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大雨後

沒錯

今天入伏啦!

2018年“三伏天”時間

7月17日入伏

今年“三伏天”共40天

7月17日-7月26日,初伏,10天

7月27日-8月15日,中伏,20天

8月16日-8月25日,末伏,10天

很多“病根兒”是“三伏天”落下的

“三伏天”養生原則

1、精神調養

夏屬火,與心相應,所以在赤日炎炎的夏季,要重視心神的調養,心靜自然涼。

2、起居調養

避暑是總的原則,夏季作息,宜晚些入睡,早些起牀。安排勞動或體育鍛煉時,要避開烈日熾熱之時,並注意加強防護。午飯後,需安排午睡。一則避炎熱之勢,二則可恢復疲勞。酷熱盛夏,每天洗一次溫水澡是一項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增強抵抗力。

夏日易受風寒溼邪侵襲,睡眠時不宜扇類送風,不宜夜晚露宿。有空調的房間,也不宜室內外溫差過大。夏日天熱多汗,衣衫要勤洗勤換,久穿溼衣或穿剛曬過的衣服都會使人得病。

3、飲食調養

三伏天應以飲食調養爲主,以清暑、益氣、滋陰生津爲主。特別要補充維生素、水和無機鹽。此外,夏季食慾減退,脾胃功能較爲差,如果過食肥甘厚膩之物,易損胃傷脾,影響營養消化吸收,有損健康。因此,綠豆、薏苡仁、蔬菜、瓜果、百合、玉竹等,均是夏季很好的食品。

4、運動調養

夏天運動鍛鍊,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較涼爽時進行。場地宜選擇公園、河湖水邊,庭院空氣新鮮處。鍛鍊項目以散步、慢跑、太極拳、氣功、廣播操爲好,有條件最好能到高山森林、海濱地區去療養。

夏天不宜做過分劇烈的運動。出汗過多時,可適當飲用鹽開水或綠豆鹽湯,切不可飲用大量涼開水,不要立即用冷水衝頭、沐浴,否則會引起寒溼痹證等多種疾病。

5、防治“疰夏”

疰夏主要表現爲胸悶、胃納欠佳、四肢無力、精神萎靡、大使稀薄、微熱嗜睡、出汗多、日漸消瘦。

預防疰夏,在夏令之前,可服補肺健脾益氣之品,並少喫油膩厚味,減輕脾胃負擔。進入夏季,宜服芳香化濁,清解溼熱之方,如鮮霍香葉、佩蘭葉、滑石、炒麥芽、甘草等,水煎代茶飲。

“頭伏餃子二伏面

三伏烙餅攤雞蛋”

這頭伏喫餃子可是傳統習俗

記者採訪了中國家庭膳食調理協會會長馮權

聽聽營養專家講解

頭伏餃子啥餡最適合你!

牛肉胡蘿蔔餡——脾胃虛寒的人

馮權說,有些人認爲,炎熱的夏季喫牛羊肉容易上火,其實並不如此,要根據個人體質、和搭配的菜來看。牛肉胡蘿蔔餡餃子就屬於溫而不燥,能起到溫熱滋補的作用。

西葫蘆雞蛋鮮蝦豬肉餡——兒童、老人

免疫力低的人羣,比如老人、兒童,適合補充高蛋白,選擇雞蛋、豆腐、蝦、海蔘、瘦肉爲母餡,以黃瓜、西葫蘆、玉米粒等輔餡。能夠增強免疫力、護眼明目。

冬瓜豬肉餡餃子——愛美女性

冬瓜味甘、性寒,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生津止渴、減肥降脂等功效。

另外,馮權提醒市民,很多人都把喝餃子湯和喫餃子的順序弄反了,其實應該是喫餃子前先喝餃子湯。潮溼悶熱的伏天裏,佐餃子的小菜也儘量選爽口不油膩的,比如蒜泥蒸茄子,芝麻醬拌穿心蓮。

新晚報記者李玥

編輯:張琳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