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劇情來看,《換子疑雲》與前幾年的《親愛的》有點像,也都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

《換子疑雲》發生的時間更早,也更兇殘,在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洛杉磯,發生了一起駭人聽聞的連環兒童謀殺案,由於罪犯把誘拐的兒童都關在一個養雞場裏,所以這個案件又叫雞舍兇殺案。

雞舍謀殺案庭審現場

好萊塢有個很好的習慣,就是喜歡把真實事件改編成電影,而且往往都還很好看,比如《美麗心靈》、《辛德勒的名單》等都是經典的真人真事改編電影。

“雞舍兇殺案”好萊塢當然也不會放過,於是在2008年被伊斯特伍德拍成電影,現實中的尋找失蹤兒子的母親由安吉麗娜·朱莉主演。

電影講了一個悲傷的故事:

單身母親克里斯汀與4歲的兒子沃特相依爲命,某天克里斯汀突然發現兒子失蹤了,報警,幾個月後警方給他找回了一個兒子。

雖然這個孩子長的像沃特,但做母親的直覺告訴她這並不是沃特,於是克里斯汀問警長要說法,被三番四次騷擾後,警長不耐煩了,乾脆把她關進了精神病院,受盡折磨。

最後在一羣正義人士的幫助下,兇手得到懲罰,克里斯汀繼續踏上尋子之路。

故事很悲傷,發炎卻被警長們的表現逗笑了。

話說警長幫女主找回兒子後,女主發現了兩個疑點:

1.兒子比失蹤前還矮了兩公分。

2.這個孩子割過包皮,但自己兒子並沒有割過

但凡腦回路正常,看到這幾個疑點也應該打個問號,再慎重調查吧,但警長此時卻展示了他神奇的腦回路:

“矮了兩公分是你之前量錯了”

“割過包皮估計是失蹤期間哪個神經病對他做的……”

雖然警長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的樣子還挺像那麼一回事,但女主一直堅持自己的判斷:這不是我兒子。

於是警長又派一位兒童專家出場了,又再一次展示了神奇的腦回路:

那怎麼解釋身高變矮了?

那包皮又是怎麼回事?

難道我做爲母親還不知道他是不是我兒子?

果然很專家,發炎看到這裏差點笑出聲。

明明是很悲傷的劇情爲什麼會看上去這麼荒唐搞笑?

大概是因爲警察、專家的反應太過違反常識,超出了正常的腦回路,

那又是什麼原因造就了他們神奇的腦回路?

倒是有個科學的解釋——不加控制的權利真的會讓大腦秀逗

長期手握重權的話,大腦結構會發生病變,負責共情能力的神經鏡像系統,會逐步喪失功能,典型症狀就是沒有換位思考的能力,根本無法瞭解別人的想法,在喪失這種功能後,只能根據既有的刻板認知來處理問題,從而也更容易犯下更大的錯誤。

電影中警長的權利無疑是巨大的,大到受不了一丁點質疑,完全理解不了一個母親的傷痛,面對反對的聲音,往往選擇最簡單的方式來處理,從而也犯下更大的錯誤。

所有也就滋生了暴力執法:可以隨意抓人,隨意打人,隨意把人關進精神病院

不擇手段破壞質疑者的名譽:鼓動媒體發動輿論,抹黑女主的人格,豎立起了一個偏執的不負責任的母親形象。

把專家當作徇私的工具:兒童專家,精神病醫生輪番出場,爲倔強的女主治病

在權勢面前,精神病院、兒童專家也都可以睜瞬間成爲睜眼瞎,誰不服從,那就上私刑,把你電到你懷疑人生。

想要結束噩夢?行,簽字認罪吧,貌似在強權面前這是唯一的出路。

哪怕最後真相大白,警長依然義正言辭地說:我沒錯,錯的是這個單親媽媽。

看到這裏,發炎臉上的笑容漸漸凝固,跟女主一樣似乎要對這個世界絕望啊,

所幸的是,電影並沒有一黑到底,現實又讓它有了希望。

這個希望不是從天而降的超級英雄,而是一幫有正義感的羣衆。

在得知單身媽媽的遭遇後,失蹤兒子的老師,牙醫、律師、病友……都紛紛站了出來

老師說:他要是你兒子,我就吞了我的教鞭,我願意出庭作證

牙醫說:這個孩子的牙齒與你兒子的並不吻合,我願意提供書面材料。

律師說:你把警長告上法庭,我願意免費幫你辯護。

漸漸地有無數具有正義感的羣衆,站到了女主一邊,向媒體公佈真相。

哪怕權利再大,在正義輿論的圍攻下,也不得不屈服。

最後的結局像所有的超級英雄電影一樣,正義得到了伸張。

做了惡的人在法庭上得到懲罰,變態殺人犯背叛死刑,警長被停職,不合理的法律得到修正。

女主雖然沒有找到孩子,但得到了繼續活下去的希望。

這個案件雖然已經過去了近100年,罪惡也並沒有隨着時代的發展而消失。

也沒有百分百完美的機制。

但這個世界依然擁有希望。

因爲依然相信羣衆良知是最鋒利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