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竹,也叫腐皮,是豆漿經過煮沸保溫後,表面形成的一層薄膜,掀起後下垂成枝條狀,再經乾燥而成。“腐竹”和“富足”發音相似,代表着清遠人對生活的美好憧憬。

早年間,清遠陽山地區的不少地方,都有手工製作腐竹的傳統,而最被人們推崇併名聲在外的當屬以“豆香味濃、久煮不爛”著稱的杜步鎮“東山腐竹”了。東山村的腐竹製作歷史悠久,口感上乘,在陽山地區家喻戶曉,不僅吸引了許多食客慕名而來,還成爲了珠三角遊客的必備手信。

祝房興、陳養嬌夫妻倆都是東山村的村民,兩人守着一方爐火,以做腐竹爲生,靠着一口長大約兩米的不鏽鋼鍋,養大了三個子女。

早上7點多,祝房興,陳養嬌將煮開的豆漿分鍋熬煮。

每天凌晨6點,東山村一棟兩層的房子裏,都會準時冒出裊裊炊煙。屋子裏飄着濃郁的豆香,祝房興和陳養嬌兩人在屋子的兩端各自忙活。泡豆磨漿,濾漿分鍋,煮漿扯皮,曬乾成竹。30多年的腐竹製作經驗,祝房興對做這項手藝的工序諳熟於心。工序看似簡單,其實蘊藏着玄機,要得到上好的腐竹,需要長久的照料。

大豆原料的好壞,決定了腐竹的豆味和口感。

祝房興選用的大豆都是東山村農戶自家種植的青皮黃豆。青皮黃豆磨出的豆漿比一般的黃豆有着更濃郁的豆香,口感順滑,加上東山村地勢較高,四處環山,種出的大豆天然無污染,儘管比一般的黃豆高出將近一倍的價格,祝房興依然相信,好豆能做出上好的腐竹,也能留住顧客。

東山村農戶將種植的青皮黃豆售賣給祝房興。

泡好的青皮黃豆放進機器打磨成漿。

研磨好的豆漿需要經過大火燒開後,再分到淺底的鍋進行熬煮。熬煮豆漿是重要工序,竈溫過高,腐竹會變得厚韌;竈溫偏低,豆漿不易凝結。這個過程,陳養嬌一直守在爐火前,守着持續燃燒的竈火,控制竈溫。豆漿在鍋裏翻滾轉化,不斷冒出濃郁的蒸汽。在這寂靜而綿長的時間裏,陳養嬌專注地等待細微的變化,隨着溫度冷卻,豆漿表面慢慢凝結一層淡黃色的頭層豆腐皮。待腐皮足夠厚時,在用手捏住一角輕輕掀起,掛在陽臺的竹竿上,徹底放涼後再移至戶外晾曬。日照充足的情況下,腐皮晾曬半天便足以成形。

豆漿煮熟後,祝房興再將豆漿與豆渣隔開。

祝房興安靜地守着爐火,將濾好的豆漿大火燒開。

接下來,就把一切交給風、陽光和時間。

傳統手法制作的腐竹,不加任何添加劑,一鍋豆漿熬煮至幹,每一層的顏色都有細微的變化。頭層腐竹色澤乳白,口感清淡,越到底層色澤越黃,口感愈甜。

陳養嬌將凝結好的豆漿薄膜掀起竹竿掛晾。

手工製作腐竹的產量不高,一斤大豆大約只能製作四兩腐竹,祝房興夫婦每天從早忙到晚,5個鍋10多個小時,大概製作出6斤左右的腐竹。儘管產量不高,但是質量和味道卻有保障。祝房興夫婦的手工腐竹口感好,在東山頗有名氣,顧客都是直接到家裏購買,逢年過節,不少人會打來電話提早預定,供不應求。

祝房興將腐竹移至樓頂晾曬。

日落西下,深巷裏偶爾傳來一聲狗吠,小鎮的黃昏寧靜而祥和。斜陽透過玻璃窗照進竈房,祝房興把最後一杆腐竹晾曬到陽臺,陳養嬌則利用竈頭的餘火,溫一鍋熱水清洗器皿。清潔完畢,陳養嬌稱出15斤大豆,洗刷浸泡,開始爲第二天的忙碌做準備了。

統籌|陳平生

採寫|曹成飛

視頻拍攝|邱煒民 江元威

視頻製作/圖片拍攝|邱煒民

編輯 | 暮白

校對 | 喵果果

編審|劉厚斌

清遠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