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在短短的27年中,经历六次皇位不断更迭,响堂山石窟是北齐这个短命王朝留存于世,最主要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崇尚佛教的北齐皇帝高洋便下令在此地开凿石窟,修筑行宫,兴建寺院,以便于他来往于晋阳和邺时避暑、游玩和礼佛。

"

河北省邯郸市,中国石窟的缩影在响堂,响堂山开创了将经文镌刻在石壁上的先河。(王建安 摄影) (来自:建安视觉)

""

响堂山石窟位于河北省邯郸市西南三十五公里处,峰峰矿区界内的鼓山上,是河北境内著名的佛教石窟。石窟分为南北两处,北响堂山石窟位于鼓山西侧山腰,南石窟位于南麓,南北相距约十五公里。 (来自:建安视觉)

""

其中北响堂山石窟略大。其开凿年代约为公元500~577年的北齐时期,此后隋、唐、宋、元、明均有增凿,现共有石窟16座。除大小佛像千余座外,石窟中还刻有大量佛教经文,其碑刻在中国书法艺术从隶书向唐楷的转变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来自:建安视觉)

""

东魏武定八年(公元550年),时任东魏大丞相高洋进爵齐王后,废除东魏孝静帝,自己登基皇帝位,立国号齐,改元天保。他尊父亲高欢为神武皇帝,哥哥高澄为文襄皇帝,史称“北齐”。北齐定都于邺(今河北临漳),并以晋阳(今山西太原)为其陪都。 (来自:建安视觉)

""

北齐王朝在悠久浩瀚的中国历史上,仅存了27年。文宣帝高洋虽是北齐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公元550年—公元559年),但也只有十年光景。但在短短的27年中,经历六次皇位不断更迭,响堂山石窟是北齐这个短命王朝留存于世,最主要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 (来自:建安视觉)

""

北齐时期,以邺(河北省临漳县西南)为都城,以晋阳(今山西太原)为陪都。鼓山地处太行八陉之一的滏口陉,这里山清水秀,石质优良。崇尚佛教的北齐皇帝高洋便下令在此地开凿石窟,修筑行宫,兴建寺院,以便于他来往于晋阳和邺时避暑、游玩和礼佛。现今,皇帝的行宫早已荡然无存,寺院也残破不堪,而凿在岩壁上的一座座佛龛雕像却保留了下来。 (来自:建安视觉)

""

响堂山遗存大量摩崖刻经,是北齐时期最重要的刻经地之一。公元568年,北齐晋昌郡开国公唐邕,首次在响堂山开创了将经文镌刻在石壁上的先河。这一形式在我国延续了一千多年,不仅丰富了佛教的传播形式,也作为佛教史上的一种文化现象和佛教重要遗迹保存下来,为研究佛教的刻经史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来自:建安视觉)

""

唐邕所书的写经造像碑,极为精细优美,以楷法写隶间有篆意,在书法艺术上也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墨宝。唐邕所写刻《维摩诘经》、《弥勒成佛经》、《孛经》,有《唐邕写经碑》记载刻经经过,该碑保存良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向来为中外文物、史学研究者所重。 (来自:建安视觉)

""

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刻经研究专家罗昭先生赞叹响堂山刻经为“中华第一刻经”。北大教授、中国石窟研究专家宿白先生曾言:“中国石窟的缩影在响堂。”高度地概括和赞扬了响堂山石窟的地位和价值。 (来自:建安视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