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膽囊相關疾病的發病率也逐年升高,但是有的患者即使經歷了多喫膽絞痛、膽囊炎最後甚至膽囊癌也不願意進行手術切除。這是什麼原因呢?

膽囊結石

研究顯示,得過膽囊結石的患者膽囊癌的發生率更高,尤其是結石越多、越大的患者,發生膽囊癌的風險也就越大。這可能與膽囊結石長期刺激膽囊粘膜導致其增生、慢性炎症有關。

膽囊腺瘤樣息肉

膽囊腺瘤樣息肉是膽囊常見的良性腫瘤,一般是不會發生癌變的,但是有研究發現,膽囊腺瘤也有向腺癌發展的可能,發展成爲膽囊癌。因此南開醫院腫瘤外科醫生張暉建議,如果得了膽囊腺瘤性息肉,需要定期檢查觀察是否有變大的情況,若其直徑大於1釐米應切除。

潰瘍性結腸炎

患有難以癒合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發生膽囊癌的風險高出正常人10倍,可能與結腸炎導致的膽汁酸代謝異常有關。

膽膜管病變

膽膜管存在病變會影響膜液的儲存,使膜液流向膽道附近,而膜液會刺激膜酶的活性從而對膽囊上皮造成損害發生炎症,長期的炎症影響可能導致膽囊癌的發生。

膽囊腺肌症

這是以膽囊腺體和平滑肌增生爲特點的非炎症性膽囊疾病,屬於膽囊癌癌前病變的一種。

膽囊癌的治療需要進行手術將膽囊進行切除,但是有的患者會擔心,膽囊切除了會不會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有傳言稱,切除膽囊後人會變得沒膽量,其實這種觀點不正確。膽囊只是消化系統中的一個器官,它的主要功能是濃縮、儲集膽汁,而膽汁能促進脂肪消化吸收,失去膽囊,主要會影響消化系統的功能,而膽量與人的性格、行爲、心理有關,所以切除膽囊並不會讓人喪失膽量。

中日友好醫院肝膽外科的楊志英主任表示:膽囊的切除對人體造成的影響,主要是一個對消化的影響。膽囊的作用主要是儲存作用,當膽囊被切除後,雖然說膽管但到系統也有這個一定的儲存功能,但是相比於膽囊來說還是相對有限的,因此在不進食的情況下,膽汁也容易排入胃腸道中,對胃腸道造成刺激,會引起進行膽囊切除手術的患者一個反流性胃炎的表現,如胃酸、胃痛、反酸等。還有一部分患者會指出膽囊切除會導致結腸癌的發病率增高,實際上這個情況不明顯,不需要過多的擔心。

雖說膽囊切除後對人體造成的影響不大,但是仍有少部分的患者在切除膽囊後出現“膽囊切除術後綜合徵”,因此術後的護理尤其重要。

注意飲食。膽囊是輔助胃腸道消化的器官之一,切除了之後對於飲食更需要注意。建議多攝入一些高蛋白質、高氨基酸的食物,能夠提升免疫力,有助於術後的快速恢復。同時減少高油脂、高膽固醇等食物的攝入,戒菸戒酒減少胃腸道的刺激。喫飯要規律,少喫多餐。

定期複查。膽囊癌雖說相對於其他癌症來說,術後的復發轉移可能較小,但這種可能性依舊是存在的,因此要定期複查。複查的同時也能夠了解自身周圍組織器官在術後的恢復情況,根據恢復情況來調整治療方案,以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適當做運動。膽囊切除後若身體狀況恢復良好,可以儘早開始一些運動,運動不僅能夠提升身體的免疫力,加快機體的恢復,還能夠促進膽汁被身體吸收,提高患者膽囊切除後的預後情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