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  我(壹品曹)在梁志天设计公司“搬砖”


那一年

我在梁志天设计公司“搬砖”

(注:文中”梁志天设计公司“简称”SLD“)


【几大主题“提前剧透”】

设计圈层与公司平台

设计标准与设计研发

设计公司的管理以及地产公司管理

平台/品牌的“溢价”能力

平台内部的竞争“生态链”

6、.....


2009年进入梁志天设计公司

(2007年毕业,工作满两年)

为什么会注明“工作满两年”

这是很多一线设计公司招聘的“基本要求”

那一年  我(壹品曹)在梁志天设计公司“搬砖”


【主题一】

设计圈层与公司平台


进入梁志天之后,彻底打开全新的世界

【第一时间能看到的三大变化】

1、接触的都是国内一线地产开发项目

2、认识一批拼不出名字的”国际大师作品”

3、多了一批牛逼的竞争同事


多年后《北京折叠》书籍中谈到的”阶层跨越“

现在回想如果放在”当时“,堪称“设计阶层跨越”

那一年  我(壹品曹)在梁志天设计公司“搬砖”


不得不说,前两年的摸爬滚打,

尽管一直在港台设计公司”搬砖“

但接触的都是国内”第二梯级地产的二线城市“项目

业主审美、项目预算对比SLD,简直不在一个等级

港台境外地产公司的合作名录让人目不暇接

新鸿基地产、瑞安集团、

东方海外、凯德置地、仁恒置地....

必须说10年前(2009年~2019年/刚好10年)

内地开发商的审美还是有很大局限性

但是港台和境外开发商那就不一样了

前沿的设计理念基本都能够接受

这也是为什么”2012年之前“

(”2012年之后“行业发生很大改变)

那一年  我(壹品曹)在梁志天设计公司“搬砖”


SLD的很多设计理念绝对有很多”超前意识“

当时基本每个作品推出,都是行业的”借鉴模板“

很重要原因是契合开发商上游的审美体系

另一个层面对比,是内地开发商的”保守审美“

因此直接拉开了作品的”差距“


这也是壹品近些年的观点

好的作品,必须配合靠谱的业主和合适的预算

那一年  我(壹品曹)在梁志天设计公司“搬砖”


有了好的项目,后面就是设计执行了

必须说一下

SLD”当时的设计标准“应该是国内最领先的

有严格的从概念到最后图纸深化的流程

(这一条后面会深入讲)

因为要做概念设计

所以必须搜集一堆“逼格高的参考图”

因此会翻阅很多大师作品集

那个时候找意向图都是在书籍里扫描

想想现在的设计师是多么幸福

那一年  我(壹品曹)在梁志天设计公司“搬砖”


也就是在那个时期

听到了雅布、凯莉赫本、贾雅、菲利普斯塔克

等一系列大师名字

有朋友会问:认识他们有什么用?

会开阔你看设计的眼界

这些眼界的东西

“能够快速在国内变成现实”

这一点很重要,也是为什么SLD理念领先的关键

很多国际化的设计趋势第一时间能在国内实现

这也是很多“设计师的忧伤”

看了一堆大师的作品

没有实际项目演练或实现

然后开始怀疑人生....

那一年  我(壹品曹)在梁志天设计公司“搬砖”


以前我也有个观点

国内很多设计师的方案

如果放在SLD的平台实现

绝对能涌现一堆大咖

这个平台能将你的方案变成“1:1实景”

而大部其他设计公司的情况是这样的:

概念效果图阶段 100分

效果图到施工图阶段 80分

施工图到施工完工阶段 70分

完工到业主参与软装阶段 50分

........

SLD的平台可以实现永远的“80分以上”

这是取胜的秘诀

这也是平台(品牌)的力量

所以为什么大品牌会越做越好

那一年  我(壹品曹)在梁志天设计公司“搬砖”


合作方品牌有了、审美也契合了

然后就是项目定位

注意:SLD早期合作的项目

基本都是高端地产项目

预算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

当然愿意支付SLD这笔高昂设计费

项目也不会太差

尤其一点,之所以找SLD来设计

要的就是你的风格,“你只要做自己的就行”


那一年  我(壹品曹)在梁志天设计公司“搬砖”



设计师听到“做自己”

相信很多人都忍不住泪目了

“这些年,我的自己去哪儿了?”

人比人,气死"陌生人"...


所以SLD不用担心千变万化的市场变化

专心做自己,不断丰富和迭代自己的产品就行

那一年  我(壹品曹)在梁志天设计公司“搬砖”


预算合适”的高端地产项目

配套就必须是国际一线了

一线橱柜、一线橱电、一线卫浴洁具:

博德宝、西曼帝克、巴托普、米勒、当代、汉斯格雅....

多年之后自己房子配置的时候才发现

(方太、老板、..TOTO、才是我的人生高度)

其他物料、主材类的配合厂家

也都是齐全,尤其“送样积极性”跟小公司区别还是很大的

插播个知识点

很多设计师对物料这块理解深度有偏差的

总觉得拍的照片看上去大同小异就差不多的

其实如果你真实体验五星级酒店

你会发现物料的作用

石材跟瓷砖的区别

硬包和墙纸的区别

高端墙纸跟普通墙纸的区别

....

感受是非常不一样的

甚至一款墙纸的好坏

直接能拉开设计的差距

那一年  我(壹品曹)在梁志天设计公司“搬砖”


举个例子

早期很多人看SLD的样板房

看上去也“简简单单清汤寡水”

但注意,整面墙可不一定是墙纸,

很有可能就是硬包,

只是缝隙分的比较细腻而已

甚至木饰面的木皮品种选择,

不是简单的“白橡”或“黑胡桃”

对比下Armani酒店就能找到答案,同样是现代简约

人家是“低奢”,你做出来就是“刚需”

那一年  我(壹品曹)在梁志天设计公司“搬砖”


说到配套

还有后续的施工单位配合

这一点

对于大部分设计师都是噩梦

施工方随便改设计是家常便饭

但是SLD的项目(早期)

没有哪家施工单位敢随便改

甚至过程会主动找你确认深化图纸和材料

因为最后效果没有达到设计方要求

开放商不好交代,返工是家常便饭

注意一点,SLD做得是样板房

这个产品是要接受市场检验的

所以开发商也不敢马虎

大部分样板房肯定会比批量交付的品质要好

毕竟是“面子工程”

理解没有?

全产业链都在帮你完成你的作品

而且生怕你过程受伤了?

人生得到此类业主,当场驾崩都值得

因为这些贴心的配合

想摆烂都难

那一年  我(壹品曹)在梁志天设计公司“搬砖”


再说说“同事”这件事

工作久了你会发现

你的人生高度

不是你朋友圈加的某位从来不深交的大咖

也不是偶尔跟你合张影的大师

就是你的同事

最优秀的那位

就是你的人生上限

如果你不离开

可能总监就是你永远的上限

就算你走开

新的一家公司的总监还是你的上限

就算你是总监

恭喜你,你已经达到人生巅峰

这件事很现实

人类是一个群居动物

一直在找参照物,而且我们局限性也很大

就是周圈认识的朋友

那一年  我(壹品曹)在梁志天设计公司“搬砖”


在SLD,我是自卑的

不是他们比我有多好

最难过的是,我也找不到比他们好多少?

“同级别”的设计师,大家都在奋力奔跑

而且步调也出奇一致

你吃饭,他们也吃饭

你加班,他们也加班

你通宵,他们也不走

付出的时间是一致的

真的找不到超越的理由

更重要的是,天赋也差不多

否则混不进来

当然“抓住机遇”很重要

(这件事以后谈)

那一年  我(壹品曹)在梁志天设计公司“搬砖”


在这样的一个平台

你的上限就多了

因为牛的设计师比比皆是

当时的职位是设计师,上面有资深、有董事

尤其远在香港总部的一批“神秘人物”

他们大部分出现在“公司服务器里”

设计研发部

(这个神奇的部门不谈,属于保留节目)

发现没有,同样是上限

这里的上限更丰富了

而且都是“真才实学”

这样你的努力才有方向

国内大部分家装设计领域

总监的优点,设计只是某一个层面

努力的方向就复杂了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家装设计师

业余时间学“谈单术”、“工程预算”、“风水”

在SLD

就是纯粹拼设计能力

当然只要有人的地方

就有人情世故,

这一点不用“ 钻牛角尖”

有中国人的地方都有

那一年  我(壹品曹)在梁志天设计公司“搬砖”


你的努力,可以看到前景的

若干年之后

同事会成为一种人生财富

就算他们未来选择不同平台

他们永远会成为你的人生参照

“起点都不低”的参照

类似“设计圈的黄埔军校”

可能大家对于彼此来说

都是过客

但可能无意间教会你的职场经验

弥足珍贵

那一年  我(壹品曹)在梁志天设计公司“搬砖”


由于文章篇幅较长

第一篇就此结束

如果本篇点击率超过2万,未来会继续更新

码字费精力,感谢大家帮忙转发!

如果感兴趣,未来有机会还会谈到

设计标准与设计研发

设计公司的管理以及地产公司管理

平台/品牌的“溢价”能力

平台内部的竞争“生态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