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29年,拓跋焘大概是决心拍死这只上蹿下跳、不让人安生的小强,东西两路进攻柔然,胜利会师于柔然可汗王庭(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哈尔和林西北)),然后展开整个蒙古高原东至蒙古高原东境、西至张掖的大扫除运动,期间,原被柔然臣服的诸如东部高车(东敕勒)等部纷纷揭竿而起,归附北魏,柔然一蹶不振,愤懑难平、有心无力的大檀可汗郁郁而终,其子吴提继立,号敕连可汗,重复祖先的套路,于431年自承为拓跋家奴,而北魏首重的南面事业未尽,也由得柔然的反复称臣,。社仑忙于征战,建立汗国之时,其前主子的拓跋珪表现的更加优秀,击败后燕,占据中原,也把之前的魏王称号摘掉,立国号魏,进行一些列改革措施,国力大涨,北魏进入封建社会,相比之下,社仑心中大概感慨“既生瑜何生亮”,而且,拓跋氏是向来看不起柔然的,因为柔然原来是拓跋氏的奴隶,所以北魏对柔然的称呼都是蠕蠕、芮芮、茹茹、蝚蠕等,心理上有种优越感,这也导致柔然大概有种先天矮人一头、迫切要证明的心理,但尽其一生也没能从拓跋手中翻身,也就在后来北魏即将灭亡的时候找回点场子,。

草原游牧民族是风餐露宿、看天吃饭的,其生活环境恶劣,生存条件脆弱,稍微的环境变化对其来说都是一场灾难,每年的干旱、蝗灾和寒冷的冬季对于草原游牧民族来说都是一次生命的的赌博和煎熬,更遑论还有永远持续不断的一盘散沙的游牧群体之间的掠夺和屠杀,而农业经济形势相对来说抵抗力要高不少,更稳定一些,所以只有坚韧、勇武的草原民族才能很好的延续下去,而走出草原占领南朝是每一个草原民族刻在骨子里的不可磨灭的梦想
鲜卑在获取胜利后,就义无反顾的举族南迁,不再留恋回望,给草原留下巨大的势力真空,柔然乘势而起,成为蒙古草原的第三任主人,但是也是强大的草原民族当中唯一没有进入过中原的民族,概因强大的北魏一直把他阻挡在外。
中国人对柔然的认知远不如匈奴、突厥和蒙古,史料记载的也不多,是因为对中原地区的影响没那么大,而且草原文明程度较低,自身也没留下什么有意义的记载,一般的其历史更多的是来自于和更先进文明的接触后,在其更先进的文明的历史中出现,
但是离开东方世界的柔然在欧洲掀起的影响和恐慌丝毫不下于其前辈匈奴,被后来的欧洲史学家污蔑为第二次黄祸(第一次是匈奴),而且柔然的两个从属部落厌哒和突厥,特别是突厥,对世界格局产生极大影响影响。
柔然,纯正的蒙古人种,其先祖为郁久闾氏木骨闾,木骨闾祖上是谁不可考,可能是匈奴也可能是东胡等,
公元3世纪,是为拓跋鲜卑的奴隶,后来因功转正升为骑兵,再后来就不断升职,
3世纪末期,因为犯错而被判处斩,所以就逃跑了,后来集合逃往之众,依附于另一个部落--纥突邻部(鲜卑的一个部落,与拓跋部关系密切,后并入拓跋部),
真正让柔然兴起的是木骨闾的儿子车鹿会,其勇武雄健,不断吞并其他部落,逐渐壮大,成为世袭贵族,自称柔然(聪明、贤明的意思),隶属于拓跋鲜卑(大概是时过境迁,柔然现在有点实力或者是当初犯错被定罪的木骨闾逃跑在鲜卑人看来是小事一桩,柔然并没有得到拓跋的任何处罚),每年向拓跋氏朝贡纳税,
第五代首领地粟袁死后,其两子分裂,一子在河套阴山一带游居,另外一子在今内蒙额济纳旗一带游牧,
具体一直恭顺的柔然和拓跋的矛盾从何而起,史料没有记载,想来是拓跋的代国被前秦苻坚灭亡后,柔然曾经依附于铁弗的胡夏国是一个原因,也可能是拓跋在失利后柔然不再朝贡独立行事的原因,本来,游牧民族之间的战争是不需要原因的,大概就是“你瞅啥?”“瞅你咋啦”的既视感,
391年,专制不服的拓跋珪对柔然两兄弟发起进攻,柔然两兄弟臣服,再后来,狗血历史再次出现,柔然老二一脉家的儿子社仑杀死另一脉的大伯匹候跋,所以说不狗血,无历史,
柔然二部合二为一,可以想象得出当时老二家的社仑是怎么一番慷慨激昂的鼓动,无非是“遍数拓跋氏的罪状,我们是相同的血缘,柔然必须团结起来反抗,柔然必须独立自主当家做主人,团结在谁那?当然是团结在以我为中心的柔然王权周围了”,然后呢,再宣传战略转移的重要性,申明战略转移不是逃跑,是战略需要,于是,裹挟柔然部众。再次像其祖父一样,逃离拓跋部,远遁漠北,而这个时候,拓跋氏的魏国角逐于中原,对曾经的奴隶后来的臣子--柔然不屑于顾,对苦寒的漠北也毫无兴趣,因而柔然获得喘息和发展的机会,
社仑不愧是果敢坚毅的政治家、军事家,逃到漠北后混的风生水起,攻破敕勒诸部落,袭破蒙古高原西北的匈奴余部拔也稽,被鲜卑遗弃在蒙古高原而不得南望的苦逼部落们纷纷闻风而降,柔然一统漠北,领地东到大兴安岭,西到阿尔泰山,北至贝加尔湖,南至漠南与拓跋接壤,西南控制西域、河西一带,
公元402年,志得意满的社仑建立柔然国,自称可汗,可汗一词源自于鲜卑,是部落首领的意思,自柔然起,便成为了国王的代名词,此后草原民族首领皆以可汗为号。
社仑建国后,迅速改革,使柔然由部落联盟进入奴隶制时代,
社仑忙于征战,建立汗国之时,其前主子的拓跋珪表现的更加优秀,击败后燕,占据中原,也把之前的魏王称号摘掉,立国号魏,进行一些列改革措施,国力大涨,北魏进入封建社会,相比之下,社仑心中大概感慨“既生瑜何生亮”,而且,拓跋氏是向来看不起柔然的,因为柔然原来是拓跋氏的奴隶,所以北魏对柔然的称呼都是蠕蠕、芮芮、茹茹、蝚蠕等,心理上有种优越感,这也导致柔然大概有种先天矮人一头、迫切要证明的心理,但尽其一生也没能从拓跋手中翻身,也就在后来北魏即将灭亡的时候找回点场子,
为了打个翻身仗,建国后的柔然各代可汗,频频和南宋、北燕、后凉结盟,意图四面夹击北魏,不断送马送羊,甚至于不惜色相娶后燕国公主结为姻亲,低声下气对南朝刘宋朝贡,也是够拼的,大概是祖上为奴的心理自卑所致
自从社仑建国后的20多年,柔然是每年都要袭击北魏,双方你来我往,乐此不疲。
409年底,拓跋珪逝世,紧跟着,410年,冤家社仑也跟着在一次战败中病死,大概是社仑即使死也要追到地下和拓跋珪掐架“叫你看不起我,叫你看不起我”。
两个冤家对头死后,其后代接着表演,拓跋家出现一天纵奇才,423年,拓跋珪孙子拓跋焘即位,而柔然在经过社仑死后一段时间的皇室内讧后,414年大檀上位,柔然再次振兴,两家继续杠。
大檀在祖辈的远交近攻政策上更加卖力,交好北魏周边国家牵制北魏,而北魏则有点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不动的逼格,
424年,大檀进攻北魏,攻陷北魏故地今包头到集宁一带,拓跋焘陷于包围,九死一生勉强脱围。
424年和425年,拓跋焘复率军越过大漠进击柔然,此役重创柔然,大檀可汗战败北遁。此后双方消停了几年,柔然舔血养伤,拓跋打残背后之敌后继续经营南面的战略
从425到430年,拓跋焘开始了征服胡夏(赫连氏)的战争,柔然见有隙可乘,于428年复攻入塞内,
429年,拓跋焘大概是决心拍死这只上蹿下跳、不让人安生的小强,东西两路进攻柔然,胜利会师于柔然可汗王庭(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哈尔和林西北)),然后展开整个蒙古高原东至蒙古高原东境、西至张掖的大扫除运动,期间,原被柔然臣服的诸如东部高车(东敕勒)等部纷纷揭竿而起,归附北魏,柔然一蹶不振,愤懑难平、有心无力的大檀可汗郁郁而终,其子吴提继立,号敕连可汗,重复祖先的套路,于431年自承为拓跋家奴,而北魏首重的南面事业未尽,也由得柔然的反复称臣,
公元434年,吴提娶西海公主为妻(此年拓跋焘26岁,所以西海公主应该是拓跋焘的妹妹或堂妹),而拓跋焘亦立吴提妹妹妹为夫人,后进至左昭仪。双方进入主友奴贡的和谐角色扮演中,此后拓跋焘无后顾之忧后全力投入南面的战略,于439年统一北方。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公元460年,柔然吞并高昌,470年进攻于阗,
公元472-公元473年,柔然又进攻敦煌,然后历史再次上演,予成可汗被北魏击败后再次表示听话做一个好奴才,又得到宽恕(拓跋和柔然之间的来来回回的关系已经无力吐槽了)
五世纪后期,487年,原属柔然的敕勒副伏罗部阿伏至罗(也叫西高车部,敕勒是原始社会早期从西方游牧过来的白人血统,早期被称为丁零,后裔是铁勒和维吾尔,敕勒川这首歌就是写的敕勒部的生活),率10余万部众西迁,脱离柔然的统治,至今乌鲁木齐,建立高车国,自立为王。柔然就失去对西域的控制,彼此间展开30来年的争战,再无力与其东主纠缠下去,516年才击败高车,高车部众投奔厌哒,但柔然也由盛转衰。
6世纪初的520年,柔然内部兄弟阋墙,示发击败即位不久的族弟阿那瓌,后者逃至北魏,被北魏接纳封爵,被安置在内蒙固阳一带
同年其叔婆罗门击败示发自立为汗,示发逃至地豆干国(大漠东部、吉林西部的一个国家于552年灭亡,其出处可能是宇文鲜卑),被杀,后婆罗门又被厌哒支持的高车击败,率10万众归附北魏,被安置在额济纳旗一带
此时的北魏已迁都洛阳,尊奉佛教,日益汉化,骨子里已失去那份勇武,内部陷于争权夺利和贪污腐败之中无力自拔,日渐衰落
狼崽子毕竟是狼崽子,522年婆罗门叛乱投奔厌哒,后被俘禁于洛阳。
523年喘过气来的阿那瓌聚兵30万,一番劫掠后返回漠北,
525年,北魏内部爆发起义,北魏已是无力平乱,无奈请阿那瓌帮助,于是阿那瓌趁机劫掠并占据漠南,有史以来,柔然的郁久闾氏第一次在北魏的拓跋氏面前扬眉吐气
534年,北魏内乱,分裂为东西两魏,随后两魏变为北周、北齐,这两个政权在争斗之余,争相对柔然示好,
纠缠200多年的拓跋氏政权烟消云散之后,郁久闾氏的柔然似乎也失去南下的动力,全力于内政治理,吸收汉文化,柔然似乎呈现出一派复兴景象
好景不长,552年,原本其属部落突厥联合高车进攻柔然,阿那瓌兵败自杀,柔然分为东西两部,东部庵罗辰投奔北齐,然553年,似乎是郁久闾氏骨子里反复无常的背叛特质爆发,又背叛北齐,被北齐追击歼灭,东柔然亡
555年,西部柔然扛不住突厥打击逃入西魏托庇于宇文氏,然西魏势弱,无力庇护,在突厥威胁下将西部柔然统治阶层交出,然后被屠,西部柔然亡,
纵观柔然在东方世界的历史,基本上就是一部和北魏的纠缠史,令人奇怪的是,北魏屠城灭国无数,却始终对多次背叛反复无常的柔然很放纵,应该是拓跋对漠北没有野心,换了柔然还有其他民族侵袭,还不如让柔然留在漠北的关系,而柔然似乎也因为祖上为奴的黑历史,在拓跋氏面前始终抬不起头,也始终想证明自己,却一直被打压,在拓跋氏消失后,其似乎失去目标和精气神,紧接着就消失在东方历史中,这个很容易让人想起爱恨纠缠的情侣故事,说笑了,政治上的事情很复杂,谁能说的清呢?
西部柔然烟消云散之后,幸存的余部开始了祖辈们的西迁之路,留在蒙古高原的柔然人则融入到突厥、契丹部落,
西部柔然部众在经过几年的跋涉后,于558年出现在世人面前,当时东罗马拜占庭正和厌哒开战,(厌哒人原臣属于柔然,是和月氏、乌孙、敕勒一样的欧洲人种,起于阿尔泰山),柔然希望能和拜占庭结盟,结盟因为突厥的搅局无法如愿,于是继续西进来于560年来到东欧草原,随后击败吸纳了留在东欧草原的衰落的匈奴部族,然后便依此建国,因为被欧洲人称为阿瓦尔人(此时的阿瓦尔人肯定已经不是纯柔然人),所以国名也被称为阿瓦尔汗国,后继续东征西讨,不断扩大领土面积。
562年败于奥地利的法兰克王--希格贝特,退居黑海
563年,巴颜可汗即位,联合伦巴德人(日耳曼一支)消灭匈牙利的日耳曼人吉别达伊人,占据匈牙利,在原阿提拉都城的基础上建立王庭,随后又迫使伦巴德人南下进入意大利,导致拜占庭恢复昔日罗马帝国的梦想落空
此时的阿瓦尔人已经对拜占庭造成很大压力,拜占庭为有余力对付波斯,575年和阿瓦尔签订协议,每年支付给阿瓦尔汗国8万金币,这个协议惹毛了突厥,
突厥对柔然似乎有着很大的执念,也是因为原本是柔然的臣属部落吧,越过山跨过海也要干掉你,本来就从东方一直追到欧洲,知道柔然人竟然在欧洲混的还不错时,感觉很不安,
原本突厥和拜占庭结成盟友对付波斯,但是因为阿瓦尔人(柔然人)的关系导致突厥极度不满,认为拜占庭欺骗他们,于576年派军队进入欧洲草原与拜占庭发生战争,占领波斯普鲁斯城,拜占庭和突厥的联盟中断,此后因为东西突厥分裂,西突厥忙于应付内部局势,此后就再也没有了和阿瓦尔人(柔然)的争斗,
570年,巴颜恢复了对法兰克人的战争,一举打败法兰克王--希格贝特
582年,巴颜进攻拜占庭,占领了锡尔米蒙,随后又夺取了辛吉杜蒙,洗劫了麦西亚(保加利亚)
587年,被拜占庭击败
592年,继续攻打拜占庭,先胜后败,601年巴颜被彻底打败,次年去世,
610年,继任者转而进攻意大利,
619年,进攻拜占庭失败
626年,联合波斯进攻拜占庭,阿瓦尔军队推进到君士坦丁堡城下,坚固的城墙和拜占庭强大的海军阻止了阿瓦尔人的进攻,付出巨大牺牲后,阿瓦尔人返回匈牙利。
此后,阿瓦尔人因为各种原因衰落下去,最主要的应该是缺乏治理能力,其控制的斯拉夫人、保加尔人相继摆脱其统治,并掉头对付阿瓦尔人,阿瓦尔人人数不多,下面控制的其他族群杂乱不堪也是硬伤,
623年,萨莫大公击败阿尔瓦人,此后阿尔瓦人仅仅局缩在匈牙利一带苦苦度日。
791年,新的法兰克国王进攻阿瓦尔,一直打到其腹地多瑙河,
805年被法兰克彻底征服,此后一直臣服于法兰克,但是其在欧洲仇恨值很高,周围民族不断侵袭骚扰,不得已的阿瓦尔人迁徙至班诺尼亚,之后消失,也有人说其后裔是居住在意大利北部的,但这种说法毫无根据,
现代的俄罗斯的阿尔瓦人和上述所讲的阿瓦尔人是两个概念
本文图片均摘之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呕心沥血整理资料,如阅读觉得还可,别忘记点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