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水湖國家級水利風景區

整治後的瀨溪河

中敖鎮整治後的節水灌溉排灌渠

雙橋經開區小安溪城區段景觀綠化工程

當前,生態文明建設正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已進入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攻堅期,也到了有條件有能力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的窗口期。

全力確保水環境安全,是我市生態文明建設的頭等大事。今年以來,大足區水務工作緊緊圍繞全市水利重點工作部署,以及全區重大項目、重點工程、民生水利任務,着眼污染治理,護好綠水青山,努力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

A 啓動治污攻堅 擔綱治污主力

7月12日,大足區召開深入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暨瀨溪河太平河全流域污染治理誓師大會。

大會提出,要圍繞改善瀨溪河、太平河全流域水環境質量這一核心,切實推進綠色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努力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

發源於大足區中敖鎮的瀨溪河,是沱江左岸一級支流,流經我市大足、榮昌以及四川省瀘州市,被譽爲大足人的“母親河”。

太平河則是大足南部的主要河流,承擔了龍灘子、雙路、通橋、郵亭4個鎮街的泄洪、納污、農業取水功能。

大足水資源嚴重匱乏。多年來,全區平均水資源總量爲5.923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爲576立方米,僅佔全市人均水資源量的三分之一、全國人均水資源量的四分之一,屬渝西嚴重缺水區域之一。

因此,對污染日趨嚴重的“兩河”實施根本性的治理迫在眉睫,對於改善大足水環境,實現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意義極其重大。

要打贏“兩河”流域污染治理攻堅戰,水利部門無疑是主力軍和先鋒隊。

沿岸的排污口,是造成河流污染最直接的因素。大足區由水務局牽頭,先後完成17處執法治理類排污口取締、84處工程治理類排污口整治。同時,積極推動城區污水處理廠遷擴建工程完工並投入運行,污水處理達到一級A標排放。

在瀨溪河、太平河等4條河道,大足區水務局着力進行河道整治,現已完成10.2公里,其中瀨溪河段0.4公里、太平河段4.3公里、淮遠河城區段3.2公里、淮遠河國樑段2.3公里,新建堤防18.37公里、河道疏浚8公里。

B 開展污染防治 提升環境質量

源頭控制,是水環境污染治理的重要方向。打好“兩河”流域污染防治攻堅戰,離不開全區水源水質的全面改善,其意圖也在於水源水質全面改善。

今年以來,大足區水務工作堅持以保障水生態環境安全爲重點,以提高水環境質量爲目標,從水資源管理、污水廠建設、隔離設施建設、水生態修復等多方面同時入手,開展水污染防治。

大足區水務局首先對重要飲用水源地實施了一級保護區隔離防護設施等規範化建設,要求水源地管理責任單位開展日常清漂保潔並建立日常巡查制度,明確專人值守。並按照相關規範,做好生態基流泄放;定期開展監測、檢測和評估飲用水水源地及水廠安全狀況,掌握水環境質量並向社會公開。

瀨溪河流域的玉灘水庫是涉及大足和榮昌兩地100萬人口生產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大足區水務局高度重視玉灘水庫水質保障工作,召開了玉灘水庫污染源排查動員會,深入庫區周邊開展污染源排查並編制治理方案,實施水庫水資源涵養及水生態修復工程。

同時,大足選擇白鶴水庫作爲底泥治理試點,開展水質提升工程。並取締了轄區42座小型水庫的肥水養殖,收回85座水庫管理。完成全域42座小型水庫肥水養殖取締,回收23座水庫管理權,終止52座水庫承包養殖合同。大足區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水庫回收後將實行生態養殖,達到以魚養水的目的,逐步淨化改善水質。

C 嚴打涉水違法 力推河長治河

法治是人類文明的重要表現,是現代社會的基本框架。大足區水務局全面落實“預防爲主,查防並重”的方針,不斷加大水政執法力度,嚴厲打擊涉水違法行爲。

今年3月,大足以“3·22”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活動爲契機,開展了以“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建設節水型社會”爲主題的水法規宣傳活動,吸引了衆多幹部羣衆積極參與。

打鐵還需自身硬。大足區水務局不斷提升法制理論和執法水平,僅今年上半年便開展水法規集中學習4次,組織參加法制培訓70餘人次,開展涉水法律法規網上知識競賽3次,組織觀看法制宣傳片3場次。

今年以來,大足不斷加大對重要江河湖泊的涉河建設、採砂管理巡查力度,加強涉河項目、水資源和水土保持等執法監督檢查,依法查處境內的各類水事違法行爲。上半年共開展執法檢查150餘人次,發現和處理各類水事違法行爲17起,查處率達100%,有效維護了轄區水事秩序。

深入推行河長制是加強河湖管理保護,保障國家水安全的重要舉措。大足今年完成了14條區級及以上河庫“一河(庫)一策”方案編制,明確全區水污染治理目標任務、時間表和責任清單,構建目標明確、責任清晰、獎懲分明的工作體系。

在瀨溪河、太平河兩大主要河流流域,大足創新增設了“河段檢察官”,負責環境保護公益訴訟,定期參與巡河、巡岸工作,並建立“河段檢察官”考覈制度,將巡視轄區河段、收集成案線索、發出檢察建議、督促行政機關履職、提起公益訴訟、追究排污主體責任作爲量化指標,每兩月進行一次評比通報,年終彙總平時評比結果,納入檢察人員業績考評,切實兌現“還大足人民一河清水”的莊重承諾。

鏈接》》

大足區水利重點項目建設穩步推進

5月15日,在數臺挖掘機等機械設備的轟鳴聲中,大足區勝天湖水庫擴建工程正式宣告投入施工建設。

勝天湖水庫位於大足區萬古鎮升斗村,是一座具有城鄉供水、農業灌溉等綜合利用功能的水利工程。水庫擴建工程是市級重點建設項目之一,也是大足區東部水資源配置、水資源利用的重要項目。工程總投資67193萬元,建設內容包括大壩樞紐和供區輸水工程兩部分組成,工程總工期24個月。工程完工後,年均可供水量可提升至1280.8萬立方米,可解決萬古、國樑、雍溪三鎮9.1萬人飲水安全,農業灌溉面積2.05萬畝。

勝天湖水庫擴建工程的順利開工,是今年以來大足穩步推進水利重點工程項目建設的縮影。除了勝天湖水庫擴建工程,大足今年還有序推進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已完成建設方案實物指標調查、泵站選址;加大了玉灘水庫左乾渠建設力度。計劃投資11500萬元,目前完成投資1728萬元,從尹家橋渡槽到沙壩隧洞入口開挖土石方全部完成,臨電完成70%,臨路完成80%。

同時,重慶市灌溉試驗中心站(大足)項目進度超前。計劃投資1342萬元,實際完成投資1100萬元,完成土建工程及旱作測坑、水稻測坑設備安裝、金屬結構安裝等。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扶項目完成前期工作,已進場開工建設。

“多、活、豐、清、通”

解析未來三年大足水務工作五大關鍵字

9月29日召開的大足區委二屆四次全會,將“加快水利網絡建設”作爲“七個提升行動”之首“提升互聯互通水平,促進區域融合發展”的重要內容,爲全區水利建設指明瞭方向。

未來3年,大足的水務工作將按照“與水共生,依水發展”理念,圍繞“水安利民,水活業興,水靈城美”這一總體要求,重點在“多水、活水、豐水、清水”上下功夫,做好“水文章”。通過挖潛、開發水資源和長江提水相結合,補齊水資源總量不足短板,通過水網連通實現區內水庫水資源有機調度,保障全區產業健康發展和河流生態。

加快水源工程建設,使水“多”起來

以全市水源工程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爲契機,加快勝天湖水庫和玉河水庫擴建、朝陽水庫和麻柳沖水庫新建等水源工程項目,做到規劃一批、編制一批、儲備一批、開工一批,通過“邊水濟腹”,逐漸補齊城區水域面積偏小短板,保障區內河流生態流量。到2020年,基本形成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城鄉供水水源保障體系。

加快互連互通建設,使水“活”起來

積極推進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加快長江提水及玉灘石家灣水源至雙橋水廠、城區水廠、金山水廠供水管網建設,加快編制窟窿河-瀨溪河-平灘河及太平河流域河庫水系連通規劃,通過實施河庫水系連通,提高水資源綜合調配能力。

加快節水型社會建設,使水“豐”起來

積極開展城區污水處理廠中水回用建設,擬建4.5萬噸/日中水廠1座,提檔升級場鎮污水處理廠爲中水廠,日總處理能力達2萬噸,提高再生水的利用率。對企業、機關、學校、小區進行節水改造,到2020年,力爭節水型企業達到40%,節水型單位達到50%,節水型小區達到15%。積極推進水資源稅費改革,建立健全農業水價形成機制,深化居民用水階梯水價制度,增強廣大羣衆節水意識,提高水的有效利用效率,基本實現由“貧水”向“豐水”的徹底轉變。

加快水生態文明建設,使水“清”起來

加快入河排污口治理、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工業企業污水排放治理等13個專項方案的落實,切實解決點源、面源污染。依託現有或新建水體,打造一批景觀水體和溼地公園,如擴建南山聯盟水庫、和平新村玉河水庫,新建化龍溪瀨溪河入河口溼地公園等,建設市民親水、近水景觀。依託水系綠化,大力實施水源涵養與保護,建設一批自然溼地、水源涵養林、庫濱河濱植被帶,最終實現“水清、水暢、岸綠、景美”的目標。

繼續推進脫貧攻堅“戶戶通”,使農村飲水更安全

2018年—2020年,計劃投資2.2億元,解決全區25個街鎮165個行政村41613戶159280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實現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5%以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