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

随着从上海开往成都的动车

驶进成都火车站,

历时10天,

跨越2000多公里的

米易县“不忘初心·逐梦前行”

青少年公益夏令营活动

终于圆满结束了。

出发前,米易县委书记王飚曾亲手交给了孩子们一幅画,画上简单的图案勾勒的是米易县的轮廓。

当夏令营结束后,再次交回米易县委书记王飚手上的画,则充满了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简单轮廓的画已经被孩子们填充上了绚丽的色彩。

从米易出发,

抵达南京、嘉兴、上海,

是一段跨越山和大海的旅程。

一路上,孩子们留下了遍地的欢声笑语,

成长应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但,成长似乎又来得很快。

在10天的时间里,

孩子们看见的、遇见的、学到的、

所感受到的一切,

已经开启他们内心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一路成长——米易夏令营的足迹》

看看孩子们的笑脸,

是不是比米易的阳光更灿烂?

看看孩子们走过的路程,

是不是特别丰富精彩?

在中山陵392级台阶上,孩子们留下了一个个坚实的脚印;

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激发了孩子们自强不息的奋发之心;

在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外,孩子们诵读的铮铮誓言似乎还在耳边回响;

登上上海环球金融中心100层高楼,孩子们第一次俯瞰一座大城市,一颗名叫“梦想”的种子,已在孩子们心中发芽;

走在同济大学校园里,梧桐树荫洒下的斑驳光影让孩子们憧憬无限,他们大声向天空呐喊着:“同济大学,等我来。”

一路走来,

孩子们见识了大城市的科技与繁华,

深入学习了“红船精神”

及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人民自强不息、

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

在米易县2018“不忘初心·逐梦前行”

青少年公益夏令营活动总结会上,

孩子们踊跃发言,

纷纷表达了自己参加此次夏令营后的感想。

王睿:“这一次夏令营,我过得很充实。我看到了因为落后,30万遇难同胞饱受欺凌,我们身为拥有5000年历史的炎黄子孙,要更加努力,将来要为五星红旗添彩。在游览同济大学的时候,我心想,要是我以后能考上同济大学就好了对于我们来说,时间宝贵,我们应当发奋学习、不忘初心、逐梦前行。等我们长大后,学到一身本事,一身学问,和其他同学一起建设米易更加美好的明天

李银宁:“在旅途中,我们第一次坐动车,第一次看见了广阔的大平原,亲眼目睹了以前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先进科技在南京和嘉兴,深入学习了红船精神,学会了敢于创新以及为祖国和人民奉献的精神。”

李鑫梅:“我们背上书包踏上旅途,仿佛还是在昨日。回想起我们走过的每一个地方,才发现,这十天就这样悄然从我们奔走的脚步中溜走了。这次夏令营给了我们很多展现自我的机会,让我们从开始的紧张胆怯,变得大胆自信,这些都离不开老师们的鼓励和同学们之间的互相感染,在这里,我想对每一位带队老师、工作人员、保障我们安全的医生和警察叔叔道一声谢谢。”

严明维:“十天的夏令营结束了,这里的老师领导们,都在默默的关爱我们。昨天坐高铁的时候,李老师给我们照了合影。后来我就在想,这么多老师和小伙伴,我们就要分开了,当时我就哭了,但是我觉得这种哭泣不是懦弱的表现,因为我们深藏着爱,我不希望和老师、同学们分开,我和你们在一起非常的快乐,感谢你们。”

孩子们朴实又真诚的话语,

令人动容,

言辞中透露着对家乡米易未来发展的憧憬。

在总结会上,米易县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副主任刘程

表示此次公益夏令营活动,

受到了米易县委、县政府和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关心的高度重视,

此次夏令营活动圆满结束,

大家也都收获满满。

米易县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副主任刘程:这次活动,我想应该是各位同学人生中最宝贵的回忆,我们活动的主题是‘不忘初心 逐梦前行’,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梦,汇聚在一起就是我们的中国梦。再过10年20年,同学们将会成为家庭、社会的中坚,成为国家的希望。此次的活动,同学们亲眼目睹了平时从电视和书本上接触到的一些见闻、知识,和实际相结合了。

我希望同学们从现在开始,就要立下雄心壮志,为我们的家庭,为我们的米易,为我们的社会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复兴,大家都要共同努力的去学习,做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做一个感恩的人,做一个有理想、有信念、有本事的人。”

此行已经是米易县第6次组织夏令营活动。此前,已有2000余名孩子通过夏令营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闻、播下了梦想的种子、开启了追求梦想、实现梦想的新征程。

米易县教育局副局长陈勇表示,米易县委、县政府在教育投入方面,超过了国家要求的GDP的4%,在经济下行压力很大的时候,也没有一年减少对教育的投入,把对孩子们的关爱落到了实处。

米易县教育局副局长陈勇表示:“此次夏令营,安排得非常有内涵,让我们的孩子们在每一项活动中,都有收益。举办这样的活动,充分体现了米易县委、县政府在践行为人民服务上,始终把老百姓装在心中。

易县的教育在这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九年义务教育方面,米易县委、县政府实行三免三补政策,这在很多地方都是领先的。

米易县委、县政府在教育投入方面,超过了国家要求的GDP的4%,在经济下行压力很大的时候,也没有一年减少对教育的投入,把对孩子们的关爱落到了实处。

此次活动实现了米易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不能因为地处边远山区,而落后于时代,让我们的孩子生在米易,能眼望世界,能享受到现代最高科技的教育手段,能享受到最先进发达的地区同等的优质教育。

米易县委、县政府正在努力发展教育,此次活动也体现了米易县委、县政府对全县孩子们的关爱。通过近10天的活动,孩子们的眼界开阔了,能力增长了,自信心树立起来了,特别是为自己实现梦想,摆脱贫困,实现我们强县、强国之梦,同学们下定了发自内心的决心。”

米易县团委书记汪鼎胜在总结会上也作了一次全面的总结,不仅对此次活动表示充分的肯定,也为孩子们成长感到无比欣慰。

米易县团委书记汪鼎胜:“通过这次融入不同种类元素的夏令营活动,将自然风景、历史人文、建筑瑰宝、红船精神等,融入到了游中学,学中悟、悟中思、思中做,进一步让全体营员甚至工作组成员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深入学习了红船精神以及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人民自强不息、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通过集体生活的点点滴滴,养成了良好的自我管理的习惯。

总的来说,本次夏令营活动丰富、流程细致、管理严格、成效明显,整个过程让我们感受到了工作组各位成员的倾情付出和全体营员的学习提升,通过这次从严、从谨的游学之旅,让全体营员们经历了一次高密度、大容量、全方位的能量汲取和精神洗礼,大家既充满了收获的喜悦,又带着对彼此恋恋不舍。

正因为这样,我们这两天说的最多的是活动圆满,收获满满,想得最多的是中国好室友,感情要长久。”

近年来,米易县把“人人同享人生出彩的机会”作为精准脱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更加关注贫困地区青少年的成长发展和身心健康。四川经济日报社社长、总编辑李银昭也在总结会上为孩子们讲起了故事。

四川经济日报社社长、总编辑李银昭:我今天就是跟同学们一块儿坐着聊聊天,给大家讲讲故事。

我要讲的故事,是关于一只老鹰。同学们都知道老鹰是在天上飞的,但是有一只老鹰很小的时候从树上摔下来,被人捡回家,和鸭子放在一起养。老鹰慢慢长大后,走路的方式和鸭子一样,这是因为它不知道它的祖辈是怎么走路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你的天赋有多高,不论你天生的基因里面能力有多强,环境是决定你们将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同学们,你们是非常幸运的,这是我从之前各位长辈的发言中听出来的。你们幸运的地方在于,哪怕你是一只鸭子,这个环境在想把你们培养成一只鹰,无论你们的家庭环境是怎样的,米易县委政府的领导,都把你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在座的每一位老师和这些长辈也希望你们能比他们飞得更高一点,这也是米易县委政府组织你们从山里走出来,看看外面世界的目的。

我相信这一次出来以后,对你们的未来,有很大很大的影响。我相信你们每一个人,走过的每一个地方,看见的每一件事,和这些老师那么近距离的亲切的交流,包括很多同学刚才也讲了,都会在你们心里面牢记。

你们的未来都可以做一个很优秀的人,但是今天你们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第一个就是修身,这个顺序颠倒就不行。如果在你们这个阶段老是想着治国,平天下,有这个理想是可以的,但你们是没有这个能力的,你们是没有这个平台的,你们是没有这个机会的,那是理想可以,但是你们一定要知道我们今天做什么。

当你们工作以后,你每天有8个小时不能学习了,你的任务是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所以同学们,你们是没有任何理由不好好学习的,不论成绩好还是不好,成绩好的同学需要加油,成绩现在还不好的同学,通过学习以后,一定会提高自己。

加油,同学们!

此次米易县青少年活动仅仅是冰山一角。为了帮助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米易县早已把“关爱下一代”的工作列为全县的工作重点,甚至在诸多领域都是领先地位。

米易县已经举行了诸多送励志青年事迹进校园的活动,涌现出了“全国曲棍球冠军刘玉月”“年轻的世界冠军曾正超”“音乐盲少博史尼撒”“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彭超”等先进青少年……以“弘扬榜样力量”为推动,激励孩子们发奋图强。

01

从村娃儿到皮艇界“大神”

攀枝花籍世界冠军——李露

李露出生于米易县垭口镇回箐村一组一户农家小院。父亲李明是米易县皮划艇激流回旋竞训基地的一名保安。2005年,米易新建的皮划艇基地对外招生,13岁的李露就报名了。

突破了重重困难,李露不但入选了,还拿到了那年省运会皮划艇的金牌。从此,李露就成了米易县乃至四川省的皮划艇运动员中的佼佼者。

2008年,李露入选省队;2009年,又入选国家队。四年时间,她就实现了从“零基础到国家队”的梦幻旅程,并开启了自己的夺金之路。

2014年6月2至9日,在英国举行的皮划艇激流回旋(伦敦站)世界杯比赛中,李露勇夺女子皮艇冠军,成为我国女子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首个世界杯冠军。2016年4月24日,李露获得亚洲皮划艇激流回旋锦标赛女子皮艇冠军。2016年,李露代表中国参加了第三十一届里约奥运会皮划艇激流回旋比赛。2017年8月17日,李露斩获第十三届全运会皮划艇激流回旋女子单人皮划艇冠军。

02

攀枝花儿红艳艳

年轻的世界冠军曾正超

2015年8月16日,在巴西圣保罗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闭幕式上,来自攀枝花米易的中国十九冶员工曾正超勇夺焊接项目金牌,并被世界技能组织评为中国队唯一一个国家最优选手奖,实现了中国在世技赛金牌零的突破。

卷起衣袖,曾正超手臂上全是大大小小的烫疤,每个疤痕都是一个见证,见证着这个追梦少年勇往直前的青春和他闪耀世界的焊接之路。

03

一诺千金的“兄弟”张滔

2008年,12岁的张滔和13岁的彭超在米易县第一初级中学校相遇。第一次见面,张滔深受震撼:一个没有双臂的人居然坚持读书而且成绩优秀。入学第一天起,张滔就主动帮彭超穿衣服、挤牙膏、拧毛巾,照顾他的日常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论学习生活压力多大,张滔从未放弃,从未选择离开他的兄弟。

此外,他们还彼此鼓励,相互学习,一起拼搏。最终,彭超以603分的成绩被四川大学录取,张滔以604分的成绩被重庆大学录取。

七年时间,张滔一诺千金,默默陪伴彭超,用行动诠释了助人为乐的全部意义。他先后荣获“四川省第六届优秀青年志愿者”“攀枝花市优秀共青团员”“攀枝花市青年志愿之星”。

04

全国仅10人获此殊荣

攀枝花无臂考生彭超让我们骄傲

彭超,攀枝花市米易人。6岁时意外触电失去双臂,他却用双脚完成常人之所不及。求学路上,困难万千,却都成为了他进步的阶梯。在他的骨子里,流着一股不屈的精神泉流,他坚信凭借双脚依然可以书写自己灿烂人生。

残运会上,他传递了火炬;中国诗词大会上,他迅捷抢题战胜北大博士夺得第一期擂主;他考入四川大学,积极参加各类活动,获评“感动川大十大人物”。他用行动证明,自强的人生无需他人怜悯,折翼的天使仍旧活得精彩。

05

米易姑娘刘玉月:回到梦开始地方

刘玉月年少时活泼好动,尤其喜欢各种运动项目。一次,她无意间了解到曲棍球这项运动,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2007年刘玉月被入选省队集训时,这个米易女孩第一次体会到血与汗的滋味。脸破相都算小事,骨折、韧带拉伤让她苦不堪言。或许,来自大山的孩子都有一股倔强的韧劲,不管昨天受了多少伤,她第二天一定会准时出现在训练场上。

在2017年全运会女子曲棍球决赛上,四川队以4:3战胜辽宁队,刘玉月和四川队的女将们一起摘得桂冠。这是四川女子曲棍球队第一次登上全运会的冠军宝座,不仅圆了她长久以来的梦想,更是实现了几代四川曲棍球人的心愿。

06

领略平凡生命的完美绽放

——音乐盲少博史尼撒的逆光飞翔

家住攀枝花米易县的彝族少年博史尼撒一出生视力便先天性一级残疾,虽然从未看见过这个世界,但博史尼撒有着过人的音乐才华,天赋极高。

博史尼撒每月要坐25个小时的火车,背负近20公斤的手风琴,到四川音乐学院学习。他的坚强、乐观以及对生活的热爱,深深打动了原米易县关工委执行主任刁亚中。刁爷爷为他联系老师,鼓励他参加各种比赛,还联系当地县残联等单位,资助他远赴北京、天津等地参加比赛。

2014年在全国第八届残疾人艺术汇演中,他以一曲《快乐的哆嗦》获得金奖,这是他在国内外大赛中获得的第13个奖项。国际著名音乐家、俄国功勋艺术家夏洛夫称赞他是“手风琴的未来”。

“下一代,是祖国的希望,我们通过组织夏令营,希望能够帮助米易的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习惯,努力培养他们成为爱祖国、有知识、有品德、有作为的新一代建设者,与全县人民共同建设阳光、激情、活力、生态米易,携手同步迈进小康社会。”米易县教育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