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畢業之後的劉亦婷,選擇留在美國,嫁給了本科同學,從此之後成爲了“美國人的老婆”。而來到美國的黃思路,畢業之後也是選擇嫁給了一名美國人。

人和人不能比,想當年我還在想着小學作業怎麼這麼難的時候,這三個人的名號已經響遍全中國。


而20多年前,正是家長喜歡“攀比”的時候,這三個人也成了大多數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我們先來看看這三個“孩子”吧。

哈佛女孩劉亦婷,想必很多人都聽過她的名字。如果放在現在,考上哈佛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在20多年前,想要考上哈佛大學確實不容易。

不過,雖說考上哈佛大學不容易,但是和他一樣的也不少,爲什麼偏偏是她火了呢?原來,自從劉亦婷考上大學之後,他的爸爸和媽媽寫了一本書——《哈佛女孩劉亦婷》。

在這本書的封面,還打上了素質培養紀實的字樣。用今天的目光來看,明顯是收智商稅的一本書。因爲這本書通篇是講父母如何培養劉亦婷的,不過這也恰恰刺痛了很多家長的心。

一時間,這本書成爲了爆款文學,很多家長都要給孩子買上一本。然而,正如我在上面所說,這本書就是用來收智商稅的。確實是紀實文學不假,不過劉亦婷的經歷,不一定適合你的孩子。


畢業之後的劉亦婷,選擇留在美國,嫁給了本科同學,從此之後成爲了“美國人的老婆”。那麼這位當年聲名大噪的劉亦婷,後來又如何呢?

畢業之後,先後在多家金融類公司工作。後來想申請哈佛商學院,結果被拒絕,之後開了一家公司,主要業務是針對中國的留學生,大致是提供諮詢類業務。

北大天才少女黃思路,和上面的哈佛女孩劉亦婷一樣,在中學的時候就比較有名了。當年還上過電視臺,與另外兩名中學生,一起與韓寒針鋒相對,探討有關教育的相關問題。

要知道,在2000年左右,韓寒也是一位風靡全國的天才少年。靠着韓寒的風,黃思路小小的火了一把。再加上本身也很優秀,還拿過宋慶齡獎學金。


後來她果然不負所望,成功考入北京大學。從北京大學畢業之後,又選擇在哥倫比亞大學進修。和上面的哈佛女孩劉亦婷一樣,也寫了自己的書。

在2000年的時候,出了第一本書叫做《十六歲到美國:一箇中國女生的美國日記》,第二本書叫做《第四節是物理課:一箇中學女生的成長筆記》。

從名字也能看出來,就是兩本主打中學教育的書籍,目標也是廣大家長。不得不說,當時互聯網還不發達,大部分人獲取知識的方式都是通過買書,靠着這兩本書也賺了一大筆錢。

而來到美國的黃思路,畢業之後也是選擇嫁給了一名美國人。然而,和劉亦婷不同的是,黃思路似乎更希望迴歸平凡的生活,只是和普通美國人一樣有一份普通的工作。


再說說最後一位——反美鬥士馬楠,1994年的時候,馬楠考上了北京大學中文系。後來在1998年,恰逢克林頓訪華,來到了北京大學。馬楠作爲學生代表,見到了克林頓。

在提問環節,馬楠可謂是語不驚人死不休,當面質問克林頓:不要爲了國家自由而犧牲個人自由……大致就是和美國總統克林頓講人權。通過這次提問事件,馬楠也被打上了反美鬥士的標籤。

但是就是這樣的一位反美鬥士,在幾年之後,卻選擇和一名美國人結婚。這個美國人叫寇白龍,畢業於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的他,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教書,機緣巧合之下認識了馬楠。

隨後兩人墜入愛河,然後結婚生子。可惜的是,2012年的時候,兩個人協議離婚,孩子判給了寇伯龍。雖說是協議離婚,但是離婚的時候有很多矛盾,還打了很多年官司。

綜上所述,雖說這三位家長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最後都選擇了不同的人生。但是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畢竟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但是說到底,這些人選擇嫁給老外,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