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活地圖18年走壞40多雙鞋

張鵲鳴說,他剛工作那會兒,這份工作還叫做售票員,現在已經改叫乘務員了。他覺得名稱的改變意味着工作不再是賣票這麼單一,乘務員的稱謂意味着他必須要全心全意爲乘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80後”張鵲鳴是一個公交乘務員,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問不倒的“活地圖”。不僅北京近900條公交線路他熟記於心,就連公交站旁有沒有無障礙通道、有沒有過街天橋他都知道。而在這背後,是他18年來用自己的雙腳踏遍了整個北京追尋的結果。18年來,他途經的路程超過10萬公里,抄寫站名上萬個,走壞了40多雙鞋。

用腳步丈量每一條公交線

進入公交系統很偶然,2000年的時候,公交公司社會招工,張鵲鳴抱着試試看的心態,在衆多報名者中脫穎而出。“知道幹公交這一行很辛苦,可我就是特別喜歡。”隨後,他成爲了公交集團第一客運分公司387路120060號車的乘務員。

日子一長,張鵲鳴就想着編寫一本公交換乘手冊,把一些景點、名勝古蹟、學校、醫院等涵蓋在內,乘客上車翻翻手冊,就能一目瞭然。

有了製作公交換乘手冊的設想,張鵲鳴開始着手去實現。17年前,北京的道路還不算堵。不過,300多條公交線路挨個走一遍,也是一個不小的工作量,而且很多線路之間根本不能原地換乘。要想把環路畫對、畫準,必須一條條的線路實地走訪,到每一個車站抄寫站名。張鵲鳴回憶,他抄寫的站名有上萬個,大概得有30多張A4紙被畫得滿滿的。線路畫多了,張鵲鳴的腦子裏便呈現出北京地圖的網絡。

2003年,一本20多萬字、由張鵲鳴編著的《鵲鳴公交速查詞典》問世,這本詞典成了不少公交人員的常備工具書,也給乘客帶來了極大方便。

現在,無論是問哪條公交線路,或者是哪個公交車站,張鵲鳴張口就能娓娓道來,可是在成爲“問不倒”之前,他有過很多被“問倒”的經歷。

“剛開始叫我‘問不倒’之類的,我有點飄飄然了。有一次有人問我郡王府在哪兒?其實就是朝陽公園南門。但是因爲那不是一個站名,我琢磨了半天,又問乘客,到他下車我也沒解答出來。”張鵲鳴告訴北京晨報記者,這一次“失手”讓他覺得自己掌握的東西“還遠遠不夠、遠遠不夠”。

還有一次,因爲一名遊客的口音較重,張鵲鳴給指錯了路,爲此他愧疚了很長時間……這些事情在一般人看來,難說是什麼過錯,但對自己要求嚴格的張鵲鳴,卻自責是自己工作還不夠細緻造成的。從此,他以近乎雕琢的態度,更加細緻地進行實地考察。

正在重新修訂公交速查詞典

有一次,張鵲鳴發現車上有一位父親帶着雙腿殘疾的女兒去兒童醫院看病,他們帶着大包的行李,下了車還得經過天橋才能到對面的醫院。“我就跟車上的乘客做了一下解釋;臨時停一下車,幫他把孩子和行李背過去,背到醫院,然後趕緊再回來。”張鵲鳴和乘客說大概要耽誤大家十幾分鍾,看看大家有沒有意見。“車上的乘客確實很配合,都沒意見,都說你去吧。還有一些乘客跟着我一起,說我們幫你吧。有的幫拿行李,有的幫我,你背一會兒,我背一會兒那意思。大家一起幫着把他們送到了兒童醫院。”張鵲鳴回憶說。

張鵲鳴回到車上的時候,他發現大部分乘客都沒走,都在那兒等着。“上車之後還給我鼓掌。當時我眼淚都快流出來了,特別激動。我覺得乘客對我們其實還是很支持的,有他們的支持和鼓勵,我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

如今,隨着智能手機的普及,很多站點和公交換乘線路通過一些地圖軟件就能方便查詢。但是站點周邊的情況如何,電子地圖就不知道了。“到同樣的地方,對於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和殘疾人,我就會給他們指另外一條稍微繞一些的線路。”張鵲鳴說,這是考慮到老年人和殘疾人行動不便。“譬如去公交車站總站乘車,可以有座位,在一些站臺有過街天橋,但是他們爬上爬下不方便,不如我給找那些有路口的車站換乘更便利。”

同時,從多年前坐着不同線路的公交車去到北京的各個角落,途經的路程超過10萬公里,抄寫站名上萬個,走壞了40多雙鞋,到如今科技信息的不斷發展,智能軟件的普及,張鵲鳴已經把“在車上指路”變成“隨時隨地爲您指路”。隨着微信在人們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張鵲鳴帶領服務隊的志願者們,建立了8個微信指路羣。每當有人問路的時候,鵲鳴就會將他們加入到這個羣裏來,“以後您不認識路,出行前在羣裏問我們就行,大冷天的避免坐錯車。”鵲鳴只要是看到年長的人詢問,都會提前叮囑一句。羣裏的成員來自祖國大江南北,一部分是公交一線職工,還有一部分是熱心的公交迷們,大家都在不斷地更新北京地理知識,致力於給乘客帶來更便捷的出行信息。大到北京的地標性建築物,小到飯館的名字,只要您有要諮詢的問題,在羣裏說句話,第一時間就會有志願者爲您解答,無論是公交、地鐵還是騎行、步行,多種出行方式智能優化,儘可能地縮短出行時間。“問路請找我”公益指路羣不僅會指路,還會充分利用手中的資源,比如高速封路、公交線路變更、地鐵線路開通、路段擁堵等一系列有關交通出行的信息都會在羣裏發佈。

目前,北京的公交線路越來越多,更新速度也越來越快,張鵲鳴帶領他的團隊繼續開展公交沿線實地調查,正在重新修訂《鵲鳴公交速查詞典》,增加新老站名、新路線,添加英文地名站名,預計文字將達到50萬字,還要出電子版。他希望“這本詞典能夠做成手機客戶端,讓乘客下載到手機裏隨時隨地查看。”

■記者手記

不忘初心最珍貴

密密麻麻的公交線網,用腳步逐一丈量,需要的不僅僅是對於工作的熱情,更需要一份責任心、一份堅持。被譽爲公交“活地圖”的張鵲鳴至今依舊保持着初心。不斷增加的線路、優化的公交線網、不斷變換的路號,張鵲鳴腦中的“地圖”也在不斷更新。用他的話說,服務乘客不能掉隊。

如今,榮獲了各種榮譽、獲得了各種光環的公交“活地圖”張鵲鳴依舊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用自己的腳步丈量着每一條新線,記錄着北京公交的發展。如今看來,除了那份熱情、堅持,不忘初心是榜樣張鵲鳴最珍貴的地方。

北京晨報記者

曹晶瑞/文

公交集團/供圖

張鵲鳴

1981年出生的張鵲鳴是北京公交集團公司客一分公司387路首席乘務員,2014年度北京榜樣。

2000年10月參加工作時,張鵲鳴所在的387路公交車,是從北京西站發車,途經西直門南等多個換乘站點。由於車上的外地乘客很多,問路的也特別多。日子一長,張鵲鳴就想着編寫一本公交換乘手冊,把一些景點、名勝古蹟、學校、醫院等涵蓋在內,乘客上車翻翻手冊,就能一目瞭然。當時,北京已經有了300多條公交線路,很多線路之間不能原地換乘。要想把環路畫對、畫準,張鵲鳴必須一條條線路實地走訪,到每一個車站抄寫站名。

如今,北京的900多條公交線路,他都很熟悉,被稱爲問不倒的“北京公交活地圖”。利用業餘時間踏勘過的上百萬公里的公交線和上萬個站點,都被張鵲鳴編進了20多萬字的《鵲鳴公交速查詞典》,讓更多的乘客受益。

榜樣說

要給乘客最優綠色出行方案

每一個年輕人都喜歡在路上的感覺,雖然因爲工作的關係,我沒有時間去旅行,但我其實一直都在路上。我願意用自己的行走,去繪製這座城市的出行地圖;用自己的方式,告訴這個城市的每一個人最優化的綠色出行方案。

【編輯:陳海峯】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