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前,隆化县庙子沟乡的天就很蓝,民风就很淳朴,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在逐步完善,村民生活在悄悄地向富裕的方向发生着变化。

记得那是2004年的夏天,赵木匠沟村的农民闫俊坡,代表全体村民给河北电视台写了一封信,表扬乡里重视环境建设、村民的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当年7月6日那天,河北电视台的记者为了验证信件上所说事件的真伪,踏进了庙子沟的乡土。

小东沟村口

他们一进村,就扛着摄像机拍摄起来,边拍摄边赞叹:山林绿化得真好,天空真蓝,空气真新鲜,新修的路真宽,农家村落真洁净……

每一位村民见到他们,都一个劲儿地往家里让。“你好,进屋喝点水吧?”“你们这是拍啥呢?那么大个机器扛着多累呀,放下歇歇吧。”

那次,河北电视台的记者,有代表性地拍摄了庙子沟乡自然村郝凤阁的三位一体养猪、沼气池、沼气灯生态家园富民工程。

郝凤阁是庙子沟村大东沟门的一名头脑比较灵活的村民,他很早就靠养猪和开加工厂致了富,是一名全乡出名富裕户,那些年通过自学和认真实践,成为当地三位一体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的技术推广员。

在大东沟门郝凤阁家院子里采访

当电视台的记者采访郝凤阁时,他手都不知道往哪里放了,引来大家一阵欢笑。

一位记者说:你放松,就说说在致富方面的真实感受就行。

郝凤阁说:当乡里动员大家建沼气时,我就觉得这事儿不赖,就第一个报了名。在乡里的帮扶下,我把家里的沼气池建起来后,家里的煤气罐就退了休,有了这个工程,做饭就不用买煤气了。沼气灯比60度的灯泡还亮,也省了电。养的猪越多气儿越足,猪也能卖不少钱。院子还干净,是好!

拍完了,郝凤阁的老伴刘玉兰从园子里摘了几个黄瓜,说:吃几根黄瓜吧,我们这黄瓜无污染,好吃!

不了,等秋天来拍你们更多丰收果实的时候,我们再品尝……电视台的记者推脱着。

这里的民风真淳朴!两名记者小声地对我说。

小东沟自然村的村民刘本军,家里既安了电话又买了手机,靠着灵通的信息,搞起了三轮车运输买卖。

当记者来到这个村庄,把镜头对准这位老实巴交的农民时,刘本军说:以前,我苦于家乡地处偏僻,信息不灵,眼看着赚钱的机会一次次从身边溜走,无奈之下准备外出打工,是全乡开通程控电话的消息,让我打消了外出谋生的念头。现在,我靠手机和电话联系,靠买来的三轮车帮助别人运送东西,在家就能挣钱。

刘本军还打个电话让记者看看,开一下农用车,让记者看一下他的开车手艺。

打电话

在新买的农用车前接受采访

记者一行来到了小北沟自然村,在一座山梁拍了那里的扬水上山、蓄水浇田工程。

东山后沟扬水上山工程

时任乡长郝忠达介绍说:这是乡里为村民们从县里争取来的项目,引资三万多元建起来的利民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政府提供了两万多块砖、一百多吨水泥,花五千多元买了钢泵。建成后,村民将在山的阳坡建大棚,阴坡退耕还林。蓄水工程不仅为村里解决了人蓄饮水问题,还为农民浇田提供了水源。

村里的人见来了记者,在下午激动地敲锣打鼓,把一面锦旗送到了乡政府大院。据介绍,这是庙子沟自1984年撤社建乡以来,收到的第一面百姓送来的感谢乡党委、政府的锦旗。

意外拍到敲锣打鼓送锦旗

采访东山后沟组长杨秀山

河北电视台的记者来乡里采访,还赶上乡里正在修村通公路。

有的百姓说:在修路中,乡干部没向村民摊派一分钱。真实情况到底咋样呢?

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该乡通村工程总造价69.4万元,该乡争取到国家补贴29万元;通过拍卖集体的荒山、林地、乡里闲置房屋等筹集到资金14万元;其中缺口资金26.4万元。为了不让各村担负债务,不再向村民摊派,那时的庙子沟乡乡长郝仲达通过多次跑省市县和有关部门,先后争取到资金10万元,保证了全乡公路建设顺利实施。

正在修的通村公路

河北电视台记者还录制了16年前庙子沟乡里发生的变化和乡干部带领百姓致富的经验,时任乡党委书记黄景儒、乡长郝忠达还谈了对庙子沟乡未来发展的规划与展望。

座谈会

正是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程控电话安装、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通乡通村公路工程等民心工程的实施,让庙子沟百姓感受到那届乡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办正事,才会有农民写信请记者为庙子沟乡的发展变化拍专题新闻这档子事发生。

以隆化县庙子沟蒙古族满族乡人居环境改善为主题的新闻,在那年7月8日的河北电视台一套早间新闻节目中就播出了,可惜没有刻录下那次播放新闻的光盘,好在我的照相机胶卷里还存留着那次采访时候的照片,现在分享给大家一起欣赏、品味那时乡村的人物与田园风光。

本文及图片为作者紫塞名篇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