保障作用和加強組織領導等內容。

什麼是新時代的公民道德?


《實施綱要》提出,堅持馬克思主義道德觀、社會主義道德觀,倡導共產主義道德,以爲人民服務爲核心,以集體主義爲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爲基本要求,始終保持公民道德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同時,要把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作爲着力點。

基於此,《實施綱要》列舉了四項重點任務:築牢理想信念之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中華傳統美德,“以禮敬自豪的態度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這四大任務,是國家進行公民道德建設的四大支柱,也是公民個人進行道德修養的四大支撐。

“新時代公民”應該是啥樣...?黨中央、國務院印發新要求

如何建設新時代公民道德?

首先是把立德樹人貫穿學校教育全過程。《實施綱要》要求,要注重融入貫穿,把公民道德建設的內容和要求體現到各學科教育中,體現到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建設中,使傳授知識過程成爲道德教化過程。


《實施綱要》強調,要用良好家教家風涵育道德品行,以先進模範引領道德風尚,以正確輿論營造良好道德環境,以優秀文藝作品陶冶道德情操,發揮各類陣地道德教育作用,抓好黨員幹部、青少年、社會公衆人物等三類重點羣體的教育引導,並提出了明確要求。

廣泛開展移風易俗行動


對於如何推動道德實踐養成,《實施綱要》提出,要廣泛開展弘揚時代新風行動,深化羣衆性創建活動,持續推進誠信建設,深入推進學雷鋒志願服務,廣泛開展移風易俗行動,充分發揮禮儀禮節的教化作用,積極踐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在對外交流交往中展示文明素養。

其中,摒棄陳規陋習、倡導文明新風是道德建設的重要任務。《實施綱要》指出,要充分發揮村規民約、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等作用,破除鋪張浪費、薄養厚葬、人情攀比等不良習俗。要提倡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抵制迷信和腐朽落後文化,防範極端宗教思想和非法宗教勢力滲透。

“新時代公民”應該是啥樣...?黨中央、國務院印發新要求

着重強調網絡空間道德建設

對於網絡空間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專闢一章予以明確。在加強網絡內容建設方面,要加強網上熱點話題和突發事件的正確引導、有效引導,明辨是非、分清善惡,讓正確道德取向成爲網絡空間的主流。爲營造良好網絡道德環境,將開展網絡治理專項行動,加大對網上突出問題的整治力度,清理網絡欺詐、造謠、誹謗、謾罵、歧視、色情、低俗等內容,反對網絡暴力行爲,依法懲治網絡違法犯罪,促進網絡空間日益清朗。

用法律等手段懲治失德行爲

對於道德領域的突出問題,《實施綱要》提出,要綜合施策、標本兼治,運用經濟、法律、技術、行政和社會管理、輿論監督等各種手段,有力懲治失德敗德、突破道德底線的行爲。要組織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不斷淨化社會文化環境。


其中,針對污衊詆譭英雄、傷害民族感情的惡劣言行,特別是對於損害國家尊嚴、出賣國家利益的媚外分子,要依法依規嚴肅懲戒,發揮警示教育作用。針對食品藥品安全、產品質量安全、生態環境、社會服務、公共秩序等領域羣衆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要逐一進行整治,讓敗德違法者受到懲治、付出代價。建立懲戒失德行爲常態化機制,形成扶正祛邪、懲惡揚善的社會風氣。


新時代公民當有新時代的道德風貌,

爲新時代發展注入正能量!

本文來源:***、***、***、***

編輯:李雨楠 //責編:楊瀅 // 監製:張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