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長達25年的一線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中,楊良傑堅持技術創新和服務模式創新,把先進果業技術推廣和脫貧攻堅工作緊密結合,形成了幫助農戶有效脫貧的“中農樂技術扶貧模式”。從果業科技工作者到現代新農人,從打通農技推廣“最後一公里”到精準扶貧模式創新,從紮實研究果業技術到創新開發農村互聯網服務平臺,從打造“有身份證的水果”品牌到果品質量溯源體系在各大果區落地,從建設數千個分佈在全國各地的水果示範園到自建數千畝現代果業基地。

2018年度全國脫貧攻堅獎·創新獎

楊良傑,1972年6月生,民進會員,山西中農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楊良傑人生的一大半時間都在做着與“三農”有關的事。在長達25年的一線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中,楊良傑堅持技術創新和服務模式創新,把先進果業技術推廣和脫貧攻堅工作緊密結合,形成了幫助農戶有效脫貧的“中農樂技術扶貧模式”。2007年,楊良傑被農業部授予中國農村致富帶頭人稱號;2016年,被民進中央授予全國社會服務先進個人;2017年,被農業部授予全國農業勞動模範、全國十佳農民稱號。

從果業科技工作者到現代新農人,從打通農技推廣“最後一公里”到精準扶貧模式創新,從紮實研究果業技術到創新開發農村互聯網服務平臺,從打造“有身份證的水果”品牌到果品質量溯源體系在各大果區落地,從建設數千個分佈在全國各地的水果示範園到自建數千畝現代果業基地……楊良傑彷彿把“創新”二字融進了血液。

幫貧困戶“產好果”是最實在的產業幫扶

山西中農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所屬的中農樂果業科技集團,旗下擁有中農樂果業聯合社、農業科技公司、互聯網公司、果品貿易公司、鄉村物流公司、生態農業公司等12個公司。十多年來,中農樂紮根農村基層,堅守在農業技術服務和脫貧攻堅第一線,專注做好一件事:幫果農產好果,賣好價,早脫貧,不掉隊。

2004年10月,中農樂辦了一份專門服務果農的 “技術明白紙”——《果業科技與信息》,指導果農學技術,搞生產,產好果,快脫貧。

中農樂團隊把蘋果、桃、梨、杏、葡萄、櫻桃等北方各類果樹的管理技術要點繪製成彩色掛圖,把土專家在園裏的具體操作刻錄成光盤,免費送給果農。14年來,中農樂共編輯出版了400多期1400萬字的《果業技術與信息》專業技術報刊,贈送掛圖800多萬張,光盤68萬套,技術手冊86萬冊。這些“技術明白紙”和技術掛圖被果農張貼在炕頭或是果園看護房內,成爲農戶名副其實的“致富寶”。

與此同時,中農樂始終與貧困戶零距離,每年都要到田間地頭免費爲農戶講座五六千場次。

2016年冬,楊良傑去芮城給農戶講果園冬季管理課。剛出門時下的還是小雪,車開到山頂的時候,已是大雪紛飛,前方出了事故,車輛排起了長龍。而此時,縣城大禮堂已經座無虛席,近千名果農正在翹首期盼他的到來。

心急如焚的楊良傑對同行的工作人員說:“你在這兒等,我跑着去縣城,不能讓那麼多人等咱一個人啊!”

楊良傑在雪地跑了十多里地,準時趕到禮堂。當他精彩的課程開始時,沒有人知道,他已雙腳溼透……正是靠着這樣的敬業服務精神,中農樂團隊先後在全國各大果區建設了4362個水果示範園。

通過示範園的樣板帶動,貧困戶和中農樂社員戶的果園和技術承包果園面積達1.2萬多畝,效益平均高出當地一般農戶的30%。據統計,近年來,中農樂通過先進技術的推廣,每年都爲貧困農戶增收上億元。

臨猗縣卓立鄉寺後村,爲此專門把楊良傑這位 “送財專家”請到村裏,給他披紅戴花,以表達對他帶領果農致富的感激之情。

互聯網創新帶動農戶與時俱進不返貧

2014年,中農樂藉助“互聯網+”的力量,與中國電信聯手,開發出了“千鄉萬村”APP果業科技服務互聯網平臺,既能延展技術扶貧覆蓋面,又能推動產業升級持續助農增收。

近年來,這款APP下載和註冊的農戶超過40萬戶,成爲線上、線下擁有衆多農戶 “粉絲”的科技服務平臺。平臺的“聚粉效應”爲中農樂建立果品質量追溯體系創造了契機。

中農樂從貧困農戶的 “痛點”出發,通過農產品安全溯源讓“有身份證的水果”成爲農戶增收新亮點。目前,全國8200個農戶的果園已經完全實現果品追溯到戶,形成了“有身份證的水果”品牌,比當地的其他農戶收入高出15%—30%。

前些年,楊良傑常常爲社會上曝光的食品安全問題所困擾,很多農民也因市場問題而不願去搞綠色有機農業。同時,更多農民面臨着“種什麼、誰來種、怎麼種、賣給誰”的問題。爲此,他於2015年在永濟市流轉千畝冬棗園,在生產中明確規定 “不讓一粒化肥進棗園”“不使用一滴非植物源農藥”,且生產過程全程監控,果品全程溯源。

因爲不使用化肥和激素,冬棗個頭比較小,批發市場根本不認可。於是,楊良傑拿出五六萬公斤“小冬棗”在線下和線上讓大家免費試喫,引來京東、蘇寧等國內生鮮電商企業的“大單”。

爲保證農戶收益,把“冬棗真正的味道”做成品牌,楊良傑成立冬棗聯盟,組織客商提前訂購有機冬棗,解決了棗農的後顧之憂。

在建設冬棗基地的地方,他深入到貧困羣衆中 “講經說法”。同時,還建立了核桃研究所和500多畝生產基地,其研發並推廣實施的 “核桃矮冠自然圓頭型”技術目前已突破畝產幹核桃750公斤的瓶頸,被當地農戶譽爲“核桃大王”。如今,他建成的蘋果、桃、梨、冬棗、核桃等現代果業基地超過8000畝;他主導成立的桃產業聯盟、雞心果產業聯盟、維納斯蘋果產業聯盟、核桃產業聯盟等“小農戶合作體”,正在形成“現代果業+小農戶”的新的帶動模式,幫助小農戶共同富裕。

“菜單式”“基地式”精準扶貧讓農戶穩增收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中農樂立足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結合企業的特點,通過建設果品示範基地讓農戶參與幹,走出了一條獨特的 “中農樂產業扶貧模式”。

在國家級貧困縣平陸縣,中農樂堅持田間科技服務長達8年,並用最“笨”的辦法,在鄉鎮和村建立技術站,對農戶進行“一對一”培訓和手把手幫扶。

在這些提質增效示範園的榜樣示範和典型帶動下,周邊近萬畝果園在潛移默化中被帶動,效益得到持續改善提升。2016年,中農樂在該縣張店鎮,流轉土地1300多畝,開始嘗試打造“桃花源主題公園”,採取“現代果業基地+小農戶”的模式,爲農戶提供 “苗木+技術+銷售”的服務,在沒有收益以前不收取任何費用,農戶收到效益後再結清成本費用,再往後的利潤由中農樂與農戶進行二八分成。

把“企業+小農戶”的模式真正落地,解決了農民不懂技術、沒錢投資的困境,爲張店鎮及平陸縣貧困羣衆脫貧致富探索出了更有效的路徑。

聞喜縣桐城鎮長期以來種植血桃都是一家一戶的小規模生產,因爲沒有標準,不能保證貨源,品質更是難以保證,導致果農沒有市場話語權,出現賣難問題。針對這一情況,中農樂在當地建起血桃基地,利用基地標準化生產優勢,與市場簽訂訂單,再用訂單,把農戶組織起來,成立聞喜縣血桃聯盟。

在中農樂技術優勢和互聯網平臺的支持下,聯盟戶進行統一標準化生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目前中農樂以聞喜血桃聯盟爲主的各種聯盟相繼成立運營,採取“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方式進行發展,通過土地流轉、技術託管等方式進行合作。

同時,對各合作方的栽植面積、品種等信息進行整理彙總,建立大數據庫,以此對接市場,反向指導合作種植戶,對種植戶進行有目的、有規劃的統一管理,使農戶和企業經濟效益均達到最大化。

十多年來,楊良傑投身基層一線,帶領中農樂團隊,通過科技創新、技術幫扶、示範引導、技術託管等多種創新性精準幫扶模式,不僅把貧困戶“扶起來”,更讓他們“立得住”“站得穩”,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讚譽。他也由此獲得了“全國農業勞動模範”和“全國十佳農民”等多項殊榮,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並被山西省委授予“三晉英才”農業領域高端領軍人才,被山西省委組織部確定爲 “省委直接聯繫的農業領域高級專家”;中農樂也先後被授予 “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範基地”“全國示範合作社”“國家級星創天地”等多項榮譽。

文章來源山西農民報

作者:曹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