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塔位於易縣城西南2華里的荊軻山村荊軻山頂上,又稱聖塔院塔。該塔建在荊軻衣冠冢上,是爲古義士荊軻而建。傳荊軻刺秦時,燕太子丹與之訣別,知其有去無還,便收其衣冠造土假冢埋入,故爲荊軻衣冠冢。荊軻衣冠冢由沙石堆積而成,高34米,佔地面積2400平方米,爲古時荊軻館故址,也是荊軻的衣冠冢。該塔始建於遼乾統三年(1103年),其後歷經幾代重修,距今已有接近千年的歷史。該塔現塔旁還存有記述當時重修狀況的石碑,建國後也多次對其進行修葺。2006年,荊軻塔作爲遼代的古建築,被國務院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荊軻(?一前227)戰國時衛國人,爲燕太子丹行刺秦王,未遂身死。“荊軻刺秦”的故事在中國已經是家喻戶曉,荊軻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刺客了。他的勇敢俠義給後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其輕生重義、犧牲自我、忠君愛國的品德更是符合中國人的傳統價值觀,也爲歷代文人墨客所推崇。從古至今以荊軻爲題爲之吟詠者不計其數,僅記於史志者,名流不下數百篇。晉代田園詩人陶淵明曾作《詠荊軻》詩曰:“其事雖已沒,千載爲傷心”;唐代著名詩人“詩仙”李白《結襪子》詩曰:“感君恩重許君命,泰山一擲輕鴻毛”。明代易州名士王震也曾在“易水秋風”一詩中寫道:“函關東渡足無憂,何用荊卿去雪仇”。足見其事蹟影響之深遠。




荊軻塔便由此而建,該塔爲八角形實心結構的磚塔,集樓閣式與密檐式磚塔於一身,典雅秀麗,雖經一千多年來歷經多次修葺,但仍存遼塔風格。塔身共分13層,通高25.36米。塔基爲上下兩層,上層磚雕雙抄五鋪作計心造斗拱,斗拱上承欄板和望柱,再上爲四層仰蓮。塔身第一層高大,仿樓閣式,八角均施塔狀磚雕倚柱,門上雕出圓形鋪首,爲遼代典型建築手法。第二層以上均爲疊澀出檐。塔剎剎座、剎身、覆鉢、相輪、寶珠、仰月、剎杆等,結構齊全。荊軻塔形如利劍,昂然挺立,直指蒼天,站在塔下,遙想荊軻刺秦的悲壯故事,感受其千年歷史的文化風韻,塔身每層八隅均懸風鐸,經風吹動,清脆悅耳,音傳四野,更別有一番意境。



相關文章