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

上海一消费者称在喜茶中“喝出指套”。12月4日,喜茶发表官方声明称,涉事产品离店前“完全合格”,并称怀疑异物是“不正规的跑腿”导致。对此,为当事消费者提供跑腿服务的饿了么回应称,调查发现骑手配送过程正常完成,对于无端指责“非常遗憾”。

上海喜茶喝出指套 喜茶甩锅饿了么 到底是谁的责任?

上海市静安区市场监管局也在同日发布通报称,对喜茶涉事门店进行检查,未发现相关食品原料中存在杂物和异常。

喜茶与饿了么就事件责任“互怼”

12月3日晚,网友vermix微博爆料称,当天通过饿了么“跑腿”购买的喜茶中出现异物,“喝到最后居然喝出来一个套套”,涉事喜茶购自上海南京西路兴业太古汇门店。随后,此事迅速发酵并引起关注。

12月4日下午,喜茶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公司内部调查确认在12月3日14:00-16:30制作的饮品严格按操作流程和标准制作完成,未发生可能会污染饮品制作的情况,产品离开门店前完全合格,无任何异物在内。至于饮品中为何会出现异物,喜茶担心是“不正规的跑腿在送货过程中导致(此前有类似案例),喜茶和饿了么官方跑腿并无合作,已联系饿了么进行查证,尚未收到饿了么官方回复”。

同时,喜茶方面对记者表示,由于产品配送途中的外在影响因素较多,建议消费者直接使用其官方外卖途径-「喜茶GO」和其在美团外卖上线的官方店铺购买饮品。

记者今天就此事向饿了么求证,其相关负责人表示,饿了么已第一时间对骑手进行查证,调查发现骑手配送过程正常完成,在骑手和配送车辆上也未发现任何指套状物体,骑手本人与消费者此前并无交集。饿了么方面还称,“对于相关责任方的无端指责,饿了么表示非常遗憾,我们将持续配合食药监部门的进一步调查,希望真相水落石出。

监管部门称门店检查未发现异常

据报道,上海市静安区市场监管局已就该事件介入调查,同时发布通报称,涉事门店持有有效食品经营许可证,经营项目为饮品店(自制饮品制售)。现场检查情况显示,涉事相关产品“喜乐芝绿妍”的食品原料芝士、绿茶均在保质期内,未见杂物,未见异常。同时,店内操作制作食品工作人员均戴有独立包装流延膜手套,为五指状透明食品手套,现场未检查到微博发布显示的指套。此外,调取该订单前后时间段的监控录像,未发现操作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异常行为。

针对上述检查结果,喜茶公关部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喜茶所有门店均使用的是透明食品手套,未使用过类似指套,店内也没有类似指套工具。目前,静安区市场监管总局也到店检查,未发现门店异常。

对于该事件的后续处理,喜茶方面称,将邀请当事消费者到门店查看饮品制作时的监控情况,并愿意陪同消费者检查身体,承担因此产生的全部费用。同时,喜茶还称其在多条微博下发现大量水军,并将异物歪曲为避孕套,因此怀疑有第三方(非当事人)恶意促成不实信息的发酵。公司会把所有调查资料提交政府部门,以进一步查清事实。(记者 张晓荣 图片 网络截屏 编辑 郭铁 校对 何燕)

代购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已多次出现

事实上,由于代购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在行业中也曾多次出现,尤其是咖啡、饮品等品类高曝光品牌一旦发生此类问题都会对品牌产生较大影响,喜茶作为大热的奶茶品牌卷入食品安全风波,引发业内高度关注。

有业内观点指出,现在已有不少企业已经开始通过封口贴等举措升级外卖包装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并且这一类的升级费用对于企业来说并不高。此次事件刨去其他因素外,也折射出喜茶外卖产品的短板,尤其是近期喜茶开启外卖服务,若不升级产品以外的相关服务细节,正值高速扩张的喜茶恐将面临更多难题,相关的隐患也很容易暴露。

上海啡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振东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当前外卖平台和很多配送员更像是自由职业者与服务购买方的关系,这种方式可以节省很多成本。但导致了培训流于形式、不成体系等问题。而企业方操作区域装摄像头,主要是为了追溯,对于品质的有效控制还是要依赖操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王振东指出,要想根本解决问题还需要加强行业培训,尤其是职业道德的培训和考核。并且,在饮品杯盖、杯口等部位加装密封条也非常有必要,同时建立明确的索赔机制,在外卖承包方和餐饮供应方都认可的前提下,以密封条为界定标准,明确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业标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