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愛瞎說大實話

這兩天,朋友圈裏的地球有點不太舒服。

北極圈驚現罕見高溫 32 度,有生之年或將再也見不到北極熊。

一個個看得人心驚肉跳的字眼,激起了廣大羣衆的揪心和愛心。

配合着一段最近網上廣爲流傳、催人淚下的視頻,內容是美國攝影師保羅 · 尼克倫拍攝的一頭瘦骨嶙峋的北極熊。

值得注意的是,這段視頻是保羅 · 尼克倫與去年拍攝的,與今年的高溫並無直接聯繫

全球變暖的問題,彷彿又一次被推到風口浪尖。

根據外媒 CNN 的報道,今年七月份,瑞典境內發生了數十起森林火災,有的還在北極圈內。

因爲天氣乾燥、降雨量少的原因,不僅是瑞典,芬蘭、挪威和俄羅斯等國家的北極圈附近,也都發生了火災。

氣候變暖問題,每年都會引起嚴重的後果。

但真正落到每個人的身上,大部分人除了被高溫折磨,或許就再不能真切領會到全球變暖的嚴重性。

而前段時間有這樣幾則新聞,在多米尼加共和國首都聖多明各,源源不斷的垃圾被衝上海岸。

青海旅遊景點茶卡鹽湖,遍地是遊客遺棄的一次性鞋套,讓 " 天空之鏡 " 變成垃圾場。

面對全球變暖現象高呼保護地球,但轉身就看見觸目驚心的垃圾污染。

看似聯繫不甚緊密的兩種現象,卻在某處演繹成了光怪陸離的現實。

那地方,便是珠穆朗瑪峯。

今年北影節上映的一部紀錄片《珠峯清道夫》,豆瓣9.1,給了觀衆一窺珠穆朗瑪峯現狀的窗口。

珠穆朗瑪峯,世界最高峯,每個登山愛好者都想征服的存在。

險峻的地勢和環境,海平面以上最高點,無一不是可以在成功登頂後,拿來作爲談資的精彩部分。

關於珠峯,很多人應該說都不甚瞭解。即便在心中構想,或許也是白雪皚皚、雲霧環繞、尖峯聳立的超大遠景。

《珠峯清道夫》,則把珠峯最不爲人知的一面,展現給了銀幕另一側的觀衆:

那是掩埋在珠峯厚厚的冰雪之下的,許多登山者的遺體、無數登山者遺棄的垃圾、無數登山者留下的排泄物。

這部紀錄片,講的就是尼泊爾的一個團隊,登上珠峯清理垃圾、搬運遇難者遺體的故事。

20 人組成登山團隊,12 人組成後援團隊,由納姆加爾,這個曾 6 次登頂珠峯的尼泊爾人領導。

出發之前,納姆加爾的妻子爲他準備行裝,攝影師在一旁搭話,用了一個 " 上 " 字。

納姆加爾的妻子立刻糾正他,說不要用 " 上 " 這個字,這會讓人聯想到天堂,要用 " 登 "。

納姆加爾出發之前,手纏佛珠、戴上哈達,攝影師問爲什麼?

他說,這些象徵着登山成功。

尼泊爾當地的夏爾巴人信奉佛教,敬仰珠峯,但珠峯的情況會如此糟糕,也與他們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納姆加爾和他的登山隊成員,都是夏爾巴人。

他們善於攀爬,並以給攀登珠穆朗瑪峯的登山隊當嚮導或背夫而聞名。

可以說,他們幫助了登山者的同時,也間接造成了珠峯的環境污染。

他們急於改善珠峯的環境,一部分是心理上的負擔:珠穆朗瑪,聖母之水,本就該是純白無瑕。

更重要的,是環境惡化,對山下的居民生活造成了嚴重影響。

這一現象的背後,是由全球變暖引發的連鎖反應。

全球氣候變暖,受到影響的除了南北極兩大冰原,還有無數高原冰川。喜馬拉雅山脈就是其中之一。

曾經遍佈冰川的山脈,如今遍地礫石。

這是珠峯大本營,海拔 5380 米,情況已然不容樂觀。

遇難者的遺體會污染水質

混合着垃圾、屍體、排泄物的冰川,因爲全球變暖,變成了帶着細菌和有害物質的融水,匯入河流。

讓山腳下的人喝上乾淨的水,是這個登山隊的目標。

但要實現這個目標,難。

來到大本營後,隊伍稍作調整,便要登上 2 號營地。

期間還要穿越昆布冰川——一個移動冰川,最危險的攀爬地帶之一。

在地勢崎嶇的昆布冰川,必須搭梯子越過冰裂縫,只要不小心跌落,就會十死無生。

即使萬般小心,有些事依然無法預測,比如雪崩。

在穿越昆布冰川時,納姆加爾的隊伍就遇到了一次雪崩,結果三人不幸遇難。

當剩下的人抵達二號營地,開始搭建帳篷的時候,天氣驟變,折磨着兩天沒有休息的隊員。

雖然處於冰原之上,但飲水仍是營地最大的問題。

不是沒有水,營地外遍地冰雪,而是這些冰水,都被污染了。

解決食宿難題後,他們開始了真正的工作——清理死亡地帶的垃圾和遇難者遺體。

讓人瞠目結舌的畫面,也在這時出現在了鏡頭前。

若不是紀錄片呈現,真的很難想象,珠穆朗瑪峯已被污穢荼毒至此。

如要興師問罪,登山者必定是首當其衝。

但不可忽視的因素,還有身處高原地帶,每個人所面臨的生存考驗。

有時,登山者遺棄某些物品,確實是爲了獲得更大的生存可能。就像此次參與行動的夏爾巴人,也都坦誠自己曾有過類似行爲。

而當地的經濟發展、夏爾巴人的收入來源,也大多仰仗着登山行業。其中的利益關係稍顯複雜,是非對錯也不能以偏概全,如今的夏爾巴人能做的,就是拯救珠峯的環境,並向世人宣告,保護山脈環境的重要性。

除了回收垃圾,珠峯上還有另一大污染源,也是這支隊伍此行需要解決的問題——登山遇難者的遺體。

第一次,納姆加爾帶領其他三名隊員,前往俄羅斯登山者賽爾戈 · 杜古諾夫遺體所在地。中途在斜角將近 65 度的斜坡上爬行時,卻遭遇狂風,所有人都心生膽怯。

最終,只有納姆加爾堅持了下來,經歷九死一生的折磨,他還是把那位俄羅斯遇難者的遺體從冰塊裏鑿了出來。

至此,登山者遺體的問題已經解決了一大半,剩下的程序,就靠直升機來完成。

而那些垃圾,則需要這羣夏爾巴人一點一點往大本營搬運。

都說上山容易下山難,這其中的滋味,夏爾巴人應是瞭解的最爲透徹。

這部紀錄片由帕特里克 · 斯圖爾特配音,老爺子也照着本子唸了不少場面話。

但思想的改變,哪有說的容易。

2013 年,納姆加爾在下山途中不幸遇難;直升機駕駛員薩賓 · 巴斯尼亞特,在一次珠峯救援行動中遭遇墜機事故。

他們沒能見證的完美世界,離我們到底還有多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