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真實的嫌疑人接受採訪 出自BBC《印度的女兒》。在IMDB上痛批《請再來四杯》的人,應該不會對印度感到失望。

2012年,一輛行駛在德里黑夜的公交車上,發生了一樁駭人聽聞的“輪姦案”。

它讓這個故事的發生地,多了個世界聞名的稱呼——

強姦之都。

網飛新劇,帶我們再次走近——

《德里罪案》Delhi Crim

導演: 瑞奇-梅塔

主演: Shefali Shetty / Swati Bhatia / Rasika Dugal

首播: 2019-03-22(美國)

集數: 7

單集片長: 50分鐘

入夜的德里。

擁有着全世界最擁擠雜亂的交通。

一位叫喬蒂的女大學生,剛和男朋友看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摘下3D眼鏡,他們還回味着剛纔那九死一生的感覺。

影院外,來來往往的小三輪,危險又擁擠。

於是,二人登上了一輛破舊的公交車。

同一時刻,女警查圖爾維,正在勸說想要出國的女兒查德留下來。

她向女兒保證:

只要三週,女兒就能發現德里的好。

事實證明,不需要三週。

只要一個晚上,女兒就能看清德里的樣貌。

母女倆沉入夢鄉時,那輛公交車上發生的事,徹底地改變了這個城市。

車上的6個男人,對女孩喬蒂做出了文字都得加馬賽克的事——

到底是什麼樣的禽獸,能這樣對待一個女孩?

在媒體的問責下,印度警察這次破案神速。

五天內抓獲全部6名嫌疑人。

這些,真的是嫌疑人麼?

他們實在太過「普通」。

賈伊·辛格,被帶到警局後,還一臉的惶恐。

一對親兄弟,出生在一個樸實的鄉下人家。

甚至,還有個尚未成年的「孩子」。

在鐵證如山下,賈伊·辛格很快變了一副模樣。

他開始大義凜然地供述自己的罪行。

他覺得,自己代表的,纔是「正義」——

男女孩在公共場合親吻,就應該下地獄。

於是,他選擇踐行「正義」的懲罰,而且無所顧忌。

案發之後,大學生潘迪在印度採訪了100位強姦犯。

結果發現,幾乎全部強姦犯都沒怎麼受過教育。

他們的腦子裏,都烙着極端的男尊女卑思想,和大男子式的貞操觀。

這些人入了獄,才第一次知道“反省”——

不過,在罪行上,他們並不覺得自己有什麼值得反省的。

真實的嫌疑人接受採訪 出自BBC《印度的女兒》

他們擔心的,是自己的媽媽是否會崩潰。

潘迪還採過一位49歲的男性罪犯,他曾強姦過5歲女童。

他的自責,是這樣的:是的,我毀了她一生,這讓我感覺很糟糕。她不再是個處女了,沒人會願意娶她。

之後,他又開始展現出自以爲是的善良。我願意接受她,一出獄我就娶她。

公交案中的6名嫌犯,四人被判處死刑(一名自殺,一名未成年)。

可他們全都不服,選擇上訴。

在印度“高效”的司法制度保護下。

案件,就一直拖到了2017年。

有了弱不禁風的執法力度,纔有了肆無忌憚的猖狂程度。

惡的強大,必然伴隨着善的虛弱。

警察,並沒有想象當中的不作爲。

儘管,他們辦起案來嫉惡如仇。

儘管,他們會沒有輪休地堅守崗位。

儘管,他們很聰明,會運用“囚徒困境”得到犯人的供述:

可是,他們勢單力薄。

半數警力,被囿於交通事務和重大人物的保護。

而這裏,每年發生的惡性犯罪案件,有11000起。

他們甚至沒有隨身攜帶的手銬,而要用手牽着犯人歸案。

定罪率,就可想而知。

2012年,印度法院受理的強姦案,有101041宗。

定罪的,只有3563人。

絕大多數強姦案,都無法得到應有的審判。

阿·米爾汗《真相訪談》

德里的這起輪姦案,也本不必發生。

因爲,那一夥罪犯,早就有過搶劫前科。

但被搶劫的人,沒有報警。

或者說,不知道找誰報警。

正義若無能,誰又該爲罪惡買單?

查圖爾維感覺無法說服女兒留下來了。

甚至她自己,都開始有了懷疑。

在她爲案件奔忙時,女兒也已經開始檢索多倫多的信息。

既然改變太難,爲何不選擇離開?

這個國家的精英和未來們,紛紛選擇出逃。

留下來的,大都是沒法離開的人。

可總有人,在逆着人羣的方向,發起無畏的衝鋒。

剛當警察兩週的女孩維諾德,心中還燃燒着理想。

畢竟德里,還有她的愛情。

可留在這裏,她又不得不忍受這裏的規矩。

比如,讓女方給男方送厚重彩禮的嫁妝制度。

家裏的一個電話,就把維諾德打垮了。

母親變賣家產,爲的是給她的新郎,送上不菲的嫁妝。

在印度嫁一個女兒,差不多能讓一個家破產。

有些丈夫,甚至會爲了再得到一份嫁妝,用各種方式,殺死現任妻子。

她連自己都保護不了,又拿什麼去保護別人?

一樁《德里罪案》,扯出了這個令人窒息的社會。

劇集結尾,荒誕中帶着幾分悲涼。

即將放棄這座城市的查德,站在抗議隊伍裏,傾瀉着虛妄的怒火。

而選擇留下來的維諾德,站在她的對面,選擇繼續承受。

那個叫喬蒂的女孩呢,13天后就離開了人世。

並引發了全印度關於女性權益的大規模抗議示威。

2013年之前,外界把她叫做“印度的女兒”。

2013年1月5日,她的父母決定公開女兒的姓名:喬蒂·辛格·潘迪(Jyoti Singh Pandey)

喬蒂用她的犧牲,才換來了這個國家的一點點改變。

這個名字,該被銘記。

最近,印度出了一部尺度較大的新劇《請再來四杯》。

在IMDb上,卻出現了印度人扎堆的不和諧音。

乃至BBC有一部反映該事件的紀錄片《印度的女兒》,都受到最高等禮遇。

被印度政府出面干預,禁止播放。

改變,已經是如此艱難。

可更難的是,在很多人眼裏,這並不需要改變。

在IMDB上痛批《請再來四杯》的人,應該不會對印度感到失望。

而那些會感到失望的人,卻在改變着腳下這塊罪惡深重的土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